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星编辑:刘元煌
以往我们所了解的跨国公司投资印度,除了那些基础消费品的投资外,往往都是投资于印度的IT业,尤其是软件业,跨国公司的投资基本上都集中在有“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等少数地区。但是,随着印度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把眼光投向印度的经济命脉——电信、交通、能源等领域。
电力电信成新宠
就在几年前,跨国公司在印度投资高科技行业不过是为了降低成本,向全球市场销售;投资制造业不过是为了让产品直接销售到印度市场和南亚市场。出于市场容量的考虑,投资的制造业以消费品和零部件的生产为主。
2004年开始,各大跨国公司加快了进军印度的步伐。跨国公司投资印度软件业的热情依旧。英特尔2004年11月称,该公司将正式进军印度,在班加罗尔修建一座新的英特尔大厦,并在那里招募1200名员工,主攻芯片的开发和设计。在未来的两年内,英特尔将陆续向班加罗尔投资4000万美元以支持那里的技术开发的业务开展。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商摩托罗拉2004年3月宣布将关闭设在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半导体晶片设计部门,并将其部分迁至印度。
在了解到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将带来高回报率的投资机会后,跨国公司开始行动起来,尤其以新加坡和日本的企业行动最为坚决。2004年11月,马来西亚电讯集团与新加坡公司新科电信媒体成立联营公司,竞标印度第五大无线电话公司——Idea无线电话公司的股权。9月,淡马锡控股获得印度政府的批准,在当地经营电力项目。
其他跨国公司也不甘落后。日前,和黄宣布将增大投资印度移动网络,和黄的行动得到了诺基亚的支持,诺基亚将协助提升和黄在印度9个邦经营的GSM移动电讯网络,让和黄具备提供2.5代移动通讯服务的能力。
2004年10月,挪威国家电力公司子公司——国家电力北欧基金电力投资和印度LNJ Bhilwara 集团达成协议,将合作改建印度目前两座电厂,所产电将通过印度北部电网供应印度北部部分地区。
2004年2月,爱立信与印度Bharti公司签订网络部署及管理服务协议。根据该协议,爱立信将结合自己在设备和服务方面的强大实力,随时随地按Bharti所需提供设备并管理其现有的网络容量。
跨国公司投资印度的另一个趋势就是医药领域的投资暴涨。由于印度承诺从2005年起保护产品专利,各医药公司都加大了研发力度。随着拜耳、科莱恩、杜邦等大公司纷纷投资印度,印度将迅速成为精细化学品大国。罗门哈斯、德固赛等公司也已经在印度建立工厂。随着大量的美国药物专利、欧洲农药专利的到期,预计许多工厂将会在近期搬迁。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预测,2002至2003年度印度的精细化学品出口为20亿美元,2015年将达到120亿至150亿美元。
跨国公司投资印度的另一个突破是在制造业。此前,印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是不适合发展制造业的,但是,印度蓬勃发展的服务业已经开始创造出对制造业产品的极大需求,印度作为制造业生产基地的吸引力也在逐渐增强。一股外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建厂的新浪潮开始兴起,韩国现代汽车、LG电子、英国联合利华等公司纷纷投巨资在印度建厂。印度正在成为一个制造业的“新大陆”。许多西方国家的知名厂家如斯维达拉、英格索兰和宝马等公司都已经在印度设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或是与当地代理商合作,以求在印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印度的机会
印度曾被人们视为外国投资的“毒药”:无休止的贫困、国内政治、种族冲突、与巴基斯坦的战争威胁等。的确,跨国公司曾在印度遭受重大挫折:20世纪90年代初,20多家跨国公司因为印度各项政策朝令夕改而卷入各种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之中,大约有40亿美元的工程中途夭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跨国公司在印度的投资回报率仅有6%左右。
但是,印度有自己的优势——良好的英语教育、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等。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印度政府宣布外国公司可以在印度子公司和合资公司中占到74%的股份,而此前这一比例上限是51%。这一关键性投资政策的改变极大坚定了跨国公司投资印度的决心。此前印度出于控制跨国公司在印度行为的考虑,一直没有放宽外国公司最大所能占据的投资比例。
在抚平投资印度的创伤之后,跨国公司重新开始考虑印度。新加坡私有投资基金经理表示:“从法律和会计方面看,坦率地说,印度在很多方面都远远超过中国。但是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竞争使人们认为中国要比印度发达得多。”
