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印度洋海啸波及中国经济 > 正文
 

救援本善举 怎奈味不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6日 12:51 《财经时报》

  慎达

  印度洋地震及海啸一发生,全世界就发起了史无前例的国际援助,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其中一些援助者慷慨解囊的背后往往是复杂的政治、经济动机。

  美国:天赐良机怎能放过

  如果没有这次海啸,不打着救援的旗号,美军就不可能出现在印尼的领土上。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安全项目高级顾问弗兰德里克·巴通指出:“这次灾难是美国提高其国际形象的绝好机会。美国要告诉世界,反恐没有夺走一切。美国和整个国际社会仍然是休戚相关、团结一致的。”

  对布什政府而言,这次灾难看来就像“9·11事件”一样是千载难逢的机会。“9·11事件”后,美国的反恐战争使其国际形象一落千丈,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也急剧恶化。显然,美国想通过救援改变该地区一些国家、特别是印尼等伊斯兰国家对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改善自己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

  通过灾后救援和重建以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是美国的另一个重要考虑。灾难发生后,美国一度单方面提出要成立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组成的核心救援组织,甚至还宣称联合国也要加入该组织,一些美国媒体和学者也敦促布什政府提出类似帮助二战后欧洲重建的马歇尔计划,以扩大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尽管美国后来放弃了撇开联合国的打算,白宫还是明确表示“美国将在东南亚和南亚的灾区长期介入,参与重建工作”。

  争夺地缘政治利益也是美国的重要政治盘算。作为重要的海上战略要道,马六甲海峡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2003年,美国一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由于美国发动反恐和伊拉克战争,反美的印尼群众由2002年的60%激增至83%。而此前,印尼和马来西亚坚决反对美军进驻马六甲海峡协助反恐。

  欧洲:不愿山姆大叔一股独大

  欧洲人积极参与救灾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场海啸以同样的残酷,使富裕的欧洲国家和贫穷的亚洲国家一起遭遇了同一场灾难。另一方面,法国等老欧洲国家似乎从救灾行动开始就大唱对台戏。美国提出和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组成核心组织,以便充当国际救援的领头羊令许多欧洲国家十分反感。他们随之呼吁要整合国际救援行动,在联合国框架内搞多边协作。

  日本:觊觎“亚洲领袖”地位日本也很有想法

  日本一些报章把2005年定为“东亚共同体”元年,并将日本对印度洋海啸受灾国的慷慨捐赠与日本成为“亚洲领袖”划上了等号。《读卖新闻》以《联合国主导,日本主演》为题刊登了东盟地震海啸灾后特别峰会的专题报道,其中3处提到日本是“亚洲领袖”,强调日本在“慷慨解囊时,更有必要把握主导作用”。

  除了“亚洲领袖”地位这个孜孜以求的目标之外,向海外派兵、练兵也成了日本参与海啸救援和灾后重建的副产品。日前,日本政府已向国会提交自卫队法修正案,以从法律上提升自卫队海外行动的范围和作用,使其地位上升到“本来任务”,即等同于国内防御任务。日本环境相小池百合子宣称:“该区域(指海啸灾区)为日本重要的海上交通管道,不管是从救助还是重建观点来衡量,应该以万人为单位送出我们有能力的自卫队。”

  《产经新闻》的一篇报道则暴露了日本政府将救灾与军事挂钩的具体方案。该报道称:“此次派遣将对日本的军事防卫发生巨大影响,因为海陆空三自卫队将借这次救灾活动首次进行统合作战。”

  该报道还透露,这其实是日本计划了17年的作战方式,此次以救灾的名义首次得以在海外得到实践。在日本自卫队的救援行动中,将由统合指挥官进行统一指挥,实施全方位三军合作体制。

  这将可能成为今后日本自卫队与美军联合作战时的作战方式。

  印度:世界舞台上的展品

  虽然死于海啸的国人上万,可印度却坚持不要国际援助,还向其他受灾国提供援助,甚至还派出海军参加救援行动。印度《观点》周刊认为,新德里拒绝国际援助是想向国际社会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在受灾国中,印度是一个经济大国,因为它不仅可以照顾好自己的人民,还可以帮助邻国。”

  《简氏防务周刊》指出,印度派出海军救援队是为了向世界显示在经济和军事上它正在崛起,已具备了进入联合国安理会的资格。

  不过一些印度学者也表示,目前印度仍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为重建受海啸破坏的沿岸地区,印度政府可能会接受国际社会提供的长期经济援助。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