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识之士惊呼与中国争夺石油只会两败俱伤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 11:21 《经济》杂志 | ||||||||||||
——专访新日本石油总经理渡文明 - 文/山县裕一郎 大野和幸 原油价格再次出现飙升的兆头。近来纽约市场的原油期货价格达到每桶44美元,这是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高值。伊拉克及沙特阿拉伯的政治局势依然不稳,俄国石油大企业的经营危机已经露出马脚,美国、中国的需求毫无减弱的趋势。汽油等石油产品的价格在上涨,而日本是个资源小国。日本何去何从,对此我们直接采访了在日本石油公司中雄踞老大的新日本石油公司总经理渡文明。 《东洋经济》∶原油价格在不断上涨,请问其原因是什么?有人说第三次石油危机已经到来,您是怎么看的? 渡∶原油价格是由需求与供给来决定的。2004年全球的日需求量大致为8140万桶,比前年增加了250万桶,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增加。第三季度与前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8%,其中三分之一来自美国和中国。美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9%,中国增加了8.6%,这两个国家使石油消费总量增加得较快。 由于日需求量增加了250万桶,所以在不久前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总会上,决定从7~8月开始增产250万桶。但石油输出国组织好不容易决定的增产量,也就是世界各国转眼就能用完的一个量。实际上的增产量(黑市增产)已经实现了,不过这个量只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大的问题。 产油国维持现在的价格水平,用同样的产量能获取最大的价值,何乐而不为?据说9月召开的总会要把“篮子价格”(7月的油种平均价格),也就是目标价格范围从当时的每桶22~28美元上调到平均33美元的价格段上。 目前,美国的汽油库存量与伊拉克战后复兴这两点是分析原油价格时的重点。我觉得原油价格不太可能比40美元还要高出许多。(译者注∶8月15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高升到了46.90美元。渡文明的预测有些过于乐观了。) 与中国在石油上对立毫无意义 《东洋经济》∶伊拉克的复兴可以看作是今后的重点了。不过我们觉得恐怖活动造成了政局的不稳,那里不太可能轻而易举地实现增产。 渡∶伊拉克现在的生产量为每天230万~250万桶,他们正希望让产量翻番,以取得外汇收入。就算是达不到翻番的目标,如果恐怖活动减少,复兴比较顺利的话,增产100万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光靠伊拉克人是不行的,这里需要外国的技术人员去帮助他们。伊拉克有无数的小油田,要在那里开采石油是很花人力花时间的。这里需要高水平的技术,美国企业、国际石油资本的技术就很重要。 伊拉克的出口有北部和南部两个通道。从基尔库克到土耳其的北部通道被炸毁了,石油输出管道也已经破损,处于停滞状态。巴士拉等南部比较安定,但那里也有恐怖活动,石油站被爆破,受到了攻击。如果治安不能平稳,港口不能让人放心地使用的话,不花上3个月到半年是不能实现增产的。 《东洋经济》∶另一方面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很大,搞不好日中之间要开始争夺石油了。 渡∶的确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过去中国是石油出口国,但现在中国本国已经消化了自己的石油生产能力,而且变成了一个进口国。中国以每年10%的增长率在发展,这种增长已经有10多年了,能源的使用自然也会翻番的。中国的进口将会与日本的进口达到同等规模,这个给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不过再怎么说,两国争夺资源是没有意义的,这只能给双方带来损失。我们公司就与中国联合石油公司有协作关系。中国能从国外运进原油,但因为没有充足的炼油厂而不能生产汽油。但是日本的设备是有富余的,为了有效地使用炼油厂,我们受中国石油联合公司的委托进行生产,然后再把油品运到中国去。 