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中国加息,当时全球金融界人士并没有太大反应,当天全世界的主要财经媒体甚至只在很不起眼的地方报道了这一消息;而中国央行于10月28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加息,这一次行动虽然早在意料之中,但着实令全球市场震惊。就像盛夏之季被一桶冰水当头淋下,打个冷颤那才叫爽。股市微升材料降价
各大金融市场立即作出反应。美国股市温和上升:道指收高0.03%,报收于10004.54点
;标准普尔500指数升0.18%;纳指涨0.29%,收于1975.74点。升幅并不算大,但别忘了,就在此前3天,道指曾触及年内新低。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市场对于中国加息基本上是持肯定的态度。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材料类股则大有败逃之势。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及道琼斯工业指数成分股———美国铝业大跌2.9%;全球最大上市铜生产商———菲尔普斯道奇公司的股价重挫近4%;石油类股也告下挫,ConocoPhillips大跌逾2%;道琼工业指数成分股———艾克森美孚也跌0.7%。
受中国加息这一消息冲击最大的是一些原材料价格。铜价应声下挫,12月期铜在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下跌2.7%,报每磅1.2535美元。其它如钢铁、铝等金属产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最引人注目的是石油产品价格急跌。高油价曾令各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头痛不已,中国加息令他们都松了一口气。在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12月原油期货价格重挫2.9%至每桶50.92美元,其它各类油品价格则分别下跌2.8%至3.4%不等。各界人士谨慎叫好
对于中国加息,各界人士持不同的看法,总体说来有两类:一类是“近视”派,认为中国加息会压抑中国消费需求,从而令世界经济降温;另一类是“远视”派,认为加息减轻中国经济过热的危险,从而从长远来说有利于各国经济。
美国官员的评论只有一个切入点:汇率。中国加息消息传出后,美元最初大幅上扬,后来又有所回落,最后竟全线走弱。这种剧烈波动反映出美国人对中国加息的矛盾心理:一方面,美国认为中国加息将有助于防止经济过热,从而有利于周边经济;但另一方面,加息也降低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是美国不愿见到的。美国财长斯诺对于中国加息表示欢迎,认为这运用了市场经济的利率机制,应付中国潜在的通胀问题,适当地使得经济降温,达到良好管理金融机构和宏观调控的目的,明显是一种进步。此外,美国财政部主管国际事务的副财长泰勒表示,中国加息是中国降低通胀压力的部分措施,并且与走向弹性汇率机制是一致的。(张隽)(夏天/编制)(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