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亿美元诉讼 美国政府对决烟草行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 10:52 《全球财经观察》 | ||||||||
“现在是政府向烟草制造商开战的时候了,因为它们已经逍遥了40年之久。”不过,由于美国联邦政府过去曾与烟草业有过密切合作,并由此获得相当的财政收入,司法部此次诉讼将面临许多复杂的法律难题,最终谁胜谁负尚难判断。也许再坚持两三个月,若布什连任成功的话,联邦政府对诉讼案进行重新调整也未可知 文|邵娟
最近几年来官司缠身的美国烟草业再次雪上加霜。9月21日,美国联邦政府诉各大烟草公司案在华盛顿地方法院开庭。由于涉及的人证、物证过于广泛,控诉双方各有12周的陈述时间,这样,该案仅法庭陈述阶段就将持续到明年3月。 知名烟草公司均在被告之列:占有美国50%烟草市场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万宝路)及其母公司奥驰亚集团、雷诺烟草、布朗.威廉姆森烟草及其母公司英美烟草、洛里拉德烟草和利吉特烟草。两家老牌烟草机构——烟草研究院与烟草研究委员会也未能脱身事外。 在长达1400多页的起诉书中,美国司法部指控以上烟草企业隐瞒香烟的尼古丁含量、发布虚假广告、引诱青少年吸烟、损害美国公众健康等等,“一直参与实施、而且还将继续实施一项庞大的、长达50年的欺骗公众计划”,这个计划“在过去半个世纪里,为烟草商带来巨大利益,但也给公众健康造成了毁坏性后果”。 “现在是政府向烟草制造商开战的时候了,因为它们已经逍遥了40年之久。”美国总检察官约翰.阿什克罗夫特声称,“我们期待着在法庭上展示证据支持我们的诉讼,同时也是要实现补偿,夺回烟草商销售香烟获得的非法所得,让吸烟在这个国家远离年轻人。” 这个“非法所得”估算为2800亿美元,这也是联邦政府首次向特定行业明确要求赔偿金额。根据烟草企业的直接赢利和所有投资赢利计算,2800亿美元是个保守的数字。它是根据吸烟者的估计人数,以及从1953年他们处于青少年时期开始养成吸烟习惯、按每天吸5支烟计算得出。 除要求获得赔偿外,联邦政府还希望法院对烟草业施加更严厉限制,包括禁用自动零售机、禁止某些营销条款及限制店内促销活动等。 尽管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律师比尔.欧莱米叶把2800亿美元称为“捏造的数字”,并说烟草公司不可能支付这么多钱。但此案已成为美国历史上要求赔偿和罚款金额最高的民事诉讼案,大概只有当年司法部控告微软垄断案堪与之一比。据司法部门透露,政府诉讼小组已为此案花费了1.35亿美元,比微软反垄断案的诉讼费高出近1亿美元。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诉讼将大大打击已经遍体鳞伤的烟草工业。早在开庭审理前,投资者已纷纷远离烟草类股,其中利吉特烟草公司的母公司维可托集团跌89美分,至14.93美元,跌幅5.6%;环球烟叶公司跌60美分,至43.97美元,跌幅1.4%。 天价诉讼拒绝庭外和解 对于联邦政府的指控,烟草业先是声称司法部此举越权,是试图夺取国会独有的贸易管理权,违背了宪法要求三权分立的原则。为此,卷烟制造商多次请求法庭中止这个“不合理”的诉讼。 主审此案的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法官格拉迪斯.凯斯勒则认为,司法部对烟草业提起的诉讼是根据议会通过的法律行使权力,并没有侵犯议会的立法职权。政府律师正是根据反诈骗法案《集团组织诈骗和腐败犯罪法案》提出诉讼的,该法案诞生于1970年10月15日,适用于对有组织犯罪行为的实施者进行索赔。 在今年3月中旬,凯斯勒拒绝了烟草业解散诉讼的要求。禁烟组织对裁决结果击掌叫好,“这对政府来说是一个极大胜利,因为裁决允许政府寻求补偿。”儿童禁烟运动的领袖比尔.科说。 烟草公司只好转而申诉自己没有欺诈行为。烟草行业律师也承认,烟草公司的管理者们过去“也许在公共健康问题上的论调值得质疑”,但这并不构成欺诈。 奥驰亚集团公司律师威廉.奥赫莱梅耶称,尽管烟草公司“出售的是危险而且容易上瘾的产品,但产品出售时都标着有害健康的警告”。而且,司法部指控的所谓非法行为“实际上是受宪法保护的行为,并非违法,更谈不上欺诈”。