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大公司还只是跨地区公司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01:46 第一财经日报 | ||||||||
——专访印度工商会联合会中国执行董事阿都尔 本报记者许金晶发自北京 塔塔集团、南新制药、米塔尔集团、Re-liance、InfoSys,越来越多的印度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与此同时,中国的华为、海尔等跨国公司也开始在印度当地开设独资工厂。同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印度工商会联合会中国执行董事阿都尔。印度目前只有“跨地区公司” 《第一财经日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印度作为其重要的后方基地,印度在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方面有哪些自己的优势? 阿都尔:作为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非常快,保持了年均5.4%的增长速度,而印度经济发展非常稳定,并没有太多受政治改变因素的影响。 印度拥有11亿人口、3亿多中产阶层的庞大市场,而这些人口当中大多数在30岁以下,年龄结构非常年轻,拥有旺盛的消费力。 同时,印度是世界性的软件大国,每年的软件和服务外包收入超过100亿美元。 除此之外,完整的法律体系、居民良好的英文应用能力都是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因素。 《第一财经日报》: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是如何建立起一批与国际跨国公司可以一决高下的世界级企业的? 阿都尔:印度现代企业家的历史比中国长很多。在过去,印度企业都是家族制企业,而现在他们都已经实现了职业化,公司管理层中很多人在国外学习过。 人才外流(BrainDrain)的现象以前在印度很普遍,而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很多优秀人才也开始回到印度工作。 目前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既有利于FDI(外国直接投资),也利于印度自己的民族企业与世界接轨。 比如总部位于孟买的塔塔集团,其30%的营收依靠出口,并在国外收购了钢厂和汽车公司(韩国大宇商用汽车公司),而南新制药(RANBAXY)10多个亿美元的营收当中,就有5个亿来自美国市场。 在我看来,目前印度的大公司还不能称为“跨国公司”,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Multi-locationalCompanies”(跨地区公司),在国内外许多地方都有业务,这也是成为跨国公司前最重要的一步。 《第一财经日报》:印度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何在? 阿都尔:我认为最重要的竞争力就是印度的人才,这得益于印度发达的教育体系,此外良好的管理制度和非常完整的财务制度同样不可忽视。 据我所知,许多跨国公司的财务总监都是印度人。 《第一财经日报》:印度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印度公司有哪些优势? 阿都尔:从2000年至今,印度的对外收购投资已达到71亿美元。总结起来,印度的大公司主要集中在化工、医药、汽车零配件和IT这样几个方面。 总结这些公司的优势,首先仍然是教育,新经济是“KnowledgeBasedEconomy”(知识型经济),在这样的经济中,教育的作用非常大。 其次则是管理体制,印度拥有全世界最好的MBA学校。 最后是语言优势,对英语的熟练掌握。中国与印度的“相互进入” 《第一财经日报》:印度的跨国公司在运营模式、公司架构等方面有哪些值得中国公司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阿都尔:印度与中国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印度走的是以软件、教育为主的发展模式,而中国则是以制造业及重化工业生产为主,相比之下,绿色GDP的指标印度应该比中国好。 从资本市场上看,中国上市公司的出现比印度晚了好几十年,因此现在在公司透明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是否具有完备的财务制度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块。 最后就是如何利用国外人才为自己做事的问题,相信这也是联想现在最为关注的事情。目前,南新制药总部的董事长和中国区董事长就都由英国人担任。 公司发展初期最大的困难是资金,而做大以后的问题则是如何把其收购的企业转变为赚钱的企业,如何做好企业的整合,这些方面印度的经验值得中国参考。 《第一财经日报》:印度跨国公司已经进入中国的有哪些?它们在中国的运营有哪些特点? 阿都尔:前面提到的塔塔集团和南新制药都已经进入中国。塔塔集团下属的软件公司TCS在杭州有一个大的软件研发中心,而南新制药在中国的投资也达到2500万美元,并在广州生产药品。 此外,奥利安公司(Orind)早在1995年就在辽宁营口市设立了当时最大的外资独资耐火材料企业,投资达4000万~5000万美元;而真东方集团则在广东番禺设有一家1000多人的钻石加工企业,并推出了名为“幸运八”的零售店。 印度公司在华的运营特点总结起来,首先总是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帮助,此外会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目前,印度公司对华投资截至2003年底已经达到2.35亿美元。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和印度的跨国公司在哪些领域有良好的合作前景和基础? 阿都尔:中国大的跨国公司包括海尔、TCL已经在印度设立工厂。 这种合作首先体现在家电行业中,TCL、海尔的冰箱、洗衣机等产品在印度很有竞争力,而印度不断降低的关税将给中国企业更大的空间,中国的家电生产企业可以和印度本土的销售公司进行合作。 在IT方面,中国的硬件企业可以和印度的软件企业结合起来,占领世界上的很多市场。中国的硬件设备公司包括华为、中兴,都要到印度去,利用当地的人才,进行软件开发。中国市场无法忽视 《第一财经日报》:印度对华投资在哪些领域还有可待挖掘的潜力? 阿都尔:中国拥有13亿的人口,相当数量并且正在迅速增长的中等收入阶层,这个巨大的市场印度肯定会继续挖掘。 首先,印度希望进入到中国的零售市场。今年9月份印度工商会联合会(FICCI)将作为印度唯一的代表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亚太零售商大会。 另外,我们还希望在中国积极发展向第三国出口的工业。 《第一财经日报》:印度对华贸易从2003年转为顺差,就您看来,这一转变的原因是什么?这在将来是否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它又如何改变了印度人对中国市场的看法? 阿都尔: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对华出口的铁矿砂、铁矿石的量非常大,印度希望对华出口的产品更为多样化,高附加值的产品要增多,而不要只是生产原料。 我不认为这会是长期的趋势,事实上,这一顺差的数额并不大,随着两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两国间贸易应该会呈现出此起彼伏的状况。 同时,这也不会改变印度人对中国市场的看法,贸易的顺逆差只对国家有意义,而印度的大公司都是私人企业,它们只会考虑是否赚钱,而不会在乎这是进口还是出口。对印度公司来说,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是无法忽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