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环球财经》2004 > 正文
 
金融市场中假象重重 “结构性”怪圈套牢美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 11:01 《环球财经》杂志

  - 本刊特约撰稿人 Robert Rountree(翁兆奇)/文

  让我们深感忧心的是,全球结构性不平衡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如果美国的经济复苏仍然长期依赖中国和日本,危险迟早会暴露出来。

  有迹象表明,在最近的金融市场上,许多被认为已经解决的难题正重新抬头。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全球经济尽管正在复苏,但远不如预想得那样强劲。事实上,最近全球股市的动荡(在5月份股票抛售潮中达到顶点)表明,投资者对经济前景仍持有怀疑态度。另一方面,尽管原油价格再次突破每桶40美元,全球通胀压力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严重。这些都表明,利率的增幅很可能低于市场预期。

  金融市场中的假象

  这些问题我们都讨论过,为什么现在旧话重提?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今年早些时候,投资者被美国和全球经济的利好消息所包围,而忽视了一些根本隐患。当前全球债市的表现有所改善,似乎预示了全球利率和通胀率即将大幅上升。但7月份的经济数据却透露出完全不同的信息。

  我们必须承认,美国经济复苏正在放慢,通胀率和利率的增幅不会像市场期待得那样大,而且,美元所能得到的支撑也并非那么有力。这些变化对债市带来了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了5月份的抛售潮。

  6月份美国通胀率远低于许多人的预期,显示出美国经济的复苏步履蹒跚。而且5月份的工业生产和零售数字也低于早先预期。尽管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了今年1月以来的最高点,但这一数字同样也低于预期。

  这些都表明,当前债市正呈现出一种假象,债市价格可能已经被远远高估了。今年美国的经济增长是美国政府减税的结果。与此同时,个人债务负担的不断飙升则阻碍了更加全面的经济复苏。现在看来,担心全球经济强劲增长会带来利率和通胀率急剧上升,显然有些杞人忧天了。

  但另一方面,尽管年初债市普遍笼罩着悲观气氛,但现在说债市面临致命危险似乎还早了一些。今后债市肯定还会打“喷嚏”,但人们还不至于对其彻底失望。同样的情况在现金市场也可以看到。

  美元仍有贬值空间

  由于投资者判断美国利率可能大幅上升,因此尽管“双赤字”趋势仍将继续,美元还是出现了强势,这同时也暗示了美元仍有继续贬值的空间。

  最近的利好消息是,随着出口的强劲增长,5月份美国贸易赤字下降了4.5%(约460亿美元),这是6个月以来美国贸易赤字的首次下降。这是一个矛盾的结果:一方面,美国出口的激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年初以来美元一直呈现疲态;另一方面,强势美元将对未来几个月的美国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如果无法断定美元将再次贬值,外资收购美元的游戏将继续进行。5月份美国的资本流入有所减缓,净资本流入量为564亿美元,远低于4月份的761亿美元,只略高于平衡每月贸易逆差所必须的460亿美元。当前国外购买美元资产比美国购买外国资产要少得多。

  我们认为,最近美元趋强是因为许多投资者已放弃了“投机性”投资行动。在这些活动中,投资者实际上是通过借贷廉价美元,将之转换为价值更高的货币,从而从中获利。

  证据显示,这些活动正是导致美元趋强的主要原因。当今年日元和欧元相对于美元略显疲态时,美元趋强的动力主要来自价值更高的澳元和新元等。

  我们相信,美国利率提高与美国债市出现抛售潮的原因是完全一样的。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美国利率的提高空间是相当有限的,这不仅直接导致了各种“投机性”投资活动有所收敛,而且促使这类活动重新调整方向。有趣的是,随着7月中旬美元开始趋软,各种“投机性”投资活动再次兴起。

  所有这些让我们再次回到了证券抛售潮和美元趋强之前的处境。在未来几个月,美元肯定将再次贬值,中国也将再次大规模购买美元,而日本最近减缓大幅购买美元的做法也将随着日元升值压力的增加而倍受考验。

  总之,在经历短暂的平静之后,全球金融市场正重新面临结构性不平衡的老问题。(何力译)

  (本文作者为英国保诚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服务主管)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