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宜飚
北京、香港报道
据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披露,印度商贸部长卡迈勒·纳特Kamal Nath向外界宣称,印度政府计划允许国内29个邦绕过印度严格的劳工法规,创建中国式的经济特区(Spe
cial Economic Zones SEZ)。纳特先生表示,提议中的立法将于今年5月通过。
印度受困于就业压力
和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初衷不同,印度此次高调宣称建立SEZ更多是迫于当前印度的就业压力。今年2月,摩根士丹利在其“印度经济月报”中指出,到2010年,印度的就业年龄(15-65岁)人群将在现有的6.74亿人的基础上再增加8300万人。这对于印度的稳定是个严重威胁,除非印度政府能加速经济增长并提供就业机会。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Chetan Ahya 和Mihir Sheth共同撰写的这份报告指出,“虽然服务外包有助经济增长,但是为了提高就业率,中小型的制造业将是印度未来发展方向之一”。2003年,在全球贸易中,制造业的商机更多,全球货物贸易出口额高达7.274万亿美元,而服务贸易出口额不过1.763万亿美元。
上述两位经济学家建议印度政府向中国学习,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特区。建立SEZ对印度来说有着现实意义,其主要功能就是促进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并通过此类区域,逐步废除一些限制外来投资的严厉法规,从而促进投资和就业增长。
经济特区不特
摩根士丹利提出的印度应该建立“真正”的经济特区,是相对过去印度实施的经济特区而言的。
严格来说,印度比中国更早实施类似经济特区的建设,1965年便设立了第一个“出口促进区”(Export Promotion Zone,EPZ),是现在SEZ的雏形。1978年—1979年间,印度政府先后委托三个委员会对特区建设进行审查,最终决定在1984年增设四个EPZ,并在随后几年不断放宽区内对外资的限制,以期促进区内经济发展。
2000年5月,印度前商业和工业部长马朗倡议,要按照中国模式建立经济特区。为了表示政府的诚意,当时印度政府批准在经济特区内的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比例可达到100%,投资总额不封顶。关税和税收按“外国领地”对待,国内其他地区产品进入特区享受“出国产品”的免税待遇,国外产品进入特区免征关税。此外,印度政府决定在全国再新建6个经济特区。
然而迄今为止,印度的SEZ在促进出口和吸引外资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例如,中国2001年吸引外来直接投资468亿美元,印度只吸引到23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指出,2003年,所有SEZ和EPZ加起来的出口贸易只占印度当年出口的5%,在2000-2003年期间,特区内的出口平均增长率只有7%。
Chetan Ahya 和Mihir Sheth列出了印度SEZ效果不明显的几个原因:规模太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选择的地点没有竞争力;跟国内市场结合不紧密;过于严厉的劳工法令,等等。
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徐建国基本同意上述看法,他曾任中国驻孟买领事,对印度经济进行了长期跟踪调研。他指出,“事实上,印度的经济特区概念和中国的特区还是有差别的,更贴切地说,印度目前的经济特区只是在原来‘出口加工区’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政策修补,在税收和审批政策方面实施更宽松的做法。”
“在劳工方面,印度的政策也比较死板。”徐建国说,“此外,其它一些法规也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例如,在印度农业用电是不花钱的,粮食配给制依然存在。这些政策不是一两天就可以改过来的。”
根据印度现行法律,雇员超过100人的公司如要解雇工人,需得到所在邦政府的批准。当然,由于工会力量的强大和政治选举的需要,邦政府通常不会批准此类行为。此外,这类公司也被禁止长时间雇佣合同工而不提供永久雇佣待遇。
不过,徐建国认为,印度“学艺未成”的更主要原因在于,印度设立经济特区目的可能单纯只是为了促进出口,这与当时中国利用经济特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完全是两种概念,所以其成果也大相径庭。
印度经济特区前景
印度国大党与其联盟在去年5月上台后,曾商定一个政策蓝图,将私有化和劳工改革都排除在议事日程之外。但纳特近日却表示,即将进行讨论的这项立法将让各邦政府决定各自计划中的经济特区适用什么劳工法规,其中包括由共产党主政的西孟加拉邦。他同时表示,有信心这项法例会在5月份通过。
