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于16日宣布《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全球第一部旨在控制温室效应、要求缔约方共同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性条约。一些经济学家表示,《京都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将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导火索。
发达国家4年内每年减排5.2%
在全球变暖的警钟声中,1992年,各国政府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旨在避免危险气候变化的发生。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各方达成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成文法案,即《京都议定书》。中国2002年向联合国递交了对《公约》的核准书。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为附件I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规定了具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要求附件I国家在2008-2012年间总体上要比1990年排放水平平均减少5.2%。
出口企业面临新限制
附件I国家约有39个,主要是欧盟成员国等发达国家。《京都协定书》生效给这些国家带来很大的压力。首先,这些国家的相关产业必须作出调整,而且会通过国际贸易影响到全世界的出口企业。例如,韩国虽然不属于附件I国家,但韩国的汽车有不少出口到欧盟,因此韩国汽车业也会受到影响。韩国汽车业界已经和欧盟执行委员会签定了协议,承诺对出口到欧盟的汽车,到2009年为止将逐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富炯预测道:“韩国政府和产业界虽然已经着手制定有关减少温室气体的特别对策,但是需要更换产业结构本身,再加上费用负担也很多,因此预计将会面临不少波折。”
发展中国家借废气发财?
其次,《京都议定书》的特色在于碳排放市场交易:2005年2月该协定生效后,二氧化碳排放作为一种商品将可以在缔约国之间进行自由买卖,这也将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它们可以将部分减排任务放在中国等国家完成,但支付后者一定的资金或技术。由于中国是排放大国,目前却不受到《京都协定书》限制,这引起发达国家的不满。齐东(紫/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