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亦可变转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 10:42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安言报道 4月4日,商务部长薄熙来在京会见由会长桥本龙太郎率领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2005年度访华团一行时表示,中方一贯重视发展中日经贸合作。改革开放26年来,中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从1993年至2003年,日本曾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那么2004年呢?据海关统计,在2004年,欧盟和美国11年来首次取代日本成为我国第
但在另一方面,2004年日本对华(包括内地和香港)贸易总额首次超过了对美国贸易总额,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日经贸行至关键路口 面对这些数据,中日经济专家有着类似的解读。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日本经济室副主任张季风向《国际先驱导报》表示,尽管中日之间贸易尚还正常,但是,从中方的角度看,日本贸易伙伴排位下降如此之快,不能不说“政冷经热”的中日关系有“经济也变冷”的隐忧。 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顾问研究员关志雄(C.H. Kwan)也认为,尽管日本方面的统计显示了日本经济正在向中国转移,但中国方面的统计表明中国经济正在与日本渐行渐远。 “经贸关系曾经为中日关系正常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部主任李宗远告诉本报记者。从战后一直到1972年,中日关系一直是以“经贸先行、民间先行”为突破口,最终促成了政治上的突破,可以说是“经热”促成了“政热”。 但从现在的情况看来正相反,日本政府对历史认识态度不端正造成的“政冷”,很可能将原本火热的中日经贸关系也“冻僵”。 三菱当效大众、西门子 张季风认为,中日经贸关系总体上看还没有受到民间“抵制日货”的影响,但是作为市场微观实体的一些日本公司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事实上,很多日本商界人士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压力,并纷纷联系本报记者,提出“在商言商”,不希望商业行为受到政治干扰。 但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的专家一致表示,“在商言商”的说法是多层次的,两国经贸交流如果能本着增加两国互信互助的目的,增进两国人民民间感情,不仅不会受到“政治干扰”,还能从经贸交往中获取更多正当利润。 但是部分日本公司不正确认识历史问题,对日本右翼团体提供赞助,主动介入政治,使得经贸交往不仅不能增进两国感情,反而伤害两国互信。一边做有损中日关系的事情,另一边又想“在商言商”,必然会为中国人民所反对。 李宗远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在德国发动法西斯战争时,一些德国公司比如大众、西门子都有奴役劳工、制造枪炮弹药屠杀无辜等“不光彩”历史,但是德国公司的认错态度和日本截然不同,不仅光明磊落地承认了罪行,还拿出大量资金作为对受害犹太人的赔偿。在德国向犹太人提供的52亿美元赔偿中,德国各大公司的出资就高达26亿。德国的一些大公司如西门子、奔驰、大众设置的赔偿基金更超过50亿美元。 如今,德国公司产品在一些战争受害国如中国等有着很高的接受度,不能不说与德国公司对历史问题的正确认识有关。而相比之下,日本公司试图在中国避开历史问题“闷声发财”甚至纵容公司高层出资赞助右翼团体,其行为必然为中日两国爱好和平的人士所反对。 日本公司面临公关机会 张季风指出,日本公司在中国“没有记性”,在2002年东芝笔记本、三菱越野车等日本公司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在美国和中国市场对消费者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些日本公司漠视中国消费者的态度已经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愤怒。而三菱等部分日本公司纵容高级管理人员赞助右翼团体即使纯粹从商业角度讲,也是对中国消费者心理的不尊重。“一些日本公司没有吸取教训,没把中国消费者当上帝”,张季风强调。 爱德曼公关公司一位张姓高级顾问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日本公司事实上已经面临整体的形象危机,摆在它们眼前的就是对中国市场危机公关。 公关专家认为,现在日本公司的被抵制危机,事实上也是公关机会,如果哪家日本公司能够正确地认识历史,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与日本右翼团体划清界限、反思历史、充分考虑到中国人民感情,那么必然会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在中国的市场开拓也必将十分顺利。 专家预测,日后必然有日本公司认识到这个公关机会,而能够率先“行动”的公司将获利更多,将获得政治和商业的“双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