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选尘埃落定前第4季全球股市将有更好表现(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4日 17:41 《新财富》 | |||||||||
亚洲股市长线看好
今年第一季,亚洲市场延续2003年的升幅继续向上,踏入第二季却出现颇大调整,使得年初至7月,亚洲(不包括日本)平均出现5%的跌幅。但是包括日本股市在内的话,亚洲股市则上升3%,意味着日本与亚洲其他股市相关性不太高,具有分散风险的作用。 亚洲股市第二季回落,主要原因是投资者担心美国加息幅度比预期大,其次是中东局势不稳定,加上投机者趁机炒作,令油价升至历史新高。中国经济过热引起的宏观调控亦是原因之一。 从长线投资角度而言,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等市场都前景看好。因为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市场崛起,对原材料及资源需求量增长很大,出产原材料及能源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的经济及货币长线向好,投资者可以买入当地的股票及基金,其中能源股的派息率高,可以财息兼收。 过去一季,新加坡企业的盈利比预期好,而当地制造业按年增幅为19%,非石油的出口增长为21%,比市场预期为佳。最近新任总理上台,相信会继续维持开放经济改革,前景相对吸引。 近期油价高企,亦使澳大利亚石油股向好,当地企业第二、三季业绩也比预期好。当地物业市场造好,建造业同样受益。此外,政府亦全力推动本地零售消费。 印度上年表现不错,但相对于其他亚太国家更依赖科技产业,在科技股前景不明朗下,宜对印度股市维持中立态度。 今年日本的经济会是在七大工业国中表现最好的。复苏不单是出口方面,还扩展至内部需求,所以是全面复苏。困扰日本十多年的通缩,相信年底可望结束。 香港经济经历了7年通缩,现在重现通胀,经济复苏已慢慢扩散至零售、地产等不同行业。近期企业公布的业绩亦十分理想,相信这股盈利增长动力仍会维持,加上中央政府不断推出有利香港的措施,有助香港经济更巩固地发展。现时香港正在复苏初期,应当仍有动力再上台阶。 调控只进行了三分之一 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中国经济虽已有冷却迹象,但相信政府要在原材料及食品价格跌至较低水平并稳定后才会结束调控。到时,中国经济会踏入另一个增长周期。所以,短期日本经济会因中国需求放缓而受累。不过,今年1-7月,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较去年同期上升15.1%,达到384亿美元,合同金额达82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9.7%。这代表外国投资者十分看好中国长远前景。 我们相信,宏观调控只走了约三分之一的路。由于2003年9月开始的调控措施生效,信贷增长由去年8月23%回落至7月份的15.5%,工业生产也由3月份的19%下跌至15.5%,相信这一趋势会持续。我们相信,中国未来几个月会加息0.5厘,令房地产市场冷却,就算加息后,中国息率仍低,应不会影响消费的增长。况且国内银行存款高达1.4万亿元,随着国人收入上升,还会持续增长,加息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反而为经济增长打下更稳健的基础。所以,当金融市场担心中国加息而作出调整时,若消息已充分反映,理应是长线入市的机会。■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