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上一当” 破坏者日本成就中哈石油管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8日 09:56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立欣 莫斯科报道 “中哈线”二期工程的签署和即将实施,是中国的石油海外战略以及同日本角力石油资源的一次胜利。 与此同时,中国也给了俄罗斯在中俄石油领域合作中的摇摆不定以有力回应。”莫
据俄罗斯一位知情专家向记者介绍,中哈两国签署的中哈石油运输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里海港口城市阿特劳,途经阿克纠宾油区,横穿哈全境至中哈边境阿拉山口,与中国的石油管道相接,全长近2900公里。整个管道的初步设计为年输油量2000万吨,后续运力5000万吨。 转向“中哈线” 陈晓博认为,为了吃定哈萨克斯坦石油,中方在修建“中哈线”输油工程上可能做了一些让步,给了哈萨克斯坦一些好处。这样的好处对俄罗斯来说也许并不紧要,但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中国既然在“中哈线”作出了一些让步,就不会再为了从俄罗斯得到石油而再次付给更多的好处。从这个层面上讲,俄罗斯远东石油方案对中国的吸引力将下降。 事实上,早在1994年俄就提出修建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设想。此后,中国石油公司和俄石油运输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在长达9年的时间内进行了详细的磋商和谈判,签订了一系列推动“安大线”方案进展的政府间与公司间协议。 但是日本人的金钱使俄中能源合作复杂化。 2003年是日本同中国竞争俄罗斯石油资源最激烈的一年。去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访问俄罗斯,强烈要求俄罗斯修建“安纳线”,并表示每天从俄进口100万桶石油。3月,俄罗斯能源部决定把“安大线”和“安纳线”方案合并,干线通往纳霍德克,在中俄国境附近分岔,通往大庆的支线将优先开工。日本得到消息后,速派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长访问莫斯科,希望俄优先建设通往纳港的输油管道,并答应增加项目投资。4月,日本派经济产业大臣去俄,以大型经合项目为诱饵,要求俄优先建设“安纳线”。5月,小泉又借圣彼得堡市300周年大庆之际,再次强烈要求俄优先开工“安纳线”。随后,日本外务大臣又到莫斯科继续游说。 今年年初,俄罗斯业界传出消息,称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正在筹划东部地区石油管道的新方案。这条石油管道方案的起点是东西伯利亚的泰舍特,途经贝加尔湖北部,然后向东南一直通往纳霍德卡简称“泰纳线”。据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预计,“泰纳线”方案建设费约为130亿美元。为了使俄罗斯在修建“泰纳线”投资方面放心,日本表示,可以为该方案投资70亿美元。这些钱不光用于管道建设,还用于发展东西伯利亚的油田。 在日本人的重金诱惑之下,6月30日,俄工业能源部部长赫里斯坚科告诉中国驻俄大使刘古昌,俄政府决定放弃“安大线”计划。 石油市场分析师比柳科夫认为,从“安大线”到“安纳线”,再到“泰纳线”石油方案的演变中,足可以看出俄罗斯政府出于能源多元化考虑下的安全战略调整和石油外交策略的转变。这已经远远超出了简单的经济与地理因素,不仅包含着俄国内利益集团之间的明争暗斗,而且涵盖了中日之间复杂多变的能源政治和外交角力。 7月中旬,当中哈两国就“中哈线”输油工程合资问题,达成平分股权的消息传到莫斯科时,马上在俄罗斯引起一阵反响。中国理智地退出“安大线”竞争,将石油合作目标转向哈萨克,使俄远东方案“温度”速降。 比柳科夫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在“安大线”合作项目上的失信,导致中国把石油进口目标转向了哈萨克斯坦。“安大线”被否决,促成了“中哈线“上马。从此,俄罗斯远东石油方案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至少下降了50%。 随着俄远东石油方案潜在价值的下降,7月18日,日本不失时机地在媒体上声明说,日本政府已经制定出了对俄罗斯外交的新方针。改变了以往“不偏重北方领土问题而全面发展两国关系”的做法,重新确定将领土问题作为双方谈判重点的立场。 