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第二波私有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 19:33 《全球财经观察》 | ||||||||||
面对巨额的财政赤字和沉重的公共债务,意大利新一轮的私有化行动能否奏效?事实上私有化的弊端已经显露,二战后意大利的经济就被国有企业和大型家族企业所控制,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私有化不但没有削弱家族资本,反而使它通过收购被私有化的国有资产,变得更加根深蒂固 意大利新任经济和财政部长西尼斯卡尔科近日表示,政府正在制定一项雄心勃勃的
私有化化解财政赤字 高额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一直是影响意经济复兴的两大难题,长期以来,意大利的财政就入不敷出。2003年,意大利的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2.4%,公共债务为GDP的106.2%。2004年上半年,意大利的工业生产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而公共财政赤字却同比增加近50%,已达385亿欧元,成为欧洲债务率最高的国家。 今年6月,欧盟警告说,如果政府再不及时采取措施,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今年意大利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将达到3.2%,明年有可能进一步升至4%。如今,赤字和债务问题已经不再是意大利一国的问题了。根据1997年6月17日签署的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为保证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并保证欧盟经济和货币联盟的顺利实施,欧元区国家的财政赤字每年不得超过该国GDP的3%,若连续3年超过这个指标,该国将被处以最高相当于其GDP之0.5%的高额罚款。 在如何调整经济政策上,意大利执政联盟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前经济和财政部长特雷蒙蒂等人提出了一项一揽子计划,包括加快税制改革、压缩政府机关行政开支等,希望能够压缩近60亿欧元的公共开支。但这一计划却遭到执政联盟内部其他党派的反对。 7月3日,特雷蒙蒂被迫提出辞职,而原定由他前往布鲁塞尔向欧盟委员会递交旨在说明意政府已采取削减财政赤字文件的计划也随之泡汤,只能由总理贝卢斯科尼亲自前往。 7月5日,在欧盟经济和财政部长理事会会议上,贝卢斯科尼承诺将进一步削减财政预算赤字75亿欧元,包括42亿欧元的公共支出,以实现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对财政赤字比例的规定。为此,理事会决定不对意大利财政赤字将要超标提出预警。 但贝卢斯科尼的承诺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来说却显得分量不够。7月7日,标准普尔宣布将意大利的长期公共债务信用等级从原先的"AA"级调低为"AA-"级。这是自1993年以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首次降低意大利公共债务信用等级。 标准普尔认为,目前意大利债务占GDP106%的比例,远高于享受AA级国家的平均48%的水平。这样,意大利的债务信用等级目前在欧元区12国中列第11位,仅高于希腊。 贝卢斯科尼对欧盟的承诺还包括一项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他说政府打算在明年削减120亿欧元的税收,与此同时再相应削减公共支出。但意大利央行行长安东尼奥.法齐奥对此表示怀疑,7月8日他警告说,严峻的公共财政状况给政府计划实施的大规模减税措施"留下的回旋余地相当有限",希望政府的减税计划"不要加剧公共财政赤字的压力",而是要"切实采取结构性改革措施"来推动经济增长。新任经济和财政部长西尼斯卡尔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马上任的。他一上台就重提"私有化",认为"削减债务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大大地将企业私有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私有化"之上。 第二次浪潮有多高? 私有化对意大利来说并不陌生。1980年代,同西方其他国家一样,意大利也掀起了私有化的浪潮。但在初期,意大利的私有化动作并不是很大,主要是针对如伊利(IRI)、埃尼(ENI)等大型国有企业进行经营上的一些调整。然而进入1990年代后,由于欧盟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特别是1991年12月《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意大利的私有化进程骤然加快。条约对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最终目标、实施阶段、限制条件及最后期限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意大利国有企业到了非私有化不可的地步。 1992年10月中旬,意大利总理阿玛托宣布进行经济改革计划,4年内将食品、钢铁、能源、交通、保险和银行业内的各类国营企业资产全面私有化。随即,意大利政府出台了82个与国企私有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最重要的是359/92号和474/94号两个法令。前者将伊利、埃尼、国家电力公司(ENEL)和国家保险局(INA)的法律地位从受专门立法管辖的"国有机构"变为受民法管辖的"国有的责任有限公司";后者又称为《私有化基本法》,规定了私有化的具体负责单位、咨询单位、操作流程、持股比例及政府的保留权利等内容。 意大利私有化采取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将国有企业股票上市流通(意大利证券交易所本身也于1998年实现了私有化)。2001年2月,随着埃尼公司第5批股票上市之后,意大利的第一次私有化浪潮基本宣告结束。私有化自1992年开始以来,意大利的私有化资本总额已达到1120亿欧元,上市公司数量、股票市值、市值占GDP比重分别由231家、918.8亿欧元、1.42%,上升到1999年末的247家、7171.5亿欧元和65.2%。 尽管私有化对意大利的经济繁荣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近九年的私有化进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和弊端。 意大利的私有化基本上走的是"法国式"的路线,在银行、保险、电信、电力等战略行业,政府持有15%~20%不等的"金边股",拥有的"特权"足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决策。对此,欧洲单一市场专员弗里茨.博克斯坦提出了批评,认为"自由化和公平竞争才是市场经济最关键的因素",要求意大利对1994年的《私有化基本法》进行适当的修改。2002年6月,意大利文化部助理秘书长Vittorio Sgarbi就因为反对政府出于利益驱动,考虑出售国家艺术和文化遗产的计划而愤然辞职。Sgarbi说,"我绝对不同意这种观点--政府虽然卖掉了佛罗伦萨乌费兹美术馆的大楼,但卖不掉里面收藏的艺术品。" 而二战后意大利的经济就被国有企业和大型家族企业所控制,但大规模的私有化不但没有消灭家族资本,而且它还通过收购被私有化的国有资产,变得更加根深蒂固。 今年4月末意大利议会通过了新传媒法,要求对国家电视台RAI进行私有化改造,但同时却规定每一私人投资所占股权不得超过1%,难怪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为总理贝卢斯科尼的家族资本全面控制RAI国有资产"开了绿灯",如此的私有化,所产生的效果不得不让人怀疑。此外,西尼斯卡尔科并没有明确透露哪些国有企业将进行私有化,以及私有化的程度如何,他说,"我们还在考虑出售哪些企业的股权,但我们确实会这样做。" 由此可见,对于意大利政府即将发起的新的一轮私有化浪潮,还将充满种种反对意见和阻力。与前一次私有化相比,所取得的效果究竟如何,人们不得而知。 链接:意大利国有企业的国家控股份额 尽管经历了近九年的大规模私有化,意大利仍存在相当规模的国有经济。目前,国家占决定性股权地位的有国家铁路公司(100%)、烟草专卖机构(100%)、邮政公司(100%)、意大利国家电视台(RAI,100%)、国家造币公司(100%)、国家航空服务机构(100%)、公共保险服务公司(100%)、自来水公司(100%)、国家电网公司(100%)、国家核能公司(100%)、罗马世博会机构(EUR,90%)、国家电力公司(ENEL,67.25%)、意大利航空公司(53.01%)、精密机械公司(Finmeccanica,32.45%)、埃尼集团(30.70%)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