但是从目前专家的分析来看,印度特区建设的前景仍不乐观。根据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迄今为止印度赋予特区的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促进其发展。目前特区内许多完全可以由区内官员执行的事务仍须由中央政府批准,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
目前印度的经济特区要吸引外资,尚存在两大难题。最大的困难是印度的体制还不完善。例如其中小企业政策规定,某些业务如纺织等只能交给中小企业去做,大企业不能参与。这些政策目前稍有放宽,但放宽程度相对有限。
徐建国举例说,由于其条框的束缚较多,很多外资企业在印度经常遇到麻烦。有当地华侨反映,加尔各答有一座桥已经修建了20年还没有修好,就是其中真实的例子。
他对劳工问题也比较担忧,“它们要解雇一个人需要通过好几道手续,此前也有类似我们‘买断工龄’的做法,很受中小企业的欢迎,但是却无法在全国范围扩展,因为印度工会力量比较保守,不愿意退让。”
第二个大问题是其基础设施问题。过去中国搞经济特区时首先是进行“三通一平”(通电、通水、通路、平整土地),但印度却长期绕不过这四大瓶颈,一方面外来投资不足,另一方面本地政府或私营企业也不愿意进行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估计,基础设施是印度扩大制造业的最大难点。印度在2003年全球货物出口排名中名列第21位,只占全球货物出口的1%,甚至比泰国(15位,占1.4%)和印尼(20位,占1.1%)等国更低。
经济特区能否助力就业?
经济特区能否解决印度就业问题?徐建国没有正面回答。
他认为,印度制造业体系健全,其国民经济结构也比较全面。总体来看,印度的开放力度落后于中国,但是印度许多制造业的规模和产值都领先于中国,例如其汽车制造产业就比中国强。最近印度方面还说,其汽车底盘会在近期内占领中国市场26%的份额。
摩根士丹利判断,经济特区会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有助于扩大出口,使经济更自由化,扩大吸引外来投资。
徐建国称,此次印度政府提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特区,的确也是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不久前几位印度学者访问中国时谈到,中印都是人口大国,在2015年之后,两国都将面临严峻的人口问题。中国的问题在于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年轻人口减少,这对中国的养老保障提出了挑战。而印度则是另一种情况,2015年之后,印度正值年轻型社会,这意味着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将严重困扰印度政府,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更令人担忧的是,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比中国更早实施,却由于缺乏相对强制性的措施,成果并不显著。跟中国许多城市市民的观念不同,我们现在去参加印度家庭的婚宴时,仍要祝他们多子多福”。
·人物·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
沃尔福威茨
保罗·沃尔福威茨现年61岁,自2001年3月起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至今,被称作布什政府的首席战略师。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沃尔福威茨会改行。美国总统布什2月16日证实,他已提名沃尔福威茨接替即将卸任的沃尔芬森,出任下届世界银行行长。
此次提名在国际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国际货币基金会主席罗德里·拉托和英国外相斯特劳对此持肯定态度,认为沃尔福威茨经验老到、能力突出,表示期待与他共事。而在其他国家,沃尔福威茨却因担当了伊战“设计师”而受到质疑。
沃尔福威茨是影响美国三代总统的“鹰派”人物,与美国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一起,被称为“鹰派铁三角”,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防部副部长。在上世纪70年代,他上升为幕后实权派,在尼克松之后的历届美国政府工作过,只在克林顿时代休息过一段时间。他一贯走强硬路线,信奉强权主义。“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他发表了“终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言论,这使他成为极具争议性的人物。
如果当选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将会带领有1万名雇员的世行组织,监管每年价值90亿美元的援助预算,这些预算被视为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生命线”。
(王洁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