《东洋经济》∶在综合能源的安全保障上,日本应该从高层次的战略方面由“政府”、“政治家”来建设新的框架。 渡∶单纯地主张“脱离中东”只是句废话。这些年日本开始注意到了俄国的资源。日本不可能把一切都集中到俄国,但应该“脱离中东”、“脱离石油”,而且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核动力发展。 我要说的是,在能源上不能出现偏颇,我们要动员所有能源来应对巨大的需求。一个国家的能源政策应该是在环境、经济性、效率性等方面选择最佳的组合方式。日本与中国、韩国等东北亚国家应该组成一个同盟。我们这里的需求如此之大,该如何保障能源安全,这对三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本国内,“官”(政府)、“金”(金融)、“民” (企业)应该团结一致,建成保障能源安全的体制。 生产与销售分开 《东洋经济》∶日本国内的石油行业已经分成4个集团,如果将来再重组的话,该会是什么样子呢?沙特石油就向昭和壳牌石油注入了资本。 渡∶国际石油资本在矿山、开采等方面在拼命地寻找机会,而精炼、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日本的石油公司在干。采油部门一旦找到资源后,其收益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BP公司、卡而特克丝公司过去在日本经营过加油站,但现在它们都撒手不干了,它们干不了销售这块的工作。说起来,销售方面的利润很单薄,这里的日本企业要是搞什么大联合的话,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基本上没有什么意思。 和外资携手做的话,有可能被人家吞了。日本的石油公司和外资对等地合作,能保持住讨价还价的能力,能取得成功的,也就是和阿拉伯石油合作的一家企业。它们以开采石油为主体,没有加油站这样的销售体。在国外和阿拉伯石油合作也不能自己消化完开采到的石油,还是要卖给第三者。 如果是搞开采的阿拉伯石油和做精炼、销售的新日本石油,或者和出光兴产结合到一起的话,也许能产生出强烈的影响。 《东洋经济》∶ 新日本石油与克斯摩石油建立了合作关系,都是做精炼、销售的,有什么意义吗? 渡∶我们的对象只有一个的话,可以把两家公司的老总变成一个,可以削减工资、通过整合加油站提高效率。但从世界规模的角度上看,与采油部门的联合效果会更好一些吧。当然(日本)国内的行业重新整合是有必要的。 建设新能源据点 《东洋经济》∶目前,日本环境省为了采取地球温暖化对策,正在探讨引进“环境税”(温暖化对策税)。 渡∶加税的事早就有明确的主张。环境税的目的是通过加税使价格升高,不让人们过多地使用能源,还是用加税来提高财源,把资金用在节能的开发上,这是要搞清楚的。简单地说,是抑制论还是财源论。 如果是财源论的话,日本石油业已经从石油煤炭税中拿出了1万亿日元,那1万亿日元去哪里了?我反正是不知道。京都协定书定下了“2008年至2012年要比1990年减少6%的二氧化碳”目标,现在是考察其实施状况的时候了。 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又要加新税这太怪异了。石油除了本身的税以外,还被课了消费税,这已经是双重课税了,所以不该是针对汽油,应该以一般会计的形式从更广的范围内探讨课税的方法。 要么用抑制论的方法,不让人使用汽油。不过不管你是让人开车还是不让人开车,有钱的人还是要用车的,而低收入的人会感到负担加重,从这个层面上说,抑制论是非常不公平的。开发节能机械,呼吁国民节能才是正道,用课税的方法来减少人们对汽车的使用,简直是一句废话。石油联盟、电气事业联合会、钢铁联盟都在反对,这方面我们的要求是一致的。 《东洋经济》∶为了减少石油的消费,人们正在开发燃料电池等新技术。 渡∶对这个我们是双手赞成。比如说我们公司在固定式的燃料电池方面,对1000瓦的家庭用电池的开发是很用力的。燃料电池使用氢原料,而氢是要使用液化石油气或者柴油制造的,这些是石油产品。今后建设加注氢燃料的网点,和我们的加油站有很大的关联。这些活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 如果这方面的自由化实现了,我们的加油站就能把多余的电力卖给周边的家庭,我们公司的加油站大约有1万多家,他们也能借此拓展新的工作,在氢燃料普及的社会,加油站能成为一个新能源的据点。我们将在炼油厂增设氢燃料脱硫装置,生产大量的氢燃料,那时我们的加油站就不仅有“兜风博士”的称号了,肯定还有这里会有不少“氢燃料博士”的。 (陈言翻译) (详情请见《经济》杂志9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