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世行发表年度报告 发展中国家抗风险力面临考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8日 01:27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徐翼 程凯

  世界银行发表年度报告《2005年全球发展金融》 

  4月6日世界银行发表的年度报告《2005年全球发展金融》指出,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达到3.8%,为4年来最快;发展中国家增速超过高收入国家,收益得到广泛分享———200
4年所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增速都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正在减速,经济增长周期已经触顶,全球失衡状态不断膨胀,尤其是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高达6660亿美元,使发展中国家的收益很容易受到与调整相关的风险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信心大增

  支撑全球强劲表现的主要因素是美国的稳固增长和中国、印度、俄罗斯的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达到创纪录的6.6%,是得益于有利的全球经济态势的鼓舞,得益于数年来国内政策改善的支持。其结果是,2004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流量达到了上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以来从未有过的最高水平。

  报告显示,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净私人资本流量,包括债务和股本资金,在2004年增加了510亿美元,达到3013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净额在2004年总共达到1655亿美元,增加了137亿美元。发展中国家本身继续增加资本输出,配合加强他们的经常项目平衡,在2004年达到顺差总额124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出额在2004年据估计上升至400亿美元,比2002年的160亿美元有所增加。资本流出的大部分来自于接受大部分私人资本流入的同一些国家,即巴西、中国、墨西哥和俄罗斯。

  “资金流动的复苏是一个受欢迎的迹象,表明市场恢复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兴趣,同时也证明许多国家的基本经济要素得到了实质性的加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弗朗索瓦·布吉尼翁说,“但是,我们也应牢记,目前存在的全球金融失衡形成了风险,即无程序的汇率波动、利率上涨,很可能对这些收益构成威胁。发展中国家需要对调整做好自身准备,有些调整可能是突发性的。”

  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尤里·达杜什说:“历史已一再证明,金融危机往往使市场和政策制定者措手不及。金融危机往往使市场和政策制定者忽视预警迹象和行动过分,进行调整时超过实际需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关键的问题是,在全球态势不太有利和不太稳定的情况下,过去两年出现的资金流量复苏是否能够持续。”

  全球紧缩态势考验发展中国家恢复能力

  目前全球复苏的特点加大了发展中国家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部分风险。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大幅增加,已相当于美国GDP的5.6%,这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从总体上经常项目顺差正在日益扩大,在2004年相当于他们GDP的2%。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部分顺差在2004年被用于增加外汇储备积累。2004年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外汇储备增加了3780亿美元,据估计已达到空前的1.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拥有6100亿美元,印度1250亿美元,俄罗斯联邦1140亿美元。

  对于大多数国家,储备积累是降低外部脆弱性和提高信用度的一种理智的战略的组成部分。对于少数积累了过多储备的国家也有风险,主要来自汇率变动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财政成本,因为需要借本币来抵消储备增多。其结果,高储备国家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是否继续进行储备积累,以及这样做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全球紧缩态势也突现了债务负担增加造成的脆弱性,这是过去10年间引发金融危机的核心原因。《2005年全球发展金融》注意到一个好消息,即,随着外债总量指标下降,许多发展中国家改进了他们的外债管理能力,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来解决过去曾引发危机的薄弱环节。但是,一多半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外债负担都有所增加,而且在许多国家,内债额也出现大幅增加。虽然从借外债转向借内债可以增强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但是也带来可能出现过度借债或监管不当的风险。

  报告的主要作者、同时也是世行金融部经理的杰弗里·路易斯说:“尽管对这些风险不应过分夸大,但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需要牢记在心。只要经济态势保持有利局面,加强财政状况和利用低利率进行债务重组的努力就应继续下去。从以往金融危机中得到的教训仍很清楚———过度借债,无论是外债还是内债,都是有风险的,而且一个方面的问题很快就会外溢到另一个方面。”

  报告注意到,发展中国家在2004年的经济表现令人鼓舞,是与这些国家采取良好的政策一致的,这些政策包括开放贸易和投资、采取审慎的财政态势和保持汇率灵活性,所有这些都使这些国家的信用质量得到改善。报告争论说,这些政策对发展中国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此应该保持下去。

  经济适度放缓对除南亚和中东北非之外地区有益

  《2005年全球发展金融》预测,全球增长率在2005年将放缓至3.1%,原因是美国利率提高、财政紧缩以及欧元实际有效升值25%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需求降低,预计将会使其增长率在2005年放缓至5.7%,但仍然保持在近期的增长趋势之上。

  在发展中国家相对活跃的增长中,率先的是东亚、南亚和东欧中亚,这三个地区2004年GDP增长分别为8.3%、6.6%和6.8%。东亚地区预计2005年和2006年会出现增速放缓,但只会分别降至7.4%和6.9%。高石油价格推动了俄罗斯的增长,促进了东欧中亚的经济发展;他们的增长率从总体上2005年预计为5.5%,2006年预计为4.9%。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增长率预计在2005年和2006年会出现放缓,但只是适度放缓。

  但报告也指出,南亚和中东北非地区是2004年惟一出现增速放缓的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尽管南亚2004年的增长率为6.6%,但比上年的7.5%仍有所降低。中东北非地区的增长率也在2004年从上年的5.5%放缓至5.1%。因此,全球经济的适度放缓是否给这些地区带来收益尚有待观察。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抗风险能力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