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联合国改革:世界脆弱秩序的重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2日 19:06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张立伟

  冷战、美国霸权、多极化,这些代表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政治状态影响着联合国的命运,这个成立于60年前的世界组织正在努力适应新的国际现实。

  联合国改革

  与1945年二战后战胜国主导下组成联合国的时代不同,随着冷战结束,建立在美苏两极格局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瓦解,世界进入“一超多强”时代。

  美国2003年绕过联合国攻打伊拉克的行动让联合国的权威扫地,大国一致的原则被美国我行我素践踏。该事件促使安南于当年11月任命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别名人小组,就当今世界面对的共同威胁、集体应对办法和联合国改革等问题提出建议。

  3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第59届联大提交一份题为《大自由:为人人共享安全、发展和人权而奋斗》的联合国改革方案,报告指出,“安理会组成需要改变,使其更好的代表整个国际社会”。

  报告提出安理会扩大的两个方案。方案之一是增加6个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以及3个经选举产生的非常任理事国,其中非洲和亚太地区各有2个常任席位,欧洲和美洲各增加1个常任席位。方案之二是增加8个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的半常任理事国和1个非常任理事国,非洲、亚太、欧洲和美洲将分别获得2个常任席位。

  联合国安理会目前共有15个成员,其中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为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其余10个成员为任期2年的非常任理事国。

  日本、印度、巴西、德国、南非、尼日利亚、埃及、印度尼西亚组成角逐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队伍,一个多极世界框架趋向明晰。但是美国阻止新兴势力崛起对美国霸权产生挑战的企图将导致这一过程充满危险。

  美国的恐慌

  就在安南提交报告的3天前(3月17日),101岁的美国“遏制政策”始创人乔治·凯南去世。1946年时任美国驻苏联大使的凯南在一份给美国政府口述的8000字电报中,首次提出运用非军事手段外的一切手段“遏制”苏联扩张,冷战由此而起,两大阵营对峙。

  1991年,美国人获得了胜利,世界陷入一超多强的不稳定状态。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的未来,1993年,塞缪尔·亨廷顿给出“文明的冲突”模式:世界将有许多不同文明相互并存。包括美国、欧洲联盟、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可能还有巴西和南非,或许再加上某个伊斯兰国家,也许拥有世界上的主要权力。他断言,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将首次实现多极化。

  2001年,美国人米尔斯海默也为永葆美国强权开出药方,在其撰写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米尔斯海默认为,旧制度、旧时代的逻辑依旧,国际政治仍然是大国政治,大国的生存意志是追求自身权利最大化及地区霸权,因而大国间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冲突,“这是一种悲剧”。他的理论被称为“进攻现实主义”。

  两个美国人的结论都毫无例外的指出,从文明、人口和财富角度看,只有中国将成为挑战美国霸权的现实国家。两人都承认,美国不可能成为全球霸权,世界也不会出现单一的普世文化。随着各个强国的崛起,美国不可避免的衰弱。约翰·米尔斯海默甚至预计中国将会把美国赶出亚洲,因而主张及时限制中国的发展。这仍然是凯南“遏制政策”的翻版。

  帝国的恐慌必定本能做出依靠武力实施扩张来维持永久霸权,联合国成为美国实现霸权的障碍,而中国被美国视为威胁。

  美国的扩张

  2001年,代表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的美国总统小布什上台后,便宣布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并把大部分瞄准俄罗斯的核弹指向中国。美国21世纪的主要使命是防止欧亚大陆可能的地区霸权对美国的威胁。

  随后的“911”悲剧令美国扩张霸权找到借口,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当下最主要的威胁。美国借反恐采取“先发制人”战略武力推翻阿富汗。在没有获得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推翻了伊拉克政权,借机控制中东主要石油产地。

  中东地区油气资源是新兴大国发展所必需的,美国占领中东就此卡住新兴大国崛起的脖子。为永久控制中东,美国在伊战结束后一年给中东和东南亚的伊斯兰国家推出“大中东民主计划”,树立亲美政权。并继续武力威胁叙利亚、伊朗等“反美”国家。

  与此同时,美军借反恐大量进驻中亚。中亚既是欧亚大陆的中心,也是能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控制中亚意味着将俄罗斯、中国、印度、欧盟等处于欧亚大陆边缘的国家和地区分裂和包围,尤其约束中、俄。

  自2003年格鲁吉亚发生美国支持的玫瑰革命后,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了同样美国导演的政变。3月25日,白俄罗斯反对派集会扬言要推翻现政权,颜色革命正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范围内产生“多米诺”效应。25日,蒙古国也爆发抗议活动,甚至尼泊尔的反对派走上街头抨击现国王的执政。

  与中国共同拥有1100公里边界的吉尔吉斯斯坦是“东突分子”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美国暗中支持的所谓“民主”派夺权运动使中亚地区陷入动荡,这些国家分布在中国漫长的边界周围。由于复杂的民族问题以及天然的恐怖主义土壤,中亚朝着美国所期望的“巴尔干化”方向发展,搞乱中、俄的后院。

