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回望2004)油,油,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8日 10:59 经济参考报

  纽约原油期货市场不断上扬的价格曲线,拥挤的交易场,焦灼的面庞,消费者在加油站前的抱怨……石油终将进入2004年的历史记忆。自上个世纪60年代罗马俱乐部发布那个著名的报告《增长的极限》以来,人类似乎还从来没有如此感受到资源稀缺的苦恼与尴尬。新加坡《联合早报》的分析文章指出,能源石油消费的猛增与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会给世界带来两个前景:一是能源消费量巨大的世界大国,在争取石油资源以及控制石油运输国际航道方面将会加剧竞争;二是人类为了延续生存发展,必须寻求与开发新的能源。实际上,回顾
2004年,除了世界油价波动威胁世界经济之外,大国围绕着能源问题的政经角力已然展开。

  油价波动牵动世界神经

  2004年油价猛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世界经济的加快增长导致了对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

  其次,世界石油剩余生产能力所剩不多导致欧佩克影响油价能力下降。在世界石油需求迅速增长之际,石油生产却明显跟不上需求增长速度。从当前来说,世界几个大产油国都面临内外难题:俄罗斯最大产油商尤科斯被政府勒令停产,尼日利亚内战旷日持久,伊拉克战火蔓延,中东地区局势不稳,委内瑞拉政局动荡,以及台风使墨西哥油产量下降。

  第三,市场投机导致油价明显脱离合理价格。在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游资充斥市场大肆投机,使得投机交易已远离稳定市场、及时发现价格、高效配置资源的功能。投机者正利用任何一个导致石油市场动荡的信号进行投机,而肆意投机炒作又加剧了市场动荡。在这种动荡的市场背景下,国际金融寡头混水摸鱼,牟取暴利。

  美国的两伊政策:地缘政治还是石油利益?

  一年半之前,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中,一支海军突击队强行登陆伊拉克一个石油平台。2003年3月22日,《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兴奋地写道:“海军突击队在夜晚对波斯湾突然发起进攻,今天早晨拿下了两个伊拉克石油集散地,轻松地征服了伊拉克军队,获得一场兵不血刃的胜利。”

  军事、政治与经济在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各阶段总是错综复杂地扭在一起。美国对中东的野心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仍然是石油。美国已知石油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2%,但每年要消耗世界产量的25%。这使它尽力要控制石油的供给面。毫无疑问,美国想要控制伊拉克的石油生产。伊拉克的已知石油储量是世界第二位(仅此于沙特阿拉伯),达到1100亿桶,占世界已知储量的12%。中东石油占世界已知储量的65%,而伊拉克73个已发现的油田现在只有1/3在生产。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在此1100亿桶已知储量外,伊拉克还另有2200亿桶归类为“可能及或然性”储备。这些总和,以现有输入量计,可支持美国全部石油输入达98年之久。保守的计算指出,一旦对伊拉克经济制裁解除后七年内,伊拉克石油产量可从每天300万桶增加到600万桶。更乐观的估计则将其产量定为每天1000万桶。

  现在,美国输入的石油大约24%来自中东,并且预计这个比例还会在短期间迅速上升。因此,保持石油供给的稳定与安全成为美国企业及战略界日渐关心的问题。正如常在媒体出现的右翼评论员、耶鲁大学教授凯根所说:“我们的经济困难,常是由石油供应中断而引起,如果我们在伊拉克驻有军队,则可保证石油供应不被中断。”

  随着对伊拉克的占领,现在美国石油公司的头头们已经开始在曲指盘算有朝一日回到伊朗,如何占个有利的位置。如Anadarko石油化学公司董事长罗伯特·艾利生所说:“我们用金钱收买了卡塔尔和阿曼,算是在中东占了一席之地……当有一天伊朗再回到‘国际家庭’的怀抱时,我们可要赶紧占一个更好的位置。”

  大量的信息表明,布什的智囊正在推动他于第二个任期内发动一场针对伊朗的战争。《洛杉矶时报》在美国大选开始投票的11月2日当天,刊登的一篇题为《无论谁入主白宫都面临着伊朗核僵局》的评论指出,一些美国官员和外交家声称,阻止伊朗制造核弹的外交努力很可能会失败,因此这将使今天的总统大选获胜者面临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以及核武器武装的德黑兰的威胁。实际上,考虑到美国在中东的石油利益关系,美国对伊朗动手是迟早的事。至于伊朗是否真的存在着核武器威胁,还是像伊拉克的大规模伤杀性武器一样,让大家去说吧。

  尤科斯案:一个新石油帝国的野心

  2004年12月19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一场举世瞩目的拍卖会上,被称为尤科斯“王冠上的明珠”的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76.79%的股份被一个名为贝加尔的金融集团公司以2607.53亿卢布(约合93.5亿美元)的首出价一槌拍得。正在各大媒体纷纷猜测神秘的贝加尔金融集团的“前世今生”之时,3天之后俄几家通讯社先后报出俄罗斯石油公司兼并贝加尔的消息,至此,“纠缠”了世界石油市场一年多的尤科斯案才缓缓落下帷幕。

