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定金融再生计划 力求解决不良债权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 07:50 中国经济时报 | |||||||||
日本泡沫经济过后,国内的金融行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形势和改革也倍受瞩目。日前,日本驻华使馆经济部主管宏观经济、财政、金融方面的参事官高见博告诉记者,日本金融、保险、债券行业在短期内要做多项改革,中国也可以从日本的经验教训获得启发。高见博来自日本财政部,在金融厅工作过两年而那两年正是日本金融业和银行业最困难的时期。
完全解决不良债券问题尚需时日 2002年9月,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竹中平藏接受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任命,兼任金融大臣一职。竹中认为,以往对不良债券的处理滞后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所以要尽快解决不良债权问题。竹中上任后,马上着手新的规划,用一个月的时间就确定了“金融再生计划”,准备用两年时间完全解决不良债权问题。但是日本国内和其他国家对此的反应却是完全相反,表示如果加快不良债权的处理工作,企业破产和失业都会增加,不光不能带来经济复苏,反而会造成经济的恶化。于是股价也逐渐走低。在竹中大臣上任半年后,日经指数由一万点下跌到了历史最低水平的八千点。 2003年,很多日本企业出现决算赤字,高见表示,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但主要是由于短期内不良债权处理过快所造成的冲击。这种冲击迫使一些国有企业不得不进行重组。在竹中大臣的领导下,金融厅下大力量针对银行给予融资方客观评价。银行给企业贷款是否属于不良贷款,另外在多大程度上有回收的可能性要进行恰当的审核,而且要反复检查银行是否妥善处理不良债权的工作。银行通过削减职员工资或者缩小建分行的规模以进行重组,由此促进不良债权的消化工作。 通过借贷双方的努力,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得到解决。高见说,一些大型的主要银行(城市银行、大型信托银行、长期信用银行的不良债权比例从最高峰的2002年8.4%,即26.8万亿日元降低到了2004年3月的5.2%即13.6万日元。分散在各个地方的中小型银行或信用金库或组合等地区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增加的趋势已经得到遏制,不良债权的比率也在降低。 日本经济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逐渐走上了恢复的轨道,很多企业的业绩得到恢复。日经指数恢复到了1万1千点的水平。高见表示,除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这些外部因素的促进,同时不良债权的处理得到进展,银行的业绩得到改善,也使经济未来预期越来越明朗。 但是,银行之间和业态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高见指出,虽然地区金融机构地区银行、信用组合、信用金库等的不良资产增长得到遏制,不良债权比率也出现下降,但是主要银行的进展较为缓慢。不良债权处理比较迅速的像东京三菱银行,其不良债权比例已经下降到3%。但如刚刚宣布合并的UFG银行,比例高达8%。另外,日本某些地方的经济并未得到恢复,有些地方的地价仍然在以每年10%的速度下降。这些地区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的处理进展缓慢。 不仅如此,高见表示,即使从一些主要银行来看,2004年3月,仍然有3万亿日元新增不良债权出现。预计明年3月,还会有相当程度的不良债权出现。所以,处理不良债券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 没能及时解决是不良债权问题恶化主要原因 高见最大的体会就是,日本不良债权问题如此严重的原因是因为金融机构和政府都没能及时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高见解释到,日本不良债权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表现为“对泡沫经济负资产的处理”。2000年以后,由于经济长期低迷和通货紧缩,再加上“要解决产业结构和企业经营的转换与调整的压力造成新的不良债权问题”,因此带来问题的长期化和困难化。 很重要的一点,出现不良债务本来是金融领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高见指出,如何实现与风险相匹配的收益是金融的根本命题。已经习惯于“直线上升经济”的贷方、借方和当局在风险管理方面做得不够充分。在泡沫经济时期,不管银行还是企业都很赚钱,所以一直很乐观,认为即使土地和股票价格下降,只要过一段时间,资产价格肯定会恢复,不良债权一定会吸收。在泡沫经济崩溃不久,不良债权虽然已经对银行造成一定压迫,但是银行方面认为只要经济好转的话,企业的业绩也会得到恢复。也不会去追究出现问题的企业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而是进行追加性的融资。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 高见说,另外一个原因是,日本经济是以间接金融为主体,信用风险全部集中在银行部门。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会由银行全面负担。还有人指出,为了处理不良债权,要下调储蓄利率,但同时对业绩优良的企业收取高额利率。这样一来损害了经济的效益,对新的融资活动影响消极,造成新的创业行为缺乏资金,剥夺了经济的活力。 高见说,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以往积累的超过90万亿日元的实施处理。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出现的泡沫经济期间银行贷款增加额,大约占110万亿日元其中房地产和建筑业等占大约40亿日元的80%强。同时,还存在着超过25万亿日元的不良债权。如果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那么今后产生新的不良债权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国内外投资使日本企业走上再生之路 以往,日本政府偏重于救济濒临破产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或者是帮助已经破产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如何把程序顺利进行,把破产带给金融系统的危害降低到最小。救济这些机构的工作遭到日本国内的很多批评。破产后所造成的影响不仅限于银行,对于放贷对象、贸易伙伴和地区整体经济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高见表示,从中我们学到一点就是,这样做的成本非常高。 现在,着重于如何让银行自力更生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经营,接受银行融资的企业如何获得重生、使银行的收益获得提高。高见说,通过减少不良债权的手段,使日本的经济得以恢复。关于地区金融机构,争取在2005年3月之前,为中小企业再生和活跃地区经济开展各种对应,不良债权问题也将逐渐得到解决。 高见说,对于金融基础薄弱,无法恢复的银行来说,一般是通过强制性的资本注入或临时国有化。通过2003年5月为“利索纳银行”注入资本、2003年11月对足利银行实行临时国有化等,进一步消除金融系统的总体不稳定。尽量地把由此造成的对其他金融机构和总体经济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结果在2004年3月决算中,银行总体的实质业务纯收益10年来首次超过处理不良债权造成的损失。 处理不良债权问题上,激活借贷企业、使不良债权正常化,也是处理不良债权的重要方法,高见表示,不仅通过产业再生机构进行支援,而且还让来自国内外投资者的民间基金在企业再生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欧美的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在企业重组方面走在前面。以此为契机,日本的企业再生真正走上了轨道。再生后的企业,银行可以重新融资,比起让融资对象破产的做法,长期来看,体现出在经济方面的有效性。通过各项重组,最大限度地运用能够生成现金流的经营资源。产业再生机构通过实施金融再生计划出现很多企业重组的问题,已经确定了给予日本25家企业支援,还有很多企业正在被研究能否给予援助。日本也在形成一些投资基金,与企业步调一致的开展企业再生的计划。 高见说,有中国企业也在进行收购日本企业不良债权的工作。中国有资金和市场但缺少技术,日本一些企业有技术却经营不善,这样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充分发挥各自企业的优势,进一步使价值升值。以这种形式开展的中日两国的经济交流,高见表示非常希望能进一步扩大。但他同时指出,要防范经营道德风险的出现,更换经营者、严格追究经营责任、削减员工工资等重组。在企业再生情况下,新的经营者要以新的模式经营,造成业绩不良的惯性经营和既得利益等都必须打破这也是企业再生的出发点所在。 高见说,按照金融再生计划,争取在2005年3月之前将主要银行的不良债权比率减少一半,即降低到4%的水平,为不良债权问题划上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