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行业专题--展览业 > 正文
 

英国博物馆运营:政府是财神爷 公民是生力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 15:21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驻伦敦记者 徐剑梅 报道

  英国最好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英国美术馆)、泰特现代美术馆、格林尼冶天文台等都免费向公众开放。追溯它们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曲折历程,归根结底一句话,靠政府的新观念、大决心和大投资。

  这个历程谨慎地分了三步走。1999年,首先实现了所有儿童可免费参观博物馆。2000年,退休人士亦得免费。2001年,在《增值税法》中增加一个补充条款:凡被政府指定的免费向公众开放其永久收藏的国家博物馆,返还其全部增值税。以大英博物馆为例,这笔返还的增值税每年可高达200万至300万英镑。当年年底,英国最好的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相继向所有人免费开放。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办事讲究尊重操纵市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但显而易见,在发展社会文化公益事业上,英国政府一直当仁不让地扮演着“发动机”和“财神爷”的角色。不仅如此,虽然它显然也把“博物馆免费”当成其“政绩工程”(去年秋,记者出席工党年会,主席台大屏幕上滚动出现工党1997年以来各项政绩,名列前茅的便是博物馆免费这一条)来抓,但采取的方式是首先想方设法地解决博物馆因门票收入流失而带来的财政困难。现在,国内对世遗景点门票大幅涨价多有愤慨之词,说的也都很有道理。但是,不提高门票价格,又如何解决这些世遗景点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却似乎没有见到什么人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在英国,对这些国家级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来说,门票收入也只是财政收入的一个小头,大头首先是政府拨款;其次是社会、公司和私人捐助,再次是举办各种活动和特展等。

  其次,英国有相当发达成熟的社会捐助机制,有相当浓郁的全民支持文化和教育事业的氛围。人们如今当然可以长驱直入这些大博物馆和美术馆,但只要驻足观察,总能看见不少参观者自觉止步于大门口的捐款箱前,把钱币投入其中。上个月在大英博物馆,记者甚至在捐款箱里看见一张50英镑的纸币,10英镑、20英镑的纸币也很多,大大高于正常门票的价格。许多英国人在遗嘱里,往往把毕生财产或收藏捐助给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文化机构。相形之下,中国这方面的情况又如何呢?

  总之,假如对中国的世遗景点来说,门票收入就是它的主要收入来源,那么不解决这个问题,一味要求它不涨门票价格,对世遗的保护是否会带来危险呢?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英国政府趋向于让博物馆也加入商品经济的大潮。但到了21世纪,想法却已大大改变。现任英国文化大臣特莎.乔韦尔曾经表示,国家博物馆与美术馆免费开放,是政府关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英国”的承诺之一,“我们想要每个人都能够免费享受我们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里的伟大收藏”。

  有英国人说,博物馆现在已经取代了教堂在英国社会的地位,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化体验。事实上,博物馆在英国也被视为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参观博物馆是英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发展文化公益事业,令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理解和热爱我们国家的美和历史,整个国家也将因此受益。这,应当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而接近的理想。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