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印度洋海啸波及中国经济 > 正文
 

印度洋海啸灾难:世纪救援大国在行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 16:48 21世纪经济报道

  实习记者 郭晓婧 本报记者 刘涓涓

  北京报道

  毋庸置疑,印度洋海啸是一场旷世灾难,巨浪席卷处生灵涂炭。全球化语境下,这不独是一地、一国或数国的灾难,它所带来的伤痛归于全人类。北京在行动,华盛顿在行动,
新德里在行动,东京在行动……面对突发而至的创痛,所有国家都在主动担当。然而,在波谲云诡的国际格局中,即便是人道主义救援,其背后也能突显大国间的角力。

  中国:大国责任

  2004年12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中国政府将再次向此次地震和海啸受灾国提供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

  此前,就在12.26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的第二天,国家商务部已在第一时间向受灾国家提供总金额为2163万元人民币的食品、帐篷、线毯等紧急救灾物资和现汇援助。

  同时,应印尼总统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邀请,温总理将于1月6日出席在雅加达举行的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与有关国家和组织领导人就国际社会协助受灾国赈灾、重建和加强本地区防灾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

  有专家分析称,除了充分承担“大国责任”发挥作用,对受灾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以外,这也是中国在东南亚进一步扩大影响的一个机会。

  就在国家领导人率先发起向受灾国进行民间募款活动的时候,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中国政府将根据灾情的发展随时向受灾国提供进一步援助。

  华东理工大学战争与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倪乐雄认为,我们的援助力度一定会持续加大,但是最终的援助金额,中国还是不可能与日本或者美国相持平。经济实力决定了我国对东南亚的援助不可能达到日本那么多。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援助的金额虽然很重要,具体的援助方式和更加深入的灾后重建辅助,事实上对灾区的帮助更大。从目前已知的受灾国家公布的情况来看,各国最为匮乏的是物资,所以,以物资代替救援金也是一个好的赈灾办法。

  根据迄今为止的消息统计,中国正在展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以及未来即将开展的灾后重建工作,这些显然都是救援资金的一个有效补充。中国到现在已发出的4批救援物资、数支救援队、DNA鉴定专家组、医疗组,已经在受灾国发挥重大作用。

  倪乐雄强调,外交援助正是如此,它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而关键就要看国家在援助过程中如何操作,从而使自己的援助达到最大的效应。

  目前中国将继续这种多渠道的援助,达到既能帮助受灾国家渡过难关,又能够促进彼此政府和人民的友好关系的目的。

  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国在东南亚的重要地位更多地源于经济上的重大影响。亚洲金融风暴,给了中国一个机会,让国际社会看清楚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心。而这次突发的灾难事件,是中国的另一个机会。

  有研究国际关系和大国战略的专家学者称,现阶段比较中日美三国在东南亚的外交竞赛,美国正处于劣势。随着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日益频繁、与日本的政治关系正进入良性循环,中日两国能否取代美国过去在东南亚重要地位,已引起相当大的关注。

  此番对中美日三国对东南亚的援助竞赛,将再度引燃这个话题。

  美国:双重心思

  相较于中国和日本在12.26印度洋海啸灾难事件当中的积极反应,超级大国美国的反应,则有着意味深长的反复。

  从一开始备受国际舆论抨击的3500万美元,到随后迅速追加10倍救援金额,并且派遣相当规模的军事力量介入救援,有长期研究美国对外关系的专家分析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在亚洲地区的惯性思维和战略调整。

  长期以来,布什政府在外交政策方面对于东南亚地区并没有投入过高的关注,按照纽约时报的分析,过去这个地区只是布什政府眼中反恐行动的第二线。因此,长期在亚洲地区的反恐斗争使用“大棒政策”的惯性思维,导致了美国在救灾初期的决策失分。

  但是随即转入高调、积极的大范围救援活动,则显示了美国动作迅速的战略调整。有专家分析指出,这个突发的灾难事件,可能使美国得到一个一石二鸟的机会——一方面这是在东南亚问题上与中国的又一次竞争的时机,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改变美国以往反穆斯林世界的国际形象。