因为联邦政府本身直到公共卫生局修改关于“致瘾性”的定义前,它从未说尼古丁具有“致瘾性”。 此外,早在6年前,烟草公司已经满足了政府的多项要求,现在政府无异于拿同样的理由“老调重弹”。当时,全美46个州的州政府因卫生保健费用大幅攀升,对烟草业提出了联合诉讼,在处于明显不利地位的情况下,4家最大的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洛里拉德公司、雷诺烟草与布朗.威廉姆森公司,不得不与46州签署了《总和解协议》(Master Settlement Agreement),答应在未来25年内向这些州赔偿2060亿美元,用于补偿因吸烟引起疾病的费用,以及防止、教育青年减少吸烟的公益事业。这成为美国历史上庭外和解赔偿数额最大的一桩诉讼案。 “自1998年以来,烟草业一直根据与各州达成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和解协议进行经营,清理了市场行为和广告,公司网站还与几家戒烟组织进行了相关链接。”奥赫莱梅耶说。而布朗.威廉姆森公司的律师称,政府苦苦相逼,实际上是“无视州和解协议限制的现实”。 然而联邦律师称,州和解协议的限制还不充分。他们想让法官采取新的限制条款,包括禁止使用自动售烟机,禁止使用诸如“淡味”“低焦油”这些营销词语,以及能给烟民传送错误信息的标签等等。而且,“即使在与各州签署了1998年的《总和解协议》之后,烟草业仍然继续蔑视法律,其行为证明未来也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误。” 司法部的律师称,卷烟公司多次违反与各州签订的总和解协议,继续将广告目标瞄准“以青年人为导向”的出版物,并使用“对青少年有吸引力的肖像和信息”。他们提到了加州法官裁决雷诺公司的案件,该案中,雷诺因违反《总和解协议》而在杂志上刊登针对青少年的广告,被罚款2000万美元。 为此,凯斯勒法官7月7日判定,美国烟草企业6年前与各州达成的和解,并不妨碍联邦政府接着向其索赔2800亿美元。为打赢这场官司,联邦政府组织了由35名律师和16名助理组成的诉讼队伍。他们准备了数百万页的文件,列出了7.3万多项物证,还可能传唤著名的科学家和健康专家在内的300多名人证。 为应对诉讼,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也聘请了被《纽约时报》誉为“超级律师”的丹.韦布担任辩护律师。现年58岁的韦布曾被评为最佳刑事辩护律师。 《今日美国报》指出,由于不满再遭起诉,烟草公司在这起诉讼中似乎比以前更加强硬,他们决定不再采取庭外和解的战略。奥驰亚集团在一项声明中说,它“已经做好了把与此项诉讼有关的材料公之于众的准备,因为这些事实与政府要求烟草公司吐出利润的要求有关系”。雷诺公司律师团成员丹.多纳修的态度更为直接:“我们没有参加任何试图场外和解的想法,我们只准备走上法庭。” 烟草行业:四面楚歌 在美国,烟草只是6个州的主要经济作物,但烟草工业的势力却遍及全国。政府与烟草业的较量也由来已久,但鉴于烟草业“财大气粗”,而且在国会中拥有颇具影响力的“压力集团”,所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烟草巨头们一直逃避了严厉监管。1980~1990年代初联邦政府的174个公共健康立法提案只有2个得以通过。在与吸烟者交手的官司中,烟草业也始终能“化险为夷”,从未败下阵来。 这种情况得以逆转始自1990年代中期。当时,美国的反烟运动高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吸烟的危害。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2003年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至少有680万美国人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严重的与吸烟相关性疾病,此外,每年吸烟造成的直接医学花费为750亿美元,劳动力丧失的损失额高达820亿美元。 1997年,美国烟草业终于遭遇了它的滑铁卢。1997年11月,加州法院判决洛里拉德烟草公司向一位因吸烟而损害健康的人赔偿150万美元,这是美国烟草商首次公开向吸烟受害者做出赔偿。 之后的烟草赔偿案一发不可收拾。