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价格上周被推高至55美元一桶以上,炒家所持的其中一个理由竟然是中国公布的9月份经济增长率高过预期,近一年来西方媒体和国际炒家不断炒作的“中国饿虎论”再次发酵。与此同时,内地一些大城市柴油供应紧张的消息亦不断传出。无论中国政府怎么看,能源供应和价格问题正构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挑战,却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既高度重视,又不过分夸大,适时对西方媒体与国际炒家的投机炒作展开必要的反击,当是可取之道。
由于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从去年底开始,中国进口石油激增,一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然而,由于中国尚未建立符合国际能源署协约规定的相当于90天石油净进口标准的战略石油储备,又无健全石油期货机制,这就自然为国际炒家制造了利用“中国饿虎论”不断推高油价牟利的机会。
在从最初的懵懂中惊醒过来后,中国当局目前已开始对国际油价炒作与中国的关系保持高度戒备。国家统计局发言人郑京平日前在谈到油价问题时即指出,几次石油危机的实践证明,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不仅损害消费国,供给者、生产者也会遭殃。而且,中国有自己的产能,今年原油产量大约1.7亿吨,进口大约1亿吨,因此对中国的影响有限。这样的言论,无疑已含有谴责和警告石油生产国和国际炒家之意。
此外,在战略石油储备方面,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较早前表示,从根本上看,中国的国情既不同于日韩,更不同于欧美。在石油供应的总体方面,中国的总资源量是丰富的,可以从国内获得三分之二的原油保障。至今,中国总资源量中,原油达到1221亿吨,天然气达到47万亿立方米。张国宝提供这样的数据,显然是要告诉世人,中国并不希望看到自身的强劲经济增长成为国际油价涨落游戏的筹码。
尽管如此,对能源价格高企和能源供应紧张所产生的影响,中国政府是不可掉以轻心的。从根本上说,中国要应付这一挑战,无非是从开源与节流两个方面着手。
从开源的角度看,积极开辟国外资源,分散风险,促进石油进口多元化,当是目前中国领导层的战略选择。为了减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石油外交”目前已成为胡温政府对外交往的主要内容。未来数年,这一领域无疑是中国领导层仍须努力的外交重任。尤其是利用中国的政治、经济大国地位,增加影响国际油价的话事权,则是当务之急。
在节流方面,中国有关当局的空间更为广阔。我们并不希望看到中国政府因噎废食,为了能源问题而采取限制消费的极端措施,实际上,只要中国能使每辆汽车的燃料消耗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准,每年就至少可以节省1000多万吨油。
此外,从市场博弈的角度看,为了应对国际炒家利用“中国饿虎论”,培育国内石油期货市场,加大对国际石油期货的投资,改革石油价格形成机制,都是中国有关当局亟需解决的课题。(香港明报10月25日社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