日本重新提出对北方四岛的要求,使俄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了日本对俄罗斯在经济上的慷慨投入,意图不仅仅在石油。此前,俄方一直错误地认为,“日本现在的对俄政策是搁置领土问题,单纯重视经济关系”。 事实让俄罗斯有一种上当感。 但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副总裁C.格里戈里耶夫对前景依旧保持乐观,他认为,方案的变动对俄罗斯发展远东经济特别有利。也就是说,主动放弃“安大线”对俄罗斯不会造成任何经济打击。相反,虽然目前铁路运输一切都在正常进行,但从长远来看,最佳供油方式还是管道。 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明确表示要与俄罗斯签署从纳霍德卡购油的合同,但是,格里戈里耶夫相信在“泰纳线”建成投产后,包括中国、日本、美国等在内的亚太地区用油国家都会排着队到纳霍德卡买油。 从全局着手 7月29日哈政府发言人在阿拉木图宣布,哈总理艾哈迈托夫对有关部门在哈中石油管道项目筹备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大加赞赏。发言人透露,哈中就输油管道建设问题的具体谈判已取得重要成果。哈中已经签署的关于两国石油管道合资公司的成立文件,不仅确定了合资公司的财务制度,也为二期工程的早日动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俄罗斯的媒体分析说,这表明中哈石油管线建设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中哈线”的确立使哈石油找到了新的出口。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哈萨克斯坦先胜俄罗斯一筹。 据俄罗斯最新出版的《人口与经济》地图显示,哈萨克斯坦境内已经建成的石油输运管道有:萨马拉(俄)→阿特劳(哈)→黑海新罗西斯克(俄)输油线;奥尔斯克(俄)→阿特劳(哈)→黑海新罗西斯克(俄)输油线;阿斯塔纳→库尔泰输油线;鄂木斯克(俄)→巴甫洛达尔(哈)→阿塔苏(哈)→希姆肯特输油线。 “中哈线”建成后,将使上述四条输油管线交织在一起。一旦实现对接,那么哈、俄、中三国的石油管道将构成一个整体。这使建立大中亚及里海石油管道网络,促进哈俄中在石油领域进一步合作成为可能。 有专家表示,“中哈线”的上马是否会影响“泰纳线”的正常启动。而日本以投资换石油和领土的梦想能否实现,目前尚不可知。但是,“中哈线”使里海石油和西伯利亚石油从西部流入中国市场却变成了现实。 哈萨克斯坦石油运输公司总裁斯曼库洛夫说,“修建通往中国的管道是我国政府的第一个大型项目。俄罗斯公司曾被邀请参与这个项目,因为俄罗斯也可以利用这条管道使自己的石油进入中国市场,能够为这条管道保障一定的石油流量。现在,中国参与了该项目的合资,使工程早日启动有了资金保证。” 有专家指出,即便是俄罗斯“泰纳线”方案不设计通往中国的支线,通过“中哈线”中国也可以从俄罗斯得到足够的石油,来满足国内石油进口的需求。而即便仍有缺额,中国也可以到纳霍德卡去买。总之,中国在开拓原油市场战略方面已经取得稳步进展。 与此同时,中国在与俄国核电领域的合作则变得更为主动。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参与中国正在兴建的田湾核电站项目中,大约有800多名俄罗斯技术人员在工作。而这座核电站也养活了俄罗斯数十家核能研究所、设计院、几百家工厂和成千上万名工作人员。 由于俄罗斯在远东石油管道问题上失信于中国,俄核能部门很担心中国会从核电站项目上寻求报复。 有专家指出,国际核能大国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在和俄罗斯的合作当中,这种竞争可以牵制俄罗斯石油的流向。总之,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中俄如何自觉地从整体、全局的高度进行合作才是关键。 [观察者语] 44.73潜台词: “石油大战”谁没有准备好 如果说上周Google宣布准备抛出一只三位数的天价股还只是弄得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心痒难耐的话,那么,本周五的这条消息恐怕就不能不让经济学家和政客们好好思量一番了。 据路透社报道,8月6日,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纽约轻质原油价格升至每桶44.73美元,与此同时伦敦布伦特交易所的原油价格也升至每桶41.35美元,这两个价格也创造了这两个交易所有史以来的最高价格。回顾一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屡攀新高,这组令人疯狂的数据带给全球的影响暂时或许还无法完全展现出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学命题。 