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回乡记:重演日本制造期盼工业复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 11:08 经济参考报 | |||||||||
2003年,日本建伍公司(Kenwood)把2002年在马来西亚建造的一条MD随身听生产线撤回了距离东京北部460公里的小城鹤冈。这似乎违反了从后工业时期就建立起来的铁律:产业和工作岗位将从富有的国家流向贫穷的国家。但是建伍公司却有着他们的理由:总成本降低。他们发现:在鹤冈,只要4名工人就可以使整条流水线顺利运转,但在马来西亚却需要22名工人;现在他们将货物送到订货商手中仅需要2天,但在原来却要5个星期;库存的平均时间也由原来的18天降低到3天。综合各个方面来看,在日本当地生产MD随身听的成本要比在马来西
建伍和其他公司重返本土作战的行为,使日本的制造业重新振作起来。近期东京的一份日报发表了题为“一个伟大的制造业国家的回归”的文章,商业杂志《东洋经济周刊》也以“回到日本”为标题,大力宣扬日本制造业的回归。虽然和建伍公司一样、将生产线完全从贫穷国家撤回本土的公司在目前尚属少数,但是日本各跨国公司已经重新认识到,他们自己的国家才是发展制造业的基础。《东洋经济周刊》列出了日本100家正在建设中的新工厂,其中多数公司多年来都未曾在国内市场有大型投资动作。最令人惊讶的是,其中4家工厂的工程,初期的预计费用都超过了10亿美元。而这些工厂的投资者正是日本的知名跨国公司,他们正在酝酿着领导日本“数码经济”的复苏。 比起在过去的14年中,由政府推动的、昙花一现的3次经济复苏,当前的繁荣建设景象显然要更富有活力。东芝斥资19亿美元建造晶片装配工厂,松下投资12亿美元兴建先进计算机芯片生产厂,富士通投入到建造逻辑芯片生产厂的资金超过15亿美元,而夏普也不落人后,投资15亿美元建造电视生产厂。这几间日本主要的科技公司在2003年一举扭亏为盈,利润额上升势头强盛,显然不只是个巧合。他们去年在国内工厂上的投资呈上升趋势,第四个季度的投资与上年同期相比更是上升了15%。同时,日本的经济也上升了3.4%。 日本公司是如此地希望将核心机密锁在家中的黑匣子里,从而将它们保护起来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日本制造业的企业纷纷转向在国内投资建厂呢?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各公司出于对科技技术保密的考虑。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将上百家制造业的工厂由本土转移到东南亚和中国后,节省生产费用已经不再是他们惟一的考虑。在国外工厂生产,先进的技术很有可能外泄,并被国外的工厂所模仿,这种风险也是成本的一部分。正如日本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所说的那样:“近期日本跨国公司对本土工厂的大量投资,显示出他们是如此地希望将核心机密锁在家中的黑匣子里,从而将它们保护起来。” 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这些公司想要更加接近亚洲最富有的消费群——日本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萎靡不振后,日本人的消费又有了增长的势头。长久以来,日本人声称有 “三大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臣。在20世纪60年代,这“三大件”分别是洗衣机、电冰箱和黑白彩电三种家用电器。事过境迁,在今天它们已经被数码相机、DVD播放器和离子或液晶显示面板(LCD)电视机所取代。人们对这三种商品的需求是如此的急不可待,航运供货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2004年3月份,仅仅是液晶显示屏电视机的销售量就增长了72%。野村证券经济金融研究中心的高级经济学家认为,这些最受欢迎的产品的生产阵地已经开始从亚洲的其他国家重新回到日本了。 专家们认为,日本企业回归本土投资建厂这一转变要追溯到2001年。对于日本的企业来说,这一年是风雨飘摇、危机重伏的一年。许多公司债务缠身,因为通货紧缩而被工资和津贴负担压得喘不过气,领先多年的科技优势也已不再。“日本公司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大和研究所的一位高级分析师说,“他们在科技方面多年的领先地位已然不保,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正步步紧逼,大有赶超之势。” 