  美国瓦解独联体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组织的野心不言而喻。但是,“颜色革命”的“多米诺”效应促使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更加协调、合作。近日,巴基斯坦甚至呼吁扩大上海合作组织,在其基础上逐步建立中亚地区政治经济联盟。普京也在努力防止独联体解体,并建议有关各国在自愿整合的基础上重新缔造独联体。

  美国扩张主义还表现在催促曾经因为侵略而被卸去武装的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全面鼓励甚至直接帮助日本加强其军备。2004年8月,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赤裸裸地表示,日本只有修改其和平宪法才有希望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美国的目的是要把日本变成新保守主义者口中的“远东地区的英国”,以此来遏制中国。

  美国的战略迎合了日本的右翼和民族主义者,小泉任日本首相以来坚持参拜有二战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而不惜恶化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本开始重复二战前的领土扩张要求,对中国的钓鱼岛、韩国独岛(日本称为竹岛)以及俄罗斯占领的北方四岛相继提出主权要求。

  多极化趋势明显

  不得人心的美国单边主义加速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尽管这一过程因为美国的阻止而充满危险的不确定性。

  2003年10月,美国高盛公司在一项名为《BRICS的梦想:展望2050年》报告中预测,BRICS可能会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一支强大的力量,并将在2050年之前超过G6国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这将对整个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BRICS一词中前四个字母分别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简称。这个引起轰动的预测迎合了西方对新兴大国的警惕,也增加了世界多极化坚持者的信心。

  至少在目前,欧洲与美国因伊拉克战争而出现裂痕,强化了统一的欧盟不断展示其独立性,德、法等国希望建立多极世界。本月初的巴黎,法国、德国、西班牙、俄罗斯由于对伊拉克战争持有类似看法甚至形成模糊的“命运共同体”,法国总统希拉克认为,四国的合作成为“世界稳定”的积极因素。

  俄罗斯在普京上台后国内经济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上升而更加起色,通过加强与德、法、中国、印度等大国的合作关系而强化俄的国际地位,在美国威胁武力颠覆伊朗时,俄罗斯坚持帮助伊朗建立自己的核电站。

  法、中、德、俄等国试图约束美国的单边主义,美国则不顾日本的国家主义狂潮,帮助“追随美国政策”的日本武装起来,并支持其加入美国处于弱势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行列。

  美国先发制人以及全球强行推广美式民主的战略令世界担心国际秩序将更依赖于武力,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似乎仍然是世界政治的真相,发展军力成为各国保护自己利益最可靠的选择,尤其是在失去“秩序”后的不稳定世界。

  美国为了维持全球超级大国地位,坚持试验和布置导弹防御系统,加速外太空军事化,并启动核武器小型化的研究。而欧洲正在企图建立独立于北约的军事力量;俄罗斯继续研究更新核武器以及远程打击武器;印度已经给出美国包括F-16战机在内的采购单,并计划建造国产航空母舰。朝鲜、伊朗等被美国贴上邪恶轴心标签的国家加紧制造核武器以自保。

  被解除武装的日本一方面加快国防立法,1992年至今共通过21项与国防安全相关的法案,仅去年就有9项之多。另一方面大肆提升军力。3月23日,日本重建了二战期间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且 象征其“帝国精神”的“大和”舰,令人担忧军国主义的复活。

  改革共识不够

  安南带有明显倾向美国色彩的联合国改革方案可能会将美国扩张主义引起尚武潮流的世界带向更危险的境地。

  已经公布的方案建议,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对迫在眉睫、又没有其他有效应对方法的威胁,一国可以行使自卫权,对其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但如果要对并非紧迫性的威胁采取“预防性军事行动”,则应交由安理会决定。迎合了美国人先发制人的原则并企图使之合法化。

  其次,方案建议保护人权成为联合国的中心任务之一,支持在一国发生种族大屠杀、种族清洗或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的事件,而该国政府又无法或无意采取行动予以制止情况下,由安理会授权对其进行人道干预,变相推行美国“人权高于主权”思想。报告还提议创设“人权理事会”以及“联合国民主基金”,有替美国在世界各地推广民主的嫌疑。

  倾向美国色彩的改革方案不一定使美国更加尊重联合国。布什已经提名好战的鹰派人物约翰·博尔顿担任美国驻联合国新大使意味着美国依旧企图将联合国当橡皮图章。时常攻击联合国的博尔顿认为,虽有条约或公约约定美国在联合国的义务,但若不符美国利益,美国就可不遵守。

  意欲“常任”的日本、印度、巴西、德国等国也遭到韩国、巴基斯坦、阿根廷、意大利等国的反对。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约40-50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咖啡俱乐部也反对常任理事国扩大。

  联合国试图通过改革在冷战后发生变化的国际力量,妥协形成一个模糊稳定的新格局,目前来看改革的动力不足,共识不够。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