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印度洋海啸波及中国经济 > 正文
 

全球财经观察:海啸后救援影响亚洲政治与商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10:15 《全球财经观察》

  海啸之后救援工作和灾区重建带来的合作契机、政治契机、商业机会都在逐渐显露

  文|王恺 发自马来西亚  仇晓慧 李敏辉 仇晏 发自上海

  2005年1月6日,即印度洋发生惊天海啸的11天后,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了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包括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在内的政要们在这个
会议上着重探讨东盟各国的灾后重建工作,以及协商建立地区性预警机制。

  而就在1月5日,联合国负责人道救援事务的副秘书长扬埃格兰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德国和澳大利亚宣布大幅增加对印度洋海啸受灾国的捐助后,国际社会承诺向海啸受灾国提供的捐款总额已升至近40亿美元。

  与此同时,在受灾最严重的印尼亚齐省街头,一位名叫卡玛鲁丁的男人已经开始向行人兜售他的方便面,以维持家庭生计。虽然他还未从失去三个亲人的悲痛中完全恢复过来,这个城市的商店也陆续开张,一切又重新开始,但卡玛鲁丁又有新的烦恼:他卖的方便面正与堆积如山的免费面条竞争,这些免费面条是作为救灾物资运到班达亚齐的。

  生机在灾后重建中慢慢重现。

  国际救援合作

  在1月6日的海啸高峰会上,就设立特别紧急赈灾基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印度洋海啸灾区未来6个月内急需约9.77亿美元的赈灾款。他表示,这次的灾难是联合国成立60年以来遇到的最大灾难。他在会上说:“这11天是人类史上最黯淡的时光,不过因为各国的慷慨捐助,让我们看到一线曙光。”

  继美国宣布提高救援金额后,澳大利亚和德国已宣布将他们对海啸受灾国的捐款分别增加到7.65亿美元和6.8亿美元,增幅均超过10倍。目前,承诺捐款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已达到50多个。连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的朝鲜都慷慨解囊,掏出了15万美元。朝鲜本身还得依赖大量外援来缓解22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它对外捐款救灾极为罕见。

  1月6日峰会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就是“灾后重建”,显然是比眼下的紧急救援更长远、更需要政府持续援助、更受各界广泛关注的一项国际性振兴计划。目前,印度尼西亚、印度的社区在灾难中遭受严重摧毁,漫长的重建工程令这些本来经济水平就不够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考验。在峰会中,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与组织将就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立场。美国表示他们准备派员长时间留驻亚齐,协助居民重建家园。鲍威尔也在出席峰会期间表示,当地所受到的破坏不是一次人道援助就能修复的,而是需要有一个长期的振兴计划。同时,他在发言中也提到,相信提供人道援助有利于使发展中国家远离恐怖主义,从而加强美国的安全。

  而与此同时,英国1月4日建议八国集团放宽印度洋海啸受灾国偿还所欠债务的期限,甚至免除部分债务,以减轻这些国家救灾和灾区重建的负担。这一建议所涉及的债务总额为57亿美元,英国财政大臣布朗预计有关各方几天后将就此达成共识,并有望在本月12日巴黎俱乐部债权国会议上达成协议。

  对于国际舆论所称的灾难政治论,东南亚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国际关系专家郑永年对《全球财经观察》明确指出,虽然有些救援国家不完全是出于人道主义性质的援助,某些国家会怀着诸如扩大东盟影响、增加国际竞争空间等各种政治目的,但是,这些努力对于受灾国还是有明显帮助的。

  从目前各国的援助表现来看,对印度洋海啸灾难的赈灾捐助数目是可观的。郑永年认为,对受灾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帮助是对灾后建设的长期支持,最理想的结果是出现一种诸如“马歇尔计划”那样,可以为所有参与主体带来机会的多赢可能。这将是世界、尤其是中国等东南亚国家更值得面对的契机。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海啸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