科技的发展速度近年来愈发突飞猛进,刚刚推出的新款产品不出3个月就已经成了旧日黄花,相应的是消费者们对于产品的个人化和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各公司纷纷开始思索,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设生产线,是否真的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种种因素都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修理生产线,需要将国内的专家专门运送到国外,一来一往,代价不菲;越来越多的顾客们抱怨,国外工厂生产的商品在质量问题上存在着种种缺陷;另外,从东南亚将产品运回本国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如同建伍公司所说的,“马来西亚的供货已不能够及时的满足顾客的需要”;而日本的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本地的供应商成为更经济的选择。 从这个时候开始,各大跨国公司对市场进行观察和重新计算,考虑如何以及在何处设厂作为今后的经营方向。公司通过削减成本以实现利润增长,同时加大了本土投资,但是在投资方面更注重策略性,因为现在的整体环境和从前已“大不相同”。公司在做出设厂的决定之前,仔细谨慎地研究了潜在的消费对象,并且在调研了市场需求之后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 许多日本人都希望高尖端的科技能为他们带来一场工业复兴 对本土的重新认识并不代表日本制造业将全线撤出国外市场。日本政府的官员将这种现象称为“半苏醒状态”。2003年日本对中国的投资比2002年上升了21%,投资额增长了51亿美元;日本还将继续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投资生产器皿、计算机,以及其他技术成型的消费品。至于在技术仍在不断飞速变革或是高利润率的产业领域,如液晶显示和芯片生产,日本公司将收缩阵线,回到本土投资设厂。 以夏普为例。夏普在1973年研究开发出液晶显示技术后并大量投资生产LCD,这项技术日后为公司带来了取之不尽的利润。在20世纪90年代,夏普在韩国和台湾设厂投产之后,科技机密便不断被竞争对手、当地的公司所了解并仿效。而现在,据夏普的发言人说,夏普已经决定要将这些科技机密“放到黑匣子中严密的保护起来。”他们斥资14亿美元,在三重县建立起新的大屏幕LCD彩电生产厂,电视机的各个部件都在当地生产。根据夏普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他们在2003年销售额创下了215亿美元的记录,主要是来自148万部LCD彩电的收入。他们还预计,今年夏普LCD彩电在全球的销售额能够翻上一番,再创新高。 专家们认为,现在说这些新工厂有助于减缓长期以来制造业就业率的长期下滑还为时过早。但是夏普的液晶显示屏电视生产厂确实为许多供应商和1000多名失业人员提供了新的机遇,三重县也因此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液晶谷”。小城鹤冈现在则成为了建设工厂的温床。在建伍工厂的不远处,货车将价值5.71亿美元的晶片装配设备运送到NEC的绝对无尘室。NEC正计划着在这个地方建造一间半导体生产厂,并打算雇佣100名新工人。他们的发言人说:“我们一直保持着高尖端、高科技的领先地位。在数年前,经济尚未成熟,没有为国内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现在我们看到了积极的发展方向。” 虽然现在仍然难以想象日本能够扭转波及所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下滑的趋势,但是许多日本人都希望高尖端的科技能为他们带来一场工业复兴。他们特别提到了日本的一家服装公司,这家公司刚刚将他们在中国的纺织厂移回了日本,在国内生产无缝、无接合的编织品。今年公司的订货量已经超过了15万件,尤其是每件价值100美元的羊毛衫更是备受欢迎,货品总价值超过340万美元,而这一数字预计还将稳定上升。公司的发言人说:“我们在当地生产这些编织品的成本几乎和在中国的生产成本相差无二,而且我们还可以更快的满足消费者们的需求。如果在中国生产的话,这些货物要在一个月之后才可以运到日本。”而在日本,时尚潮流的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只有在当地生产,产品才可以赶上潮流的脚步。纺织品业曾是最先在中国和东南亚建造薪资廉价的海外工厂的行业,但是现在,他们或许即将成为新一批回流浪潮的推动者。 于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