□本报记者 文雪梅
尽管捷克已经有将近90%的产品出口到其他欧盟国家,但在中国市场上,“捷克制造”的占有率还很低。目前,捷克产品加大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力度。
在日前闭幕的第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 T2005)上,来自捷克的机床制造商与
德国、美国、日本等其他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家机床制造商一起,共同期待在中国市场的飞跃。
据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维杰斯拉夫·格雷普尔介绍,如今,将近90%的捷克产品出口到其他欧盟国家,这就证明了标有“捷克生产”字样的产品具有很高的竞争水准。以斯柯达轿车、捷克太脱拉、波希米亚水晶等为代表的一些捷克品牌已经在中国享有声誉。但是,捷克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还很低。维杰斯拉夫·格雷普尔相信,捷克一些出口项目如:水晶制品、啤酒、医疗设备、交通设施已经用于化工、食品工业和环保的设施都将有较好的前景。同时他还表示,捷克目前的发展开拓了很多新的对外合作领域,如投资服务部门,特别是旅游和金融服务。
捷克共和国工业贸易部部长米兰·乌尔班称,机器制造业是捷克最优秀的加工业之一,该行业产品是加工业、建筑业、农业、矿业及电子生产业所有阶段生产技术的组成部分。它们被广泛运用在军队、警署、交通以及家庭中。没有机床及设备便没有投资的可能。这样的设备的发展、生产及市场推广就是捷克经济现状及前景的指标。机械的生产及维修是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销售自产产品及服务的领域中它占有8%的份额,在增值产品生产中占10%,它为加工业中11%的在职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全球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捷克的机器制造业与加工业都经受住了考验,捷克机器生产量即使在困难时期里也在攀升。
经过多年贸易逆差,2003年捷克的机器制造业的对外贸易顺差达到了6.7亿捷克克朗。2003年的进口额增长
了11.6%,但是没有达到出口额的数字。机械及设备的出口额与前一年相比增加了16.4%。其对外贸易越来越集中于欧盟成员国,去年71%的捷克机械产品都被出口到了欧盟成员国。这证实了捷克工业的高竞争力,也显示了捷克共和国的传统生产商及出口商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但捷克在欧盟外市场的发展相比之下却不那么好。为此,捷克工业贸易部表示,将制定强制性战略,谋取在中国以及俄罗斯等地区的更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