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对冲基金:高油价的主谋还是帮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 10:35 经济参考报

  日前,有报道称,一个名叫皮肯斯的美国投机专家是近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屡创新高的“罪魁”。报道还说,这位得克萨斯石油大王在原油期货市场中的量级甚至超过“金融大鳄”索罗斯,而且他掌握的对冲基金发誓要把原油期货价格推到每桶60美元。如此看来,曾经成功狙击英镑、诱发亚洲金融危机、扰乱拉美金融市场的对冲基金又要动手了。

  谈到对冲基金,很多人会联想到的代名词就是“国际游资”或是更简单一点的“热钱
”,认为它是金融领域中嗅觉敏锐、行动迅猛而且极为血腥的“鲨鱼”。不过,这只是对冲基金的一个极端表现。如果回顾其长达50多年的成长历程,就会发现“存在即合理”这句话用在对冲基金身上还是非常贴切的。

  简单地说,美国的对冲基金原是避免投资风险的基金组织形式之一。1950年前后,美国一位名叫阿尔弗雷德·文斯罗·琼斯的社会学家兼金融新闻记者将“空头”和“杠杆”两种手段结合在一起,创立了第一个对冲基金。经过数十年发展壮大,如今对冲基金的规模超过8500亿美元,而且几乎“改头换面”,成为风险最大、利润最高以及监管最松的基金。

  进行贷款投机交易——就是人们常说的“买空卖空”,是对冲基金的最大特点,它们以数额不多的资本作底数,然后到银行或证券交易所筹集巨额资金,再在金融市场上大肆进行各种投机交易。此外,投资战略绝对保密是对冲基金的又一特点。另外,对冲基金在选准市场或项目后,往往集中大量资金进行“歼灭战”或“狙击战”,要么大赢,要么大输。经典案例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成功狙击英镑,迫使英国退出了欧洲货币联盟,的确干得漂亮。反面教材则是梅里韦瑟的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在俄罗斯等地投机失败,高达40亿美元的资产在短短数周内萎缩至5亿美元。

  过去,对冲基金在国际原油市场中还算安分守己,但此次来势汹汹且兴风作浪,这种反常状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有报道称,至少有50家美国对冲基金“染指”石油期货交易,所持头寸已接近交易总量的15%。目前,世界原油需求量大约为每日8400万桶左右,而石油期货市场中的交易量在1.2亿至1.6亿桶之间,数字上的巨大差异表明投机行为遍布市场。事实上,在石油期货市场中,从事套期保值交易的不到三成,其余均为意在套利的大小投机者。

  国际能源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乃至各国和地区政府官员,都异口同声地指责以对冲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哄抬”油价,导致油价一路攀升直至突破每桶50美元的心理关口。一家欧洲石油公司的内部资料显示,目前石油期货市场中的“投机溢价”在8至20美元之间,而欧佩克官员则认为,投机行为至少造成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10美元以上。

  就本次油价上涨而言,对冲基金究竟扮演什么角色还很难说。目前国际油价早已突破每桶50美元的心理关口,价格之高明显背离基本面,因此有学者将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投机因素视为“元凶”。另有学者指出,在国际社会纷纷呼吁应对高油价的背景下,对冲基金更倾向于借题发挥,在市场上与其称作煽风点火,倒不如说顺水推舟更为妥当。

  按照国际能源机构和欧佩克的说法,目前全球原油供需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但是,石油期货市场中的交易对象都是未来某一时间的产品,因此近期发生的事件对未来供需状况的影响经常左右市场情绪。基于这种关联的预判也就成为交易员做出抉择的重要基础。

  就全球对石油的需求而言,自去年夏天开始,美国经济重新展现活力并逐步进入复苏周期,全球另外两大经济体——日本、欧洲虽然起步稍晚,但经济态势也有好转。再加上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全球经济在2004年出现了整体复苏。这种“亦步亦趋”的复苏状况反映到能源方面自然是需求大增。从国际组织和各经济体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测出发,全球石油需求旺盛局面还将延续到2005年。

  与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相对应的是,世界石油产能目前已逼近极限,近一年来全球石油供给出现了异常严峻的紧张状况。今年两次增产后,欧佩克的剩余产能已经接近“天花板”,非欧佩克产油大国俄罗斯、挪威也因过去几年投资不足而无法立时大幅增产,而全球石油消费第一大国——美国的商业库存越来越少。

  此外,尽管油价一天比一天高,但在未来几十年中这种液体仍是世界工业的主要“口粮”。替代物质——包括氢能源、新原子反应堆产生的核能、甲烷水合物(也称“可燃冰”)以及太阳能在内,无一例外在开发(开采)和应用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很难缓解市场对未来石油供应依旧趋紧的长期看法。

  上述基本面因素导致市场对未来石油供给可以满足需求的说法充满怀疑。面对需求持续旺盛的现实,全球石油供需状况所体现出的“脆弱平衡”显然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很难逆转未来石油市场出现“供小于求”的趋同认识。

  可以说,全球石油供需之间的紧张状态决定了油价未来的基本走势,而对冲基金则是搭上了便车,在捕捉到市场机会后“借题发挥”了一把。一些经济学家曾为亚洲金融危机中的对冲基金进行过“辩护”,认为对冲基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并非“头狼”,而是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戳破了东南亚国家的泡沫经济;同样,在本轮油价飚升背后,对冲基金也不应被扣上始作俑者的帽子,但不遗余力地推波助澜同样该批。

  再来看看一些导致油价波动的短期因素。伊拉克的紧张局势、肆虐美国的飓风天气、委内瑞拉的全民公决、尤科斯案的进展程度,以及产油国尼日利亚和挪威的罢工情况,在过去一段时间中以各种组合方式“传入”石油期货市场,进而对期货价格涨跌构成决定性影响。事实上,这些涉及石油供应的短期因素能在市场中发挥巨大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从风吹草动变成轩然大波,以对冲基金为主的国际游资无疑充当了功率极大的“扩音器”。这一方面反映出原油市场的减震系统——比如过去掷地有声而现在有气无力的欧佩克——逐步丧失功能,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全球石油供需关系目前只能保持“脆弱平衡”而未来可能呈现“供小于求”的大前提下,这些短期因素不同程度地沦为对冲基金小题大做的题材,或者说是为原油期货攀升建立了一个个小前提。

  总之,到目前为止,很多对冲基金在本轮油价上涨中套利得手,但评判其应对石油期货价格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作者::王龙云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