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湾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 双方可长期互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 08:48 21世纪经济报道 | ||||||||||
7月6日,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签署《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经济、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毋庸置疑,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相当迅速,双边贸易额从1991年的15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169亿美元,扩大了10倍。尤其是近5年,双边贸易额年均增幅高达38%。海合会六国作为一个区域经济体,已成为中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第八大出
首先,石油收入将通过汇率机制打击非石油产业。石油出口收入增长,伴随着巨额石油美元的流入,石油出口国本币汇率日趋坚挺。无形之中,石油出口国非石油产品价格即使以本币标价没有上涨,但在国际市场上以外币标价上涨了,而进口产品以本币标价却跌价了。汇率变动打击国产货价格竞争力,客户倾向于多买外国货,少买石油出口国产品。 其次,石油业将使非石油产业在争夺各类生产要素的竞争中落入下风。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争夺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竞争中,受惠于油价上涨的石油部门明显占据上风:由于有能力提供较高的工资,出口石油部门吸引的高素质劳动力之多,不成比例;由于利润率较高,有能力支付较高利息、红利,石油部门得以吸收较多贷款、投资。就这样,石油业以非石油产业的停滞为代价实现了自身的扩张。 不仅如此,对于中国而言,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不仅意味着海合会这个拥有267万平方公里土地、3400万人口、380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的市场,而且意味面向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转口市场。此次来访并签署该合作协定的科威特贸工大臣阿卜杜拉.塔维里也特意向薄熙来部长提出,愿意与中国在港口、铁路、机场、仓储贸易区等大项目上开展合作,使科威特成为中国商品的分销中心。 与此同时,以海合会国家为主的阿拉伯资本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根据阿拉伯人在瑞士开办的财富银行调查,截至2001年,阿拉伯国家政府和私人在海外的投资(包括存款、有价证券和房地产投资)已达1.5万亿美元,在奔驰等世界知名跨国公司里,阿拉伯资本都占有可观的股权份额。如果我国能够做好利用外资方式创新工作,如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资本合作应当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该协议不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更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在二战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海合会国家始终是美国在这一地区最亲密的友邦之一,但9·11事件后,美国对中东政策的全盘战略发生了几乎是根本性的转变。 就在不到一个月前,6月8日至10日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改进版的美国“大中东计划”(全称“面向进步和共同未来伙伴关系计划”)正式出台,尽管吸取了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国家的某些想法,但以西方为范本在中东、北非推行全面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基本宗旨并无改变。20天后,美国在留下一系列美式法律、数以百计政府要害部门“顾问”和十余万大军的情况下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了主权。面对美国战略思维的转变,海合会国家需要寻找新的友邦。通过今年1月27日中石化中标开发沙特的一个天然气项目,双方已经表示了深化合作关系的意愿,这次签署合作协议不过是顺理成章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