最频繁的一段时期,几乎40个州都在审理相关诉讼,美国烟草业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2003年,美国烟草公司继续面临着不断增长的诉讼挑战,受此影响,整个年度的卷烟业发货数量下降了5.1%,为3714亿支,其中雷诺烟草公司发货量下降幅度最大,约为11.7%。整个行业的零售量则下降了3%~4%。 事实上,全球都在加大禁烟力度。今年开始,欧盟对烟草制造商增加新的约束,诸如规定香烟中焦油和尼古丁的最大含量,要求烟盒上的警示广告面积不得少于整个烟盒表面积的30%等。 最迟到2005年7月,所有成员国将彻底禁止在媒体上做香烟广告,香烟制造商从明年起也被禁止赞助F1等大型体育比赛。 为了促使吸烟者戒除烟瘾,各国政府还采取提高烟价的措施,法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韩国、新加坡、日本等无不如此。从2003年7月1日起,新加坡开始按支征收香烟税,征税后,每支重量不超过1克的香烟税率将为新币25.5分(约合人民币1.19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烟草公司变得尤为谨慎。它们不再否认吸烟有害健康、容易上瘾,绝大多数公司都极力避免再次陷入麻烦。菲利普.莫里斯作为美国最大的烟草公司,投入1亿美元广告费用来美化公司形象,并在2003年1月改名为Altria 除了扭转品牌形象,为支付数额庞大的赔款而节省开支也是烟草公司的重要计划。到2003年,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的负债已高达233亿美元,该公司的信用级别也面临降级风险。当年3月,该公司将总部从纽约迁往里奇蒙德,每年可节省开支约6000万美元。 2004年7月,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与欧盟委员会以及10个欧盟成员国签署了一项解决法律纠纷的协议。公司承诺将在12年内分期支付12.5亿美元,资助欧盟打击走私和假冒香烟。而欧盟将撤消向美国法院提出的指控该公司故意向欧盟走私香烟以逃避巨额税金的诉讼。公司的发言人大卫.戴维斯说:“如果欧盟扩大调查,问题将更为严重,我们将这笔钱视为一个投资。” 据称,除了菲利普.莫里斯之外,世界第二大烟草生产商雷诺公司,也面临着欧盟同样的指控。 不久前,据Fitch公司和标准普尔的评估,奥驰亚集团的信誉等级属于“BBB”级,位列倒数第二;据穆迪氏投资服务公司的评估,奥驰亚的信誉等级属于“Baa2”,也是倒数第二。 烟草的强大影响力 事实上,美国政府的律师花了5年时间才使该案进入审判程序。 本来,签署《总和解协议》之后,烟草业以为自己可以通过涨价的办法得到弥补。不料1999年1月,前总统克林顿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明确表示,联邦政府也要“开刀”,要求烟草业作出赔偿。为此,司法部特地聘请了一家律师事务所进行调查取证,为正式起诉做准备。当年 9月,司法部正式向华盛顿联邦法院提出民事诉讼,控告在美国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8家烟草公司“在过去45年间,故意以欺骗和欺诈手段进行促销活动,致使联邦政府每年在治疗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方面花费数百亿美元”,司法部将通过诉讼为纳税人向烟草公司讨回这笔费用。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立即代表烟草业作出回应,认为司法部的指控“没有法律基础”,“完全出于政治目的”,并表示将积极应诉。克林顿政府当时积极推动此案,计划拨出180万美元的专用款项,尽一切力量打赢这场官司。 然而随着布什政府的上台,该案进展逐渐慢了下来。布什本人更在多个公开场合对此表示犹豫,业内人士预测这个诉讼案将会不了了之。原因其实很简单,那便是烟草业对共和党“贡献不菲”,向来捐出大笔政治献金。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在各类工业领域中,布什班底与烟草行业的关系最为深厚。据“美国儿童无烟行动基金与共同事业国家中心”发布的资料显示,烟草业仅在2003年上半年就花掉了1060万美元用于各方游说。