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应收款食物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2日 17:4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陈楫宝 实习记者 明茜 北京某地毯公司400万美元欠款在美国打了水漂,而负责该项业务的业务员也同时从北京消失,美国的客户也告注销,双双不知所踪。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说,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调查突然发现,原来
在最近商务部加大力度协助中国企业追讨海外欠款行动中,韩率领其100多位同事战斗在前线。 韩透露,他所在单位迄今已经为1000多家海内外企业提供过账款管理服务,追回欠款总额累计1.4亿元人民币。 而1.4亿元人民币仅仅是海外巨额欠款的冰山一角。 千亿美元海外欠款 中国企业究竟有多少海外欠款﹖韩家平给出的数据是大概为1000亿美元,而且每年还会新增150亿美元左右。不过,韩强调,1000亿海外欠款并不是此前媒体所谓外贸“黑洞”,“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 长期研究国际游资的商务部研究院外贸部梅新育博士认为:“由于政府部门并未就此举行大范围的全面调查,上述数据是否符合实际,尚待进一步探讨。” 韩也承认,资料的统计收集相当困难,这些数据是在“实际调研和上市公司公告及海关等相关数据综合得出的,应该有一定根据”。 韩称,“在发达国家,企业应收账款的合理期限一般是3至6个月,超过这个期限就作为坏账处理。而在国内企业,除了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超过两年还未收回的非常普遍,并且这种信息一般不向外公布。” “如果我国实行发达国家企业的财务制度,应收账款期限缩短至3到6个月,相信中国出口的海外欠账数目还会增加不少。”韩家平说。 梅新育则认为相关数据可以佐证我国企业海外应收帐款相当可观并且不少已经形成了巨额坏帐。 比如东方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10月15日成立时接收的不良资产总额就高达2674亿元,而这仅仅是中国银行1996年之前放出,并在1999年之前形成“两呆”(呆帐和呆滞贷款)的不良债权。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不良债权大部分来自外经贸企业。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人士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表示情况的确如此,但该公司旗下到底有多少不良资产是海外应收账款,公司“还没有做过总体统计”。 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存在大量逾期应收账款。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统计,截至2004年8月,美国有8800亿美元的商业逾期应收账款。 不过不同的是,美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期平均为37天,而中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期平均为90—120天是欧美企业的3-4倍;美国追账公司追账的成功率至少在60%以上,而在中国仅为18.9%;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率超过5%,而发达国家企业却只有0.25%至0.5%的水平,国际平均水平也只在1%左右。 邓白氏国际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邓白氏信息咨询”)去年开展了对中国企业应收账款和信用管理情况的调查。其商务咨询部经理梁波称,中国企业的应收账款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各行业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SO)和付款拖欠情况与美国、欧洲和亚太其他国家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就延迟比例而言,中国是唯一超过50%的国家。 谁在拖欠款 韩家平给记者提供的一个令人深思的数据是在他所经手的案子里至少有一半海外欠款来自华人公司。 “这些华人对中国国情比较清楚他们有一套专业应付办法。”韩说。 国情之一 即很多国有企业在管理人员更替时,由于继任者害怕追不回逾期账款而变为坏账,影响其业绩,对前任领导经营中产生的逾期账款,宁愿将其继续作为应收账款保留在账上,也不愿意去积极追收。 据美国商法联盟调查数据显示,当逾期时间为一个月时,追账成功率为93.8%,当逾期半年时,成功率急降到57.8%,而当逾期两年左右时,成功率只能达到13.5%。 国情之二 韩分析指出在我国出口企业中,业务员“垄断客户资源”的现象非常普遍。从一开始“拉业务”,一直到最后销货催款入账,全由业务员负责。如果账收不回,将由业务员负责赔偿。 “这种做法弊端很大。一方面,使业务员承担了过多的风险;另一方面,出口业务流程由业务员一人包办,企业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极易成为业务员侵吞企业资产的‘便利通道’。” 