世界石油市场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以后定价机制日趋成熟。目前,国际市场原油贸易大多以各主要地区的基准油为定价参考,以基准油在交货或提单日前后某一段时间的现货或期货交易价格加上升贴水作为原油贸易的最终结算价格。其中期货市场扮演主要角色。另外欧佩克一揽子油价也是国际原油价格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从理论上讲,油价走势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变化。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有其特别的地方,二者的价格弹性都非常小,供应商无法做到随心所欲地控制产量,消费者也因石油的难以替代性而无法在价格上涨的时候拒绝使用它。当前世界石油市场的基本供求关系相对稳定,因此各种短期因素构成了油价波动的重要原因。 业界普遍的看法是,俄罗斯尤科斯公司的税务案件是引发此次油价暴涨的导火索。尤科斯公司控制着全球2%的原油生产,其动荡对石油市场的冲击可以想见。但从俄罗斯将原油产量提高到较以往更高的水平仍无法抑制原油价格的上涨来看,发生在尤科斯公司的事件远不是油价高企的根源。 上月初,沙特官员称他们对当前每桶原油约35美元的价格水平感到满意。联想到欧佩克一揽子油价已经连续四个多月超过他们的上限28美元,而其增产计划却仍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们不难想象欧佩克目前的价格机制已几同虚设。沙特石油部长纳伊米表示当前的石油价格是“公平的”,他的这一表态无疑是说欧佩克原有的每桶22-28美元的参考基准不那么公平,由此可见,欧佩克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调整其油价机制,一揽子油价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扬。这对世界石油价格水平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当前持续上涨的油价极有可能只是前兆。 另外,伊拉克国内安全局势紧张,加上基地组织的恐吓仍在,美国似乎随时都会遭受袭击,这些都能在短期内左右石油价格的走势。断定一场石油大战即将来临还为时过早,但石油价格的看涨使得世界各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更趋激烈则似乎成了必然。 谁控制住了石油,谁就在今后的战略部署中掌握了主动权。这一点在世界各国已经成为共识。美国副总统切尼曾明确表示,谁控制海湾石油的流量,谁就对美国经济,甚至是“对世界其他大多数国家经济”拥有了“钳制力”。对于谋求世界霸权的美国来说,它当然不会把自己的脖子伸出去给别人捏着。 伊拉克是世界上第二大的产油国,其石油资源的钻探率迄今只有23%,在目前发现的80个大油田中也仅开发了17个,相比较于许多大油田资源行将枯竭的沙特,伊拉克的潜能尤显巨大,美对其丰富的石油更是垂涎已久。海湾战争中美国只能半途而废。但十年磨一剑,小布什最终还是把萨达姆送进了监狱。 而在此之前,美国更是借阿富汗战争之机成功渗透到中亚地区,把争夺的触角伸进了里海。而今年年初,美国又突然对打击马六甲海峡的海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极力游说各方以使其军队介入该海域的防务。这一水道是东亚各国尤其是中国和日本能源进口的“黄金通路”,美国人的小九九昭然若揭。加上以前多年的苦心经营,美国在能源领域的霸主地位已经确立。 目前,日本也攥着大把银子和大规模经济技术合作计划的方案在全球全力展开争夺,在安大线与安纳线的争论上,正由于日本的重金利诱才使得俄罗斯当局待价而沽。 今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5634万吨,这意味着中国全年的石油进口将突破1亿吨从而可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历史批判哲学家阿诺德.J.汤因比在总结西欧扩张时说:“世界与西方之间的冲突至今已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西方的扩张已经给历史留下了两次世界大战,能源的争夺尤其是石油的争夺引爆战争的先例也并非没有,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这场角力当中,西方似乎已经准备好了。 没有准备好的是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