国际金融理论界也出现类似的论调。在《迈向2050年》报告中,高盛预测印度在未来50年里,有望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许多学者看好印度未来的发展,他们认为印度的经济制度与市场结构更能保证长期的发展潜力。
投资者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拥有更完善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更有力的产权保护措施和对投资者更友好的司法体制。虽然印度在经济自由化、降低关税以及对外资开放产业投资方面比中国落后大约12年,但印度正在缩小这一差距。印度的金融体系延续了英国人留下来的金融制度,它的银行体系有130年历史,股票市场也有百年以上历史。印度银行具有较佳的国际信誉,印度金融的体制基础较完善、市场秩序较好、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
一些经济学家称,印度可能正进入类似于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的经济快速扩张时期,这将使印度在今后几年跻身成为新兴市场舞台的一个主要角色。
驱动基础设施建设
一直以来,印度的产业战略部署都是优先发展服务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由此,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信息产业。选择以服务业为发展导向,印度绕过了限制它们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储蓄率、基建、和外国直接投资等因素。重点发展服务业反而让印度尽展所长——高学历劳动力、信息科技专长和流利的英语能力。结果是由信息科技推动的服务行业得以复兴——软件、商业加工外包、多媒体、网络管理和系统整合——它填补了印度在工业化进程上因长期滞后而出现的缺口。
吸引国外投资,发展制造业的前提是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而这正是印度所缺乏的。仅从交通来看,在印度,年均24%的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使得目前所有的港口都出现了拥堵情况。印度目前还没有一条国际标准的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公路。交通障碍、电力供应不稳、通讯不畅影响了跨国公司的投资兴趣,交通、能源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成为跨国公司投资印度的障碍。
印度政府意识到,印度基础设施和能源的薄弱严重限制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在印度新颁布的未来10年发展计划中,把公路、港口、铁路、电力、通讯等领域的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印度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近日在“2004印度经济峰会”上说,印度特别欢迎商界投资印度的电力、电信、道路、机场、港口以及石油等行业。他说,印度计划修建6个世界级的机场以及至少20个大型港口,印度需要大量资金开发印度急需的石油资源以及其他自然资源。
印度政府的决心有助于扫除跨国公司投资这些关键领域的各种障碍。
改善环境还得再加把劲
世界银行2004年12月发表名为《印度投资环境测评》报告显示,印度投资环境在过去三年间已显著改善,自2000年以来,印度公司遭受监管困扰的程度明显减少。但是,报告表示,以多数重要指标来衡量,印度与中国相比仍是个成本高得多但效率却要低的经商地。印度极其糟糕的电力状况所产生的影响严重削弱了企业的赢利能力,印度在劳动生产率方面也落后于中国。尽管平均工资比中国低25%左右,但每个工人的产出却比中国低50%。
电力不足是投资印度的一大障碍。世行的报告显示,印度的电力状况已得到少许改善,依赖自有发电机的企业比例下降了近10%。然而,印度糟糕的电力状况所产生的影响还是严重削弱了企业的赢利能力,电力问题使印度公司的生产附加值损失达到9%。
印度政府一些部门效率低下的现象也使其投资环境受到影响。世行的报告显示,在印度成立一家企业需要89天的时间,在中国则需41天。
此外,还有政策上的风险。印度在社会结构、财富分配等方面有很大的问题,种姓制度和贫富两极分化严重都可能引发政治上的不稳定。这种政治上的不稳定对印度有效吸纳国际资本是个致命的问题,因为很多国际资本在印度的投资都有一个假定条件,即印度政治将走向稳定。瓦杰帕伊政府执政的10年,也确实曾经带给国际资本不少信心。
跨国公司落户印度,“入乡随俗”问题也特别令人头疼,印度劳动法非常严格,例如员工人数逾100人的公司若想缩减劳动人员规模,必须征得印度政府批准。除了不能随便裁员的规定外,与宗教有关的规定也成为跨国公司计算成本时一个重要考虑。
虽然经历了执政党的更替,印度对外资的开放度却似乎有所提升。印度政府正计划提出一项议案,将批准设立26个经济特区。法案可望在今年1月或2月作为行政指令获得通过,随后政府将有6个月的时间将该法案提交给议会批准。这显然是参考中国成功引入外资的经验,在特定范围内放宽本来较为严苛的投资规定。不过印度的反对党可能会反对该措施,因为在经济特区的有关裁员的规定将比较宽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