本文开头提及的北京某地毯出口企业遭遇即是如此。韩对记者透露此笔海外欠款已经无法追回,即使商务部接手后也无能无力。 中国企业对海外企业过分迁就也是隐患之一。 梅新育指出,由于我国出口产品中多数是一般性制成品,为了争取出口订单,我国出口企业不得不主要依靠价格策略,或在结算方式、付款条件、货款追收等方面过度迁就客户。 除开华人外邓白氏信息咨询调查发现,国内出口企业的相当一部分坏账,发生在国外的3至5人的“超小公司”中。这些“超小公司”往往在一幢写字楼里,租用公共商务中心,聘用公共秘书,“这类公司的风险性极大”。 在海外欠款风险性的地区分布上,韩家平和邓白氏均认为市场不发达、信息不透明、市场制度不完善的国家和地区风险性偏高。 实际业务中,美国、韩国、欧洲、日本等地区和国家拖欠中国企业款项比例偏高,“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与这些地区贸易量大且频繁所致。”韩分析说。 韩指出由于惧怕坏账风险和账款被拖欠,我国企业赊销比例只有20%左右,而欧美企业达到90%以上。由于赊销能力不足,导致很多商业机会白白流失,企业竞争力和交易规模受到严重影响。按此推算,同等规模的欧美企业,其销售规模可是我国企业的4.5倍。 内地企业为何频繁被拖欠﹖ 邓白氏信息咨询的孙彤彦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造成这种情况的有内因也有外因但主要原因是中国企业对信用管理缺乏明确的标准和管理工具。 根据调查,国内出口企业真正因为销售问题(即产品质量或违约)和收款问题(即买方无力偿还或破产)而形成的坏账比例,大约在2.5%左右。 有关统计表明,中国从事进出口的企业只有11%建立了信用监管体系,而这11%当中又有93%是外资企业。 由于缺乏信用手段因此对客户信用情况调查很少或者调查不实则隐患随时存在。 韩家平提供了这样的案例:我国浙江和福建的多家公司在与外国某集团公司做生意时,都被这家公司拖欠了大量的货款。从该公司的名片上看,它在很多国家都有分公司和办事处。福建的一家公司为了慎重起见,做生意前还专门派了两位同志出国考察,亲自到该公司老板家查看,看到他家富丽堂皇,非常豪华。据此认为该公司很有实力,于是采用了放账的贸易方式,结果导致大量账款被拖欠。 韩家平建议,“上述外贸公司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派人出国了解情况,效果反不如将资信调查委托给专业公司做。” 在标准资信报告中,通过调查注册情况、法律性质、公司的历史,可以确定被调查公司的性质、背景;通过财务报告、付款记录、抵押记录,可以确定被调查公司的规模和偿债能力;通过涉诉记录和付款记录,可以确定被调查公司的信誉状况;最后通过资信评价,可以得到专业机构的全面评估。 不仅仅如此梅新育博士认为腐败也造成了海外呆帐。 他分析利用海外应收帐款手段侵吞企业资产是许多企业面临的严重问题,具体手法则在不断“改进”。 近年来,心怀不轨者倾向于自己、家人或部下在海外设立壳公司作为开展上述侵吞资产操作的工具,降低败露的风险,并独吞腐败“收益”。 另一方面,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管理人员通过上述操作先把好企业做亏、做垮,然后再用转移到海外资产中的小部分把原来企业买下。 除开企业自身原因外梅新育博士还指出我国长期执行严格的海外投资管理政策,对某些企业正常的跨国经营需求形成了妨碍。而通过操纵海外应收帐款科目,企业可以规避管制。 在决定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用海外应收账款名义将出口收入留存境外,从而规避国内严格漫长的审批过程。为了满足境外子公司的资金需求,国内企业也有可能借助出口应收账款名义向境外子公司提供资金。 商务部力推“3+1”治理模式 为了应对上述局面,目前,商务部正在力推“3+1”信用管理模式。 韩家平解释说,“3”是指企业内部应建立三个不可分割的信用管理机制: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 其中,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从交易前期的客户筛选、评价和控制的角度避免信用风险;债权保障机制在交易中期转嫁和规避信用风险;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则在交易的后期密切监控账款回收,最大限度减少信用风险。 “1”是指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人员),全面管理企业信用赊销的各个环节。 “通过对24家初步建立‘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的中国企业的调查显示,管理后的第一年,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就从14%下降到9%;赊销额平均上升13%;坏帐率平均下降3.6个百分点;销售未清帐期(DSO)平均缩短37天;市场占有率不同程度上升;企业现金流量适当;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平均上升21%。同时,客户信用数据完整,客户服务质量改善,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全面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韩家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