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技界持续了18个月的并购争端,终于在13日完结。甲骨文公司同意把收购价提高10%至103亿美元,成功收购仁科公司,从而组成为全球第二大商业应用软件商,挑战居于首席位的德国SAP公司。
最终报价比最初高出75
%甲骨文与仁科发表声明说,两者同意合并。甲骨文提价后,每股26.5美元的报价得到了双方董事会的批准。这样,甲骨文最终报价较该公司于2003年6月提出收购前的仁科股价,高出75%。
甲骨文曾表示,它先前提出的每股24美元是它最好和最终报价,但后来又同意提高价码,以平息仁科股东和董事的反对。
预计这笔交易将于明年1月初之前完成,它象征着甲骨文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LarryEllison)的胜利。它将让甲骨文得以扩张其商业应用软件部门,并巩固它仅次于微软的第二大软件公司地位。
收购之后地位上升
甲骨文联合总裁菲利浦斯13日在与投资者会议上说,这是企业软件业的重大转折点。埃里森表示,这宗收购,将可令甲骨文获得更多客户,也可在业务发展及服务方面投资更多。
甲骨文通过收购仁科,将可获得12750名客户,并可获得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甲骨文目前有80%的收入来自数据库软件销售,收购仁科后,它将成为第二大应用软件集团,仅次于德国的SAP。甲骨文和仁科加起来占商业应用软件市场25%左右的市场份额,而SAP则占有39%。
在收购完成后,仁科属下的1.2万员工命运如何,现在仍未可知。有消息指,甲骨文曾拟就计划,准备解雇6000名仁科员工,但甲骨文最近表示,裁员数目会较原计划为少。
反对收购康威被炒
仁科公司在一年半以前拒绝甲骨文的收购建议。甲骨文为了扫除收购仁科的障碍,经历不少波折。首先,甲骨文需要推翻美国司法部有关这宗收购有垄断之疑的指控。其后,仁科出乎意料地解雇了对甲骨文收购建议持反对态度的仁科首席执行官康威。在康威离职后,仁科董事局开始再考虑甲骨文的收购建议,并且致力争取较高价。
仁科大约一年半以来一直反对被甲骨文收购,仁科董事会反复重申,该公司的价值高于甲骨文的出价。但大部分仁科股东此前都已经接受了甲骨文11月份提出的每股24美元的价格。(齐东)
[新闻短评快]生死之争不顾一切
历时18个月不懈“追求”,甚至不惜伤筋动骨动用主营业务的大部分收入,只求鲸吞对手———仅从此役,就可以看出埃里森做事狂放的性格特点。当然,国内民企从中也可以大开眼界。
事件的重点在于:为什么埃里森要对仁科大开杀戒?答案是四个字:“家仇国恨”。
应该说,埃里森此举首先是不得已而为之。软件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君不见多少人的电脑还在使用Windows98?而另一方面,吃这碗饭的越来越多。微软四处扩张不在话下,就连IBM也甩掉亏损的PC部门,全力开入产业食物链的高端,其中就包括软件业务。因此,甲骨文要生存,必须使自己的规模“膨胀”。埃里森也曾说过,如果不能成功收购仁科,他也会收购其它的公司。
甲骨文收购仁科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其核心业务)———数据库软件。埃里森赖以发家的就是数据库软件,可现在他面临激烈的竞争。瑞典公司MySQL推出的“开放源代码”的数据库软件对甲骨文来了个斧底抽薪,就像Linux杀伤操作系统一样。在2000年至2002年,甲骨文的市场份额从33.5%下跌至26.9%,而IBM和微软在同期的份额都有所上升。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说不出口的。仁科的首脑人物康威本是甲骨文的员工。他从甲骨文跳槽出来,领导了一间同类型的公司,而且主营业务与原公司一样,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不把仁科灭掉,难保甲骨文以后会不会再有人仿效。正如康威所说,埃里森收购仁科是假,搞破坏的“险恶用心”是真。(章军)
(栩/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