除此之外,大烟草公司在2003~2004年度头9个月选举期间的政治捐款,也高达110万美元。自1997年以来,烟草业的捐款几近2700万美元,包括1680万的“软钱”,以及捐赠给政治行动委员会的1000万美元。 从表面上看,在2000年总统大选期间,烟草业比医药业的姿态要低得多。然而他们把3/4以上的竞选捐款都给了布什和共和党,向布什本人大约捐献了9万美元,给共和党的捐款为670多万美元。烟草业最慷慨大方的捐款者当属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它为布什的竞选活动、就职仪式以及其后的庆祝宴会,至少提供了280万美元。而且,这家公司与布什政府的渊源也非同一般。布什的首席政策战略顾问卡尔.罗夫,曾在1991年至1996年期间,担任过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政治顾问;白宫负责与商界协调的官员伯拉劳特,曾任该公司的公关经理;公司公关部现任副总裁卡拉莫尔,专门负责布什就职典礼捐款事务。值得一提的还有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汤普森,他在担任威斯康星州州长时,曾从这家公司得到过7万美元的竞选赞助,汤普森还曾拥有该公司大约1.5万~5万美元的股票。 2001年6月,美国司法部传出消息,称正在考虑放弃克林顿时期提出的对烟草业索赔的诉讼,希望和烟草公司达成庭外和解以了结官司。这一做法引起了美国公众和传媒的强烈反感,他们指责布什政府为了报答某些特殊利益集团,不惜牺牲民众的健康和利益。布什政府此次明显的偏袒显然是犯了众怒,庭外和解最后不了了之。 政府: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烟草业一片哀声之际,联邦政府9月21日再次大动干戈,似乎是民心所向。但细究一下美国政府选择开始诉讼审理程序的背景,可以发现此次诉讼的深层意义远远不止诉讼所呈现的表象那么简单。 目前,美国换届选举正渐入高潮,在11月大选之前,布什政府发布的各种消息都耐人寻味。这次,司法部大张旗鼓讨伐烟草业,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一反常态,但细究起来却别有隐衷。由于之前对烟草业的庇护,已经引起公众和民主党的反对,在大选敏感时期,布什政府无疑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为自己争取连任落下任何“口实”,烟草业自然不可避免成为牺牲品。 由于联邦政府过去曾与烟草业有过密切合作,并由此获得相当财政收入,而烟草业自1964年就应政府要求在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识,司法部再以此为由进行起诉,将面临许多法律问题,最终谁胜谁负尚难判断。 况且这个司法过程也相当漫长,仅仅双方陈述阶段就将持续6个月,其间充满变数。目前,烟草业的命运掌握在法官手中。但也许再坚持两三个月,若布什连任成功,联邦政府对诉讼案进行重新调整也未可知。就算法庭最终做出宣判,烟草商还可以提起上诉。只要上诉,就可能在二审中获得轻判,类似的先例不胜枚举:2002年10月,一个由12名陪审员组成的陪审团作出裁决,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应向受害者布洛克女士赔偿280亿美元,这是美国有史以来个人所获的最高赔偿。然而布洛克的欣喜没有持续多久,最终审定的赔偿额已大大降低到2800万美元。 “我们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即最糟糕的诉讼已经过去了。”英美烟草公司负责公司与法律事务的董事迈克尔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深信,这个案件完全没有任何价值。” 美国司法部一官员对此则表现得含糊其辞:“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将会十分漫长,什么时候能有结果,或者有什么结果,现在还无法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