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2005世界经济论坛 > 正文
 

世界经济论坛开幕 美国经济政策成众矢之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 00:31 中华工商时报

  年度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开幕 

  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本周三在瑞士冬季旅游胜地达沃斯开幕。全球工商界领袖、政界领导人、社会贤达以及演艺界明星将分别出席历时5天的会议,讨论有关全球经济和地区政治、经济以及人权等议题。

  今年世界经济论坛会议的主题是《承担责任及做出艰难抉择》。在这个主题下,会议将重点讨论全球经济、国际贸易、科学与科技发展以及社会价值、艺术和文化等问题。

  世界经济论坛的发起人和首席执行官克劳斯.施瓦布说,全球气候变化、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公平问题、世界贫穷问题以及中国、欧洲、中东和美国等地区的经济问题将是与会代表关注的重点。

  世界经济论坛于1971年由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克劳斯.施瓦布创立,不久便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交流中心。一年一度的会议吸引了世界各地工商界领袖、政界领导人和社会知名人士参加。

  据悉,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欧洲委员会主席巴罗索、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将出席为期5天的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世界经济论坛会议的组织者透露,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现任副总统切尼都曾出席过该项会议。但是今年由于布什政府的内阁人事调整尚未结束,因此将由劳工部长赵小兰代表美国政府出席这次年会。

  今年的世界经济论坛是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依然面临严重挑战的形势下召开的。尽管如此,许多人仍然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延续2004年的强劲增长势头。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分析师马丁.沃尔夫在出席会议的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是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一年,全球增长率将近5%,是过去30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美国在主要工业化国家中的增长速度最快,其强劲的消费需求和资本开支推动美国经济快速扩张,达到4.5%;日本经济也摆脱了近10年来的低迷态势,出人意料地第一次实现了由个人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增长近3%;即使是以往经济表现平平的欧盟,经济增长率也达到2%。而中国的增长简直是爆炸性的,在经济增长9.5%的同时,通货膨胀却得到很好的控制。

  但是,经济学家对于世界经济前景还有许多潜在的担忧。与会的经济学家纷纷警告说,美国经常出现巨额项目赤字,导致美元汇率出现了“剧烈而无序”的下跌,还将导致美元利率的快速上调,这将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威胁。同时,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一些亚洲国家实行固定的货币政策,以及全球贫困化问题还没有得到缓解等,将影响今年世界经济的发展。

  美国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资深分析师斯蒂芬.罗奇对新兴工业国家中国和印度、发达国家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前景都持乐观态度,惟独认为美国的经济存在着危险倾向。他认为,美国居民和整个国家消费无度,靠大量借债度日,迟早会演变成经济泡沫。目前美国个人储蓄率接近为零,财政赤字却日益攀升,巨额经常项目赤字也无法靠美元贬值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不断提升利率将不可避免,而利率最终会升至限制消费支出的水平。一旦美国消费支出减少,不但美国经济会陷入衰退,那些一直依靠对美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也将大受影响。

  他说:“借助房地产升值而觉得富裕的美国消费者还在扩大消费,这种状况显然会导致经济泡沫,并导致消费者的短期债务负担不断加重。美国消费者迟早会见到这种状况发生。”罗奇表示,美国的财政和贸易赤字已经达到天文数字,并且政府预算和开支还在不断扩大。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也指出,目前美国正在向世界其他国家无限制地“透支”。

  布什在其总统第二任期就职典礼上表示,要在今后4年把政府预算赤字削减一半。但罗奇认为,这实际上是空头支票。过去两年来美元持续走贬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的双赤字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使美国经济走入歧途。而美国经济出了问题,将不可避免地拖累世界经济。

  美国国际集团副主席雅各布.弗伦克尔指出,西方国家应当停止对中国人民币币值问题的纠缠,而应该将重点放在自身的改革上。美国应削减政府赤字,而欧洲应加快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不幸的是,美国政府和国会目前都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削减赤字计划。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美国经济政策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