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日跨国公司竞相演绎“凤还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 09:33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建伍、NEC等跨国巨头纷纷将生产线撤回国内

  后工业时期建立起来的“产业和工作岗位从富国流向穷国”这一铁律似乎正在被打破:2003年,日本建伍公司(Kenwood)把2002年在马来西亚建造的一条MD随身听生产线撤回了距离东京北部460公里的小城鹤冈;在建伍工厂的不远处,货车将价值5.71亿美元的晶片装配设备运送到NEC的绝对无尘室,NEC正计划着在这个地方建造一间半导体生产厂;还有一家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咨讯尽在华夏近视网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服装公司,刚刚将他们在中国的纺织厂移回了日本,在国内生产无缝、无接合的编织品……

  建伍把生产线撤回国内的理由是:降低总成本。因为他们发现:在鹤冈,只要4名工人就可以使整条流水线顺利运转,但在马来西亚却需要22名工人;现在他们将货物送到订货商手中仅需要2天,但原来却要5个星期;库存的平均时间也由原来的18天降低到3天。

  NEC的发言人则这样表示,数年前,日本经济尚未成熟,没有为国内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而现在他们看到了积极的发展方向。至于那家服装公司移师本土的原因则是为了赶时间、紧跟时尚潮流的步伐。该公司发言人表示,他们在本国生产这些编织品的成本和在中国的生产成本相差无二,但回到国内生产他们可以更快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为如果在中国生产的话,这些货物要在一个月之后才可以运回日本。纺织品业曾是最先在中国和东南亚建造薪资廉价的海外工厂的行业,但是现在,它或许将成为新一批回流浪潮的推动者。

  保密核心技术接近消费人群

  日本制造业企业纷纷转向国内投资建厂,究其原因,还有两点:首先是出于对科技技术保密的考虑。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将上百家制造业的工厂由本土转移到东南亚和中国后,节省成本已不再是他们惟一要考虑的因素。在国外工厂生产,先进的技术很有可能外泄,并被国外的工厂所模仿,这种风险本身就是成本的一部分。正如日本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所说的那样:“近期日本跨国公司对本土工厂的大量投资,显示出他们是如此地希望将核心机密锁在家中的黑匣子里,从而将它们保护起来。”

  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这些公司想要更加接近亚洲最富有的消费群———日本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萎靡不振后,日本人的消费又有了增长的势头。长久以来,日本人声称有“三大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臣。上个世纪60年代,“三大件”指的是洗衣机、电冰箱和黑白或彩色电视机这三种家用电器。事过境迁,今天它们已经被数码相机、DVD播放器和离子或液晶显示屏电视机所取代。人们对这三种商品的需求是如此的急不可待,航运供货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2004年3月份,仅仅是液晶显示屏电视机的销售量就增长了72%。野村证券经济金融研究中心的高级经济学家认为,这些最受欢迎的产品的生产阵地已经开始从亚洲的其他国家重新回到日本了。

  重振制造业引领日本经济复苏

  对本土的重新认识并不代表日本制造业将全线撤出国外市场。日本政府的官员将这种现象称为“半苏醒状态”。2003年日本对中国的投资比2002年上升了21%,投资额增长了51亿美元;日本还将继续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投资生产器皿、计算机,以及其他技术成型的消费品。至于在技术仍在不断飞速变革或是高利润率的产业领域,如液晶显示和芯片生产,日本公司将收缩阵线,回到本土投资设厂。

  建伍和其他公司重返本土作战,将使日本的制造业重新振作起来。近期东京的一份日报发表了题为“一个伟大的制造业国家的回归”的文章,商业杂志《东洋经济周刊》也以“回到日本”为标题,大力宣扬日本制造业的回归。日本各跨国公司已经重新认识到,他们自己的国家才是发展制造业的基础。《东洋经济周刊》列出了日本100家正在建设中的新工厂,其中多数公司多年来都未曾在国内市场有大型投资动作。最令人惊讶的是,其中4家工厂的工程,初期的预计费用都超过了10亿美元。而这些工厂的投资者正是日本的知名跨国公司,他们正在引领日本“数码经济”的复苏。

  (熊莺)(晓健/编制)(来源:金羊网)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