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周,围绕美国最大投资银行之一-摩根斯坦利公司高层人事的角逐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反对者、前董事会主席基尔伯特和前公司总裁司考特,加紧利用媒体对裴熙亮“管理不当”进行攻伐,而CEO裴熙亮本人也频繁同机构投资者沟通,试图最大限度平息这场公司内部风波。
从目前情况看,要将裴熙亮赶下台远并不容易。首先,摩根斯坦利公司股东并不都站
在反对者阵营;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要从公司董事会中争取同情困难重重,因为董事会已经成了裴熙亮的坚定支持者。
摩根斯坦利公司的一位机构投资人说:“摩根斯坦利董事会没有履行对股东的义务,因为它拒绝与股东在裴熙亮个人去留问题上进行沟通。”据说,目前摩根斯坦利董事会10名成员中,有4人是裴熙亮的“铁杆”支持者,他们与裴熙亮一样,都是来自添惠公司的老人。1997年摩根斯坦利与迪安威特合并时规定,要想把裴熙亮赶下台,除非获得董事会75%票数的支持。因此,在目前格局下,反对者几乎没有获得董事会支持的希望,除非董事会成员中间出现“哗变”。
1997年担任首席执行官以来,裴熙亮在加强个人控制方面颇有建树,一些潜在的对手被先后清除掉。其中包括两位可能继承首席执行官职务的总裁约翰·迈克和司考特,这次风波中,裴熙亮又把第三位总裁纽豪斯逼到了非辞职不可的地位-提名克劳福德和克鲁兹担任联席总裁,而这两位的共同特点就是不像前三位总裁那样与裴熙亮存在摩擦。据说,这次“驱逐裴熙亮”运动旗手之一的司考特曾催促裴熙亮尽快把公司交给自己打理,结果反倒遭到后者的“清算”。
美国公司治理专家卡罗琳·班卡托博士不久前说,一个公司内部治理必须首先从董事会开始。但美国一些公司问题恰恰就发生在董事会身上,大致情况有几种:第一,董事会董事们“不懂事”,在Tyco公司董事会中赫然列着某球星的名字,因为他是公司CEO的朋友,但他对公司管理一无所知。第二,董事会董事们“不问事”,格拉索曾在纽交所董事会中安插了许多自己的密友,这些人从他那里获得好处后,自然懒得过问管理上的事;第三,董事会被“架空”,董事会被内部人或CEO支持者控制,剩下的董事们就很难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摩根斯坦利就属于这种情况。
现在,美国监管当局和投资者权益保护者逐渐认识到,公司股东、特别是那些小股东,在公司重大事务上根本发挥不了什么影响。由此看来,在美国公司治理中,如何实现真正的“投资者民主”,如何使董事会真正履行起监督公司决策管理的职能,同样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