  尤科斯的重新国有化被认为是克宫在开始扭转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私有化进程中的不公正局面。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普京总统说:“你们都非常清楚,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私有化是如何进行的,众多市场参与者通过各种伎俩,有时甚至使用违法手段,得到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国家财产。”“今天,俄罗斯政府正使用绝对合法的市场机制,来维护国家利益,我认为这么做相当正常。”

  而从更广阔的背景看,尤科斯的重新国有化则被认为是普京希望靠重新组建一个新的石油帝国来重振俄经济的重要一步。《纽约时报》在先前一篇报道中指出,尤科斯实际上已被纳入到俄罗斯的整个石油战略的大框架之中。普京多次向俄罗斯人民和整个世界保证,要在十年内将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而在目前的状况下,要实现这一目标惟一能指望的就是俄罗斯经济现在的支柱——能源产业。

  乌克兰大选背后的石油玄机

  英国又同俄罗斯的石油公司签订了多个合同,计划在2010年之前向英国提供相当于英国需求量10%的石油。但英国《泰晤士报》认为这还远远不够。由于英国国内天然气产量的下降,英国将在2005年成为天然气纯进口国。它目前的缺口是每年950亿立方米左右,占欧洲天然气供应总赤字的32%,已成为欧洲天然气供应缺口最大的一个国家。

  美国对外政策理事会约翰根·阿古尼克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指出,“在其他主要阿拉伯天然气出口国局势不稳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天然气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西欧1/3以上的天然气需求已经依赖俄罗斯,芬兰和斯洛伐克的天然气需求则100%的依赖俄罗斯。”欧洲自己的凯杰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也指出,欧洲的能源消费从现在起到2020年有可能增长44%。其中,俄罗斯每年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将较目前的出口量猛增87.5%,达到3000亿立方米;而该国液态天然气出口量在未来欧洲天然气市场占有率也将从2000年的7%上升至12%,达到每年800亿立方米左右。至2015年,欧盟进口的油气将分别有22%和60%来自俄罗斯。这真应了去年5月俄欧首脑会晤时签署的《能源合作声明》中强调的,俄罗斯“拥有进入欧洲能源市场的特殊权利”。

  在不得不依赖于俄罗斯能源供应的前提下,欧洲希望对独联体国家实施能源供应多样化的战略来掌握这场能源交易的主动权。但普京通过对内打击石油寡头,对外建立以天然气出口国同盟为核心的能源卡特尔,迅速完成了对前苏联境内能源市场的垄断性整合,并在油气输送路线上做到了多样化。

  腼腆的欧洲无法做到像美国那样直接对石油产地发动一场战争来确保对它的控制,在无法分化独联体能源同盟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期望于在普京的石油帝国里打入一个楔子。乌克兰似乎能成为这样的一个国家,从它独立起,欧洲人就在用共同的欧洲价值观感召这个国家。获得西方国家认可的获胜者尤先科宣布,就任总统以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是俄罗斯。尤先科说得很明白,他将能与俄罗斯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但与此同时,乌克兰将加快融入欧洲社会的步伐。

  人类对替代能源的寻求

  青森县六所村是日本本州岛北部的一片狭长、平坦、荒凉的地区。地上覆盖着又细又长的杂草和矮小粗壮的云杉木,林中常常有兔子、狐狸、亚洲黑熊等各种动物出没。人在这儿留下的惟一痕迹是藏在草丛中一块白色标志牌,显示着这里即将成为一项雄心勃勃的科学实验的基地。

  据专家介绍,预计今年在青森县六所村进行的核聚变反应一直是核物理学家的梦想。这种与太阳放出能量原理相同的反应如果在地球上得到有效治理,威胁着全球经济长远未来的能源危机就将会彻底好转。对人类的物质意义不亚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阿波罗登月。

  人称为“小太阳”的核聚变反应的内在机理是,当氢原子与氢原子相撞结合成氦元素的时候,会释放出能量非常高的亚原子颗粒——中子。将这些中子的能量捕获,然后将其转换成热、电,就可能会为未来找到一个丰富的能量源。核聚变反应的优点在于,与普通的石化能源不同,核聚变反应不会放射出有环境污染的物质,而其燃料源,在海水中蕴藏十分丰富,实际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时,与世界上现有核电站的内在机理核裂变反应不同,核聚变反应不会造成核武器扩散的危险,也不会产生高级别的放射性废物。

  从长远来说,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人类对石油的消费需求却永无止境,总有一天会达到石油资源耗尽的地步。现在全世界已经探明的石油储藏量大概为1.1500万亿桶。虽然这比前两年的估计数字增长了10%,但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地球上的石油储量只够满足全世界石油消费需要41年。据美国能源部门估计,今后20年内,世界石油还能供求平衡,但20年后就要面临缺油的局面。因而,现在对于人类来说一个紧迫的问题是尽快开发出廉价、实用的替代能源。

  现在,全球替代能源的开发范围甚广:氢能源、新原子核反应堆、太阳能、海底甲烷等等。所谓“甲烷水合物”,是由水分子与甲烷分子组合而成的冰状固体物质,它在低温和高压下保持稳定状态,主要埋藏在永久冻土层下或是海底深处地层中,如果能够把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离出来,那它就能成为一种取代石油和煤炭的能源。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甲烷水合物便开始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新能源而受到世界的关注。(来源:经济参考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