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的真实朝鲜 朝鲜是否存在商机见仁见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 15:02 《浙商》杂志 | |||||||||
“商务考察最终变成旅游,我们几乎看不到真实的朝鲜。”“在开城板门店的商场基本是空空荡荡,没有顾客的,而且里面的商品也像地摊货一样,质量差,价格贵。”“一旦在朝鲜打开局面,生意还是比较好做的,在平壤,老百姓还是比较有钱的,而且相同的商品,朝鲜的售价和中国的价钱相差约五到十倍,利润空间很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10月中旬几位浙江商人在朝鲜考察的所见所感。
朝鲜商机 见仁见智 本刊记者 倪丽娟 见闻:实地考察4夜5天,失望大于希望 由浙江省光大国际旅游有限公司组织考察团在朝鲜待了4夜5天,第一天在平壤,第三天去了开城,第五天上午就踏上回程路了。 “在平壤的两天里,导游领着我们到朝鲜的广场、纪念堂等固定的几个景点转了转。除此之外,我们都是在宾馆度过的,我们也提出要去平壤第一百货大楼,去朝鲜的企业参观,或者去附近的商场看看,但是这些愿望都没达成,只是在宾馆里和高丽商社组织的一些企业交流了一下。感觉那里的企业负责人很封闭,几乎不知道国外的事。可以说,在平壤我们没有什么收获。”嘉兴一位姓范的总经理在电话里这样向记者描述。 鉴于前两天的情形,考察团的老总们开始有不满情绪,他们强烈要求参观朝鲜的一些商业市场。所以,第三天考察团去了开城的板门店。但是在板门店的一座百货大楼里,范总一行看到的是这样的情形:百货大楼里的货物跟国内的地摊货差不多,主要是一些日用品,像方便面、啤酒、牙膏、牙刷、小工具、小电器等。这些东西价格极贵,比如丹东产的啤酒10元一瓶。逛百货大楼的顾客少得可怜。这样的市场状况让这些企业老总有些担心,“东西价格贵一点,如果有需求、有市场,肯定能赚钱。但问题是,价格么那么贵,顾客又少,这样怎么做生意呢?” 一位随车的朝鲜导游更是给老总们泼了一盆冷水,他说,“三两年内,朝鲜根本不可能像国内媒体报道的那样开放。” 到了第五天上午,范总一行就回国了。对于这样走马观花式的商务考察,他们还是第一次经历。“尽管考察所需的费用不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几乎看不到真实的朝鲜,没有达到朝鲜之行的初衷,实在令人失望!总的来说,投资朝鲜的时机还不成熟,希望国内的商人谨慎行事” 见仁:如果招商成功,曾昌彪是第一个赢家 “可能曾昌彪确实买下了平壤第一百货大楼10年的经营权。只不过目前这座百货大楼还没有开始装修。”绍兴一位粮食公司的总经理这样对记者说。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