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霸权遭遇特里芬两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 10:01 每日经济新闻 | |||||||||
沈逸 2005年1月3日,路透社披露了美国五角大楼计划在未来6年内削减300亿武器采购计划的一份预算文件。报道指出,削减武器采购计划的原因在于确保国会通过2006财政年度的新国防预算。
自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布什政府频繁对外用兵的结果,是美国国防预算从2000财政年度的2889亿美元骤然飙升至2005财政年度的4220亿美元,5个财政年度增长了接近50%,不但如此,虽然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主要战斗已经结束,但由于频繁发生的袭击事件,美国每个月还必须负担50亿美元的驻军费用。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政府预算赤字的直线上升,布什在竞选纲领中提出了未来五年内削减一半财政赤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防部不得不对军事采购下刀,以便获得足够的预算,继续维持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驻军。 此次美国削减国防预算的举动,除了国内政治过程的因素之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冷战后美国霸权所面临的困境,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国霸权正在逐渐开始陷入所谓“特里芬两难”之中。 “特里芬两难”,又被称为“信心与清偿力两难”,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教授发现并提出来的“悖论”。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美元价值要稳定,它就不能作为国际货币;美元要作为国际货币,它的价值就难以稳定。也就是说,如果美国要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霸主,让美元成为世界货币,那么就必须保持经常项目下的贸易赤字,让美元流出美国,让其他国家获得足够的美元;另一方面,随着美元的流出,和持续增长的赤字,会影响美元持有国对于美元信心,一旦有任何波动,会出现恐慌性的抛售。该命题的结论是世界货币体系的稳定不能依赖任何单一国家来保障。 美国目前面临的情况有着非常类似之处: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美国单一超级大国的优势地位,或者说,保持美国的霸权地位;为此,美国必须同样承担霸权国的义务,即承担体系内公共产品的成本,并在需要时通过实际行动显示美国的力量,以此保障追随者对于美国霸权的“信心”;然而另一方面,这种行为方式不断地消耗着美国的资源,换言之,维 持霸权的成本也在持续增加,而对于美国来说,其拥有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因此,能够用于支付霸权开支成本的资源总量同样是有限的,也就是说,美国提供体系内安全这一公共产品的“清偿能力”并不是无限的。 虽然,恐怖主义并没有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构成直接挑战,但在旷日持久的战后重建过程中所消耗的庞大资源,已经让美国的霸权面临严重的考验:仅仅是应对来自非国家行为体的挑战,其所耗费的成本已经达到需要国防部削减开支的程度,那么,一旦真的面临所谓新兴的强国的挑战,美国又将如何?或许已经到了改弦更张,重新思考如何维持与保障国际体系安全的时刻了。无论对于现存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还是其他国家来说,这都是一个关系重大,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