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商务部研究报告:长三角成跨国公司投资首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 13:45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张明扬

  商务部研究院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从跨国公司的投资区域选择的企业数分布看,长三角以47%的压倒性优势,成为跨国公司投资首选。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FDI)连年攀高、接连引发了“长三角VS珠三角”和“外资过剩”的论战之际,商务部研究院发布《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调研报告》,对跨国公司今后三年对华投资进行了预测。商务部
有关专家接受了早报记者采访,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长三角“一骑绝尘”

  报告指出,跨国公司选择投资地点考虑因素中,首先考虑的是地方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连续性和兑现度,其次是政府的办事效率与透明度。

  报告显示,从投资区位变化趋势上看,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珠三角三地区将是跨国公司未来三年直接投资首选地区;跨国公司对西部投资主要采取渐进式推进战略。从选择投资区域企业数分布看,长三角占47%,环渤海经济圈占22%,珠三角占21%,东北地区占9%。珠三角不仅望“状元”莫及,竟然连榜眼位置都不保。改革开放以来,为吸引外资,各地政府在土地使用费用、企业所得税等方面都开出了各种优惠减免措施。但由于地方政府的换届、中央宏观政策对地方政策影响以及部分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开出程度过高等因素影响,使跨国公司在投资区位选择中最为关注地方优惠政策是否可以兑现。

  商务部研究院管理咨询部主任李前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惊呼”,长三角在本次调研中所体现出的引资绝对优势是始料未及的,尽管珠三角相对于长三角的式微早现端倪,但谁也没有想到,当年在改革初期领一时风气之先的珠三角,竟然已经被跨国公司“看空”至此,投资意向企业数连长三角一半都不到。

  那么长三角为何“一骑绝尘”,珠三角又为何“外资大逃亡”呢?李前方以汽车业为例向记者指出,以跨国公司在汽车领域的意向投资来看,长三角占40%,珠三角仅为21%。相比长三角,珠三角和北方地区的供应链不够健全,要素配置尚不成熟,企业经营的交易成本也高出一块。其次,就法制环境和政策透明度来说,长三角也明显占据优势,而珠三角地区的政府的施政水平则稍显不足,社会稳定相对欠佳,而这些对动辄数十亿元投资的汽车项目都是至关重要的。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的看法让记者耳目一新。他首先自称“老调重谈说好事”地指出,在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技术含量面临全面升级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占据优势的长三角地区趁势而上,缺乏教育资源的珠三角则相形见绌。他称,江浙以及上海地区素有人才优势,有重视教育的传统,高等教育资源也比较集中。他表示,即使就普通打工仔来说,珠三角的吸引力也大为下降,这使得该地区已经出现了“劳工荒”的现象。对于希望利用中国劳动力优势的跨国公司来说,这显然已经构成了“逃亡的理由”。他称,珠三角政府曾经针对劳工过多制定了相当多的限制政策,但是当劳动力状况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些政策一时间也无法根本改变,“劳工荒”便“雪上加霜”。

  梅新育表示,就地理战略位置来看,长三角位于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的中间,南下北上总相宜,辐射范围较大,同时经济要素可以顺长江而上,过武汉三镇,直达西南腹地。

  而珠三角则居于南方一隅,旁边的香港又迟迟无法融入这一经济圈,反而加入了争夺经济要素的混战。对于觊觎中国国内市场的跨国公司来说,珠三角作为出口基地尚可,作为内需基地就不堪大用了,同时珠三角本身的购买力也无法望长三角之项背。

  市场规模是吸引外资关键

  报告显示,82%的跨国公司继续扩大对华投资,无论是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的投资规模与速度,都在逐步提高;35%的跨国公司处于投资整备阶段,并计划开展新一轮对华投资。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一方面开始步入“收获期”,一方面要适应全球产业发展。根据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变化,他们普遍选择了继续追加和转型投资,开拓中国市场,以巩固和完成其整体战略布局。这样势必带来新的一轮对中国的产业战略投资,也为中国各地政府吸引外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梅新育表示,跨国公司扩大对投资的目的无非就是两点: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建设出口基地。

  就国内市场来说,梅新育认为,跨国公司普遍预期人民币将持升值趋势,一旦人民币汇率变动,中国人的购买力将大幅度增加。报告也显示,跨国公司未来扩大对华投资的关键因素在于中国各产业的市场规模和高增长率。IT与汽车产业规模与高增长速度成为跨国企业在寻找新增长过程中选择对华投资的关键因素。

  梅新育认为,中国作为跨国公司面向全球市场的出口基地,劳动力优势十分明显。中国不仅有着一支庞大的劳工大军,研究人员也用样数量可观。他表示,中国在50年代始就建设了一套全民普及教育的体系,直到现在还发挥着无可比拟的正面效应,这是仅仅注重“精英教育”而短腿与大众教育的印度所无法比拟的。同时,中国有着一套在世界发展中国家中独一无二的产业体系,这对于跨国公司显然是构成致命吸引力,可以大大减少它们的建厂成本。

  “独资化”倾向蔚然成风

  本次调查统计,跨国公司在生产投资中,57%的跨国公司在生产方面投资倾向于独资新建;有37%的跨国公司愿意与具备一定技术和生产资源或能力的企业合资;倾向于通过并购相关生产工厂来投资的跨国公司为28%。 跨国公司在尝试进入阶段通常采取“介入性投资”(象征性地与中国国内企业共同出资,参股比例较低,不占经营主导权),对华投资的目标是追求贸易权益;而在进入整备期后,对华投资目标转型成为利用资金、网络、信息等综合优势,提高出资比例。为确保经营利益,投资整备期跨国公司的独资、控股、实质性投资在对华投资中的比例将增加。

  梅新育表示,在跨国公司刚刚进入中国之际,往往倾向于找寻一个中国合作伙伴,借此降低投资风险。而随着跨国公司逐渐对于中国市场“驾轻就熟”之后,中国合作伙伴往往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同时,上世纪90年代左右中国的投资环境比较复杂,政府关系尤为如此,跨国公司实际上就是看中了中国公司的“公关能力”,而现在中国的投资环境日趋明朗化,政府审批和干涉情况也大为减少,它们所欠缺的“公关能力”也无形中不再值得考虑。

  此外,梅新育表示,目前跨国公司普遍面临在华投资产业升级,投资技术含量增高的情况。它们惟恐技术外溢,滋生知识产权问题,因此就急于甩开中方伙伴,单枪匹马闯荡中国市场。梅新育指出,中国企业希望“以市场换技术”本来就是一场春梦,现在大梦也可以醒了,跨国公司在掌握了市场之后,绝对不会回过头来把技术“赠送”给中国企业,中国汽车业“本土化困境”正是明证。

  梅新育由此反问记者,“当中方伙伴已经失去利用价值,同时可能成为内患的时候,跨国公司有理由眼睁睁地把到手的利润分出去一块么?”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跨国投资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