  据纽约时报的消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和布什的弟弟佛罗里达州州长目前已到达曼谷,准备遍访灾区。另外,布什还请求前总统克林顿和老布什去说服鼓动美国各大公司捐款。

  外界普遍认为美国越来越积极的举动反映了美国提升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威望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是试图阻止中国在该地区政治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另据有关消息称,美国还提出了四个救灾的核心国家,即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单单把中国排除在外。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分析说,美国此举是想在这个有广泛政治影响力的救灾活动中,组成一个与之有亲密关系的核心集团。在此之前,日本和澳大利亚一直是美国的军事盟国,而印度也是美国在本地区战略上考虑颇多的国家。

  美国可能期望使用这个核心集团来冲淡联合国作为救灾的核心组织者的角色。同时,美国拉拢这些国家,也有与中国竞争的味道。

  美国和日本一向对东南亚经济有巨大的影响,尤其对美国来说还包括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在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正在衰减,中国在东南亚影响的增长是最重要的事实。

  他认为,虽然现在还不能说中国将取代美国在东南亚的地位,但美国的担心非常明显,它担心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增长过快,这种担忧发展下去就会转化为美国与中国的政治竞争。

  有专家认为,美国对东南亚的增援还可望成为美国与东南亚穆斯林国家改善关系的一个契机。

  不少学者专家指出,在9.11事件后,美国反恐行动,已经引起了东南亚地区局势的紧张。

  美国政府曾明确宣布,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一些伊斯兰教恐怖主义组织与奥萨马有密切的关系,也是美国进行打击的对象。也就是说,美国反恐斗争,并不仅仅局限在中亚和中东,东南亚也是其密切关注的地区之一。在此前的反恐行动中美国树立了不利的国际形象,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对穆斯林有偏见。

  时殷弘认为,美国此番援助正是改变这一国际形象的大好机会。此次印尼为主要的受灾国家,也是美国这次的重点援助对象。而印尼正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的此举将冲淡其在穆斯林社会的不利形象。

  而他也同时指出,美国同东南亚国家此前的矛盾,不会对救灾活动发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受灾国以前与美国关系密切,那么美国的救援活动可能会增进这种关系;如果美国与该国原来有一些矛盾,例如美国与马来西亚,加之马来西亚的受灾面也不是很大,对两国的关系也不会有太大的推动作用。

  印度:大国心态与强者追求

  据印度官方统计数字,截至2005年1月3日,印度在此次海啸之灾中死亡人数已接近1.5万人。但是,作为此次12.26印度洋海啸灾难主要的受灾国之一,印度却并不完全扮演被救援的角色。

  有消息称,印度从一开始就拒绝官方捐赠,只收取国际红十字会以及慈善基金的救助,同时自己还拿出数千万元来救助周边受灾国家。

  长期研究印度对外关系的专家们普通认为,这是印度长期以来致力追求成为世界经济、军事大国的心态使然。

  研究印度问题有关专家认为,印度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成为一个经济和军事大国。因此面对此次灾难,印度自觉扮演了大国的角色和承担了大国的责任。

  事实上,印度此前的行为就已处处可见它的大国之心。近年来,印度四处访问,并进行过一系列的海军演习、核武器演习来证明它已经是一个不能等闲视之的大国了。

  倪乐雄认为,如果印度现在接受援助,那么和它所追求的大国形象甚至世界一流大国的目标不相衬。

  作为受灾国的印度不但不要援助,反而援助其它受灾国。印度这一举动是期望借此来保持它这几年一直所追求的在国际社会中的强者形象。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周永生则认为,这是印度的强烈民族主义观念造成的。他指出,印度是在表现一种大国的姿态,如果对印度此前对国际事务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的话,那么这种作法并不令人意外。

  有消息称,去年日本把印度作为第一大受援国,印度也是不太领情,认为日本对它施加恩惠,是小看了它。因此印度方面提出日本最重要的不是加大对印度的援助,而是加大对印度的投资,日本和印度将从直接投资中共同获得利益。

  就在此次的国际援助当中,印度也一直没有放弃“双赢说”。就在灾难发生后的2004年12月31日,《印度时报》发表社论指出,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应该意识到,援助并非施舍,而是双赢。

