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金融时报专题 > 正文
 

日本告别存款担保时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 15:17 新浪财经

    公众对此反应平静日本将于周五取消全面银行存款担保。公众对此没有反应,似乎认定银行体系是安全的。有经济学家认为这标志着后泡沫时代已结束。但其他经济学家不予认同。

     作者:戴维-皮林(David Pilling)

    本周五,当日本最终取消其全面银行存款担保时,将发生一件引人瞩目的事:什么事也没有。

    10年来,如果一家金融机构破产,国家会对其存款进行无限担保,以支撑公众对脆弱银行体系的信心。

    三年前,当日本取消对定期存款的无限担保时,大量资金向仍受保护的支票账户转移,或转移至公众认为不太可能倒闭的大型银行。一年后,政府继而企图全面取消担保,但很快打消这个计划,因为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显然还是不稳固。

    如今担保将不复存在。但对于这件事,人们几乎连“知道了”的表示都没有,更别说是恐慌了。只有一些地方政府将资金转移到仍获完全担保的零利率“结算”账户,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资金转移行动。公众似乎认定银行体系是安全的。

    JP摩根(JP Morgan)经济学家菅野雅明(Masaaki Kanno)毫不怀疑此事具有重大意义。“它意味着后泡沫时代已经结束。”

    1990年资产泡沫破灭,令土地和股票价格下跌90%,当时各银行都陷入了麻烦。在泡沫时期,银行向一些担保品估价高得离谱的公司发放了太多贷款,公司再将贷款投入昂贵无用的项目,或用来疯狂购买房产。当价格暴跌时,各银行账簿上坏账成堆。

    1995年,有迹象表明几家银行危在旦夕,于是政府仓促推出全面担保。自那以来,有政府作后盾,各金融机构针对坏账泛滥的问题推出长达10年的解决方案,注销账簿中的不良贷款,并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

    日本央行表示,取消担保表明银行体系现已基本恢复正常。日本央行称,未偿贷款总额已降至泡沫前水平,且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已从2001年的逾8%减至4%以下。

    各银行通过合并来共同承担风险,日本原有十多家大型城市银行,现已缩减至5家,很快将变成4家。银行承担的股市风险也已大大减轻。当日经指数一度猛跌时,这种风险是压在银行头上的巨石。据日本央行数据显示,自2000年9月以来,各大银行已将股票持有量减少60%左右。

    菅野先生确信,在7年的急剧信贷缩减之后,不出一年,银行就将开始呈净贷出。“三多现象已经或者正在消失,即雇员过多、负债过多和产能过多。”

    日本金融体系,以及(从更大范围上说)日本经济正处于更佳状态,对此人们几乎没有异议。三年的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但芝加哥大学经济及金融学教授阿尼尔•卡什亚普(Anil Kashyap)说,由于通货紧缩仍然存在,现在就宣布后泡沫时代结束是轻率的。

    “他们说金融体系很健康,但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情况并非如此,”他说,“银行以低于2%利率放贷的贷款比例达60%。你根本不可能说,那些银行是健康的,或者说它们预见到通货紧缩的终结。这就回答了银行体系是否健康的问题:它不健康。”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经济学家保罗•谢尔德(Paul Sheard)也反对宣称胜利。他说,撤消担保不完全名副其实。零利率账户仍将得到完全担保,这是个巨大的漏洞,因为其它账户的利率几乎也是零。此外,政府保留了出现危机时担保所有存款的权力。储户知道,到万不得已时,国家仍会支持银行体系。

    “表面上,人人都要独立自主,基于市场情况决定把钱投到哪里,”谢尔德先生说,“但从制度上看,日本不会走这条路。”

    谢尔德先生也看到一个确凿的证据。他说,如果存款人认为银行储蓄现在成了风险资产,那他们就会寻找有较高回报的真正的风险资产。但除了几个专门的房地产基金外,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投资者正在承担更高的风险。个人投资者目前仍是股票净出售者。

    怀疑论者承认,没出现恐慌显然是一种胜利。但只有当银行开始放贷,价格停止下跌,且个人投资者开始对未来有信心时,才是宣告泡沫时代已经结束的时候。

    译者/李裕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