  有关人士认为,美国在这次救灾中的举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印度的大国心态。根据消息,美国提出此次救灾有四个核心国家,即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美国总统布什提出这四个国家首先应该开会决定如何处理此次灾害。

  据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在美国处理国际事务中起到较大的笼络和配合作用,这是美国此次选择印度的主要原因。

  虽然印度也是最重要的受灾国家之一,但它同时也是美国在本地区战略上考虑颇多的国家。美国此举是出于对外政策和对外战略的考虑,虽然灾难是自然现象,但救灾却附带着国际政治战略影响。这正反映了美国在本地区战略侧重点:利用印度牵制中国。

  有人称赞,印度的这一举动给外界一种“一条好汉”的印象,但是它是否真有能力撑过这一难关呢?对于记者的这一问题,专家们都给出了乐观的答案。

  倪乐雄相信,从这几年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及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来看,印度确有实力做到这一点。事实上,拒绝援助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这应该是印度政府进行核算的结果。

  但倪乐雄也认为,对印度来说这笔援助还没有到非要不可的地步,拒绝援助可能会艰难一些,但并不至于出现严重的后果。

  时殷弘也认为,印度遭到海啸灾害还是相对较小的,以印度的实力足以渡过这一难关。他分析说,每个国家都有权决定它的国家利益。如果印度政府做出这样的决定,应该说这是适合它的国家利益的。

  日本:绝妙机会?

  周永生认为,日本出巨资援助东南亚,这本身就与日本希望要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政治战略是一种配合,突如其来的灾难只是为这种配合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机会。

  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东南亚在此前刚给日本“帮了一个大忙”——就在刚刚结束的10+3东盟和中日韩会议上,日本和东盟国家发表了一个声明称,东盟国家支持日本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周永生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日本此举是对东南亚国家支持其加入东南亚常任理事国的回报。“这是日本可遇不可求的一个大好机会。”

  他分析说,以前外界的评价是日本要拿钱来买一张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门票,而日本的这一金钱战略在平时亦可以分析得很清楚。

  但是在遭遇到这种大规模的灾难的时候,就没有人再敢于去做这样的分析。因为现在再作这样的分析,会被认为这个学者甚至这个国家没有同情心,将灾害援助这样正义行为视作有自私自利之举。

  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国家行为不会这么简单,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人道主义的援助。一个国家的政治行为背后都始终跟着或隐或现的国家利益。“而日本此举正代表着日本的国家利益。”

  据有关人士称,虽然天灾是意外之事,但日本此举却在意料之中:这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必定会走的一步。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就逐渐扩大它的对外援助,特别是对灾难的援助。因为发达国家救助自然灾害是一个普遍的“大国理念”。

  “这次日本承诺援助5亿美元,就救灾援助而言,这恐怕是日本首次的大规模援助。”周永生认为日本此次反应的速度和提出的援助金额都非常惊人。

  有专家称,日本此次大规模援助东南亚,和它在传统上与东南亚国家的密切关系有很大的联系。

  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首相福田赳夫提出东南亚政策三原则,此时日本已试图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心心相印”的关系。此后,日本逐渐加大了对东南亚的援助,对东南亚的重视也日益增加。

  周永生分析说,日本对东南亚的政策有类比于美国的考虑。美国把拉丁美洲作为自己的后院,不太愿意其它欧洲国家对拉丁美洲进行过多的染指;而在一定程度上,日本显然也把东南亚国家看作了自己的后院,并且与它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有关专家认为,日本此举源于它一贯的东南亚政策,它将来有可能从这笔巨额援助中得到丰厚的回报,因为对灾难的援助会受到当地国家和人民,乃至全世界的关注。这是援助国显示自己对外政策,并施加对外影响力的好时机。

  周永生也有相似的看法:“如果这个时候抓的时机好,发挥的作用就比较大,能够给受援国家和世界人民很深刻的印象。”

  但周永生同时也指出:虽然这样的情况可能对东南亚的国家和老百姓产生一些微妙的影响,但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最关心东南亚地区的大国均在此次灾难当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因此三国在该地区的地位以及相互关系并不会因此事发生太大的变化。中美日将继续在该地区保持既合作又竞争状态,此三方在该地区的竞争潜力都非常大。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印度洋海啸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