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美国争夺里海石油 中哈线改变里海格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9日 08:28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相关专题 新闻关键词 本报记者 凤笛 特约记者 周瑞平 张立春 莫斯科报道 正是樱桃成熟时!6月初的黑海,空气中都飘荡着一股甜丝丝的清香。 “那儿就是石油码头。”站在俄罗斯新罗西斯克市南山顶观景台,石油管道管理局官员指着山脚下庞大的灰白色建筑群说,“这儿就是萨马拉(俄罗斯)、阿特劳(哈萨克斯坦)和巴库(阿塞拜疆)到新罗西斯克三条输油管道的交合处,那些大型建筑是石油储运站。” “这是目前里海石油最大的出海口。”该官员强调。 故意绕远的输油线 新罗西斯克市坐落在高加索山脉西段地势平缓的海湾之中,码头塔吊林立,人口20万左右。 “新罗西斯克市最吸引世界眼球的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天然良港,而是因为它是三条石油管道的终端,年设计供油能力近亿吨。”管道管理局技术官员伊萨耶夫自豪地说。 他身后的整个墙壁画着里海、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输送管道示意图。 “萨-新线(萨马拉→新罗西斯克)的年设计输油能力为6700万吨,但目前年运力不足2500万吨。按照计划,2005年提高到3800万吨,2008年提高到5800万吨,2011年提高到6700万吨。等工程全部竣工后,将是输油网中能力最大的一条线。”伊萨耶夫指着示意图上一条蓝色线说。 “排在第二位的是巴-新线(巴库→新罗西斯克),虽然这条输油线的年设计能力为1500万吨,但目前是最繁忙的,在超负荷运营。 “萨-阿-新线(萨马拉→阿特劳→新罗西斯克)的年设计能力为1300万吨。估计这个工程全部竣工之后,再增容的可能性不大。据说,哈萨克斯坦要把这条线延伸到中国去。” 另一方面,由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巴杰线(巴库→第比利斯→土耳其的杰伊汉)于2002年9月破土动工,计划在2005年第一季度运营,全长1760公里,设计输油能力6000万吨,造价超过36亿美元。除此之外,还计划在里海铺设一条海底输油管道,把巴库的石油管道向东北延伸到哈萨克斯坦的海港城市阿克套,与哈萨克的油田相连。 伊萨耶夫指出,“这条故意绕远的输油线是美国极力推动下修建的。西方国家希望借助这条管道来打破俄罗斯对里海石油出口的垄断,同时加强在南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影响力。” 在图的西伯利亚地区下面,伊萨耶夫指着中亚部分神秘地说:“为了与巴杰线展开竞争,俄罗斯除了利用阿新线和巴新线之外,还将充分发挥现有的鄂木斯克(俄罗斯)-巴甫洛达尔-阿塔苏-希姆肯特哈萨克斯坦-卡尔库土库曼斯坦输油管道,以增加里海和中亚地区的石油外运途径。” 据记者了解,上述这条石油线是前苏联时期为了把西伯利亚的石油运往中亚而设计的,要利用它来把里海地区的石油外运,莫非这条输油线可以往返运油?伊萨耶夫笑而不答。 当记者提到俄哈中三个国家的输油管道有没有可能并网时,他立即说,“当然有!据我所知,中哈石油管线从阿特劳到阿拉山口全长也不过2800多公里。第一期工程已经修到了坚吉兹,第二期工程马上又要开始啦,是从阿拉山口到阿塔苏,长1100公里。中哈石油管线修到阿塔苏就已经和鄂木斯克—巴甫洛达尔—阿塔苏—希姆肯特—卡尔库输油线连上了。” “交汇点就在这里!”他用手中的尺子指着示意图上的一个圆圈说,“如果再往西修1250公里,到达坚吉兹,还能同萨马拉的输油线连上呢。” 记者注意到,在中哈石油管线预计经过的地方,早已有人画上了一条虚线。 俄美里海逐“油” 库兹涅采夫教授是著名里海问题专家,他说:“据不完全统计,里海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000亿桶(注:1桶≈158公斤)。当时,勘探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北部的大陆架。未探明的储量有多少?恐怕无人知道。” 据他搜集的资料显示,仅哈萨克斯坦今天所属里海的大陆架,可开采的石油储量就高达44亿吨(注:1吨=6.33桶),俄罗斯所属里海大陆架部分的石油储量不下35亿吨,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之间的阿泽里、奇拉格和久涅什里等大陆架油田的石油储量亦不下50亿吨。 有专家形容说,“苏联解体后,里海突然成了一座没有守卫的宝库。谁有实力,谁就多拿。” 在美国政府的鼓动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美、英、日等国的各大跨国公司蜂拥而至,不惜大把大把地往里海投资。里海沿岸各国理所当然地把石油当成了本国经济腾飞的助推器,纷纷制订了“石油兴国”的发展战略。 俄罗斯为了守住自己的后院财产,正在千方百计地与美国周旋。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也都在借助各种外部势力,快速发展石油经济,提升各自的国力。石油为里海地区带来了财富和幸福,也带来了冲突和碰撞。 久姆里市位于亚美尼亚西北部与土耳其交界处,城后的高山上一年四季笼罩着皑皑白雪。 一大早,郊外的森林中就传来阵阵喊杀声,树枝上的鸟群拍翅惊飞——这是久姆里的俄罗斯驻军在操练。 但是俄亚之间的历史友谊,目前正在受到美国经济诱惑的考验。 久姆里俄军基地一位军官告诉记者,“9.11事件后,美国突然对南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热心起来。打着消灭‘塔利班’的幌子,不仅在这里找到新的战略伙伴(指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还破天荒地在乌兹别克和吉尔吉斯建立起军事基地。” 据这位军官透露,阿塞拜疆可能成为美军部署调整的目的地之一。而且,美国还不顾莫斯科的反对,不久前对亚美尼亚实施了400万美元的军援,并在该国境内举行了北约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军事演习。 俄罗斯显然不想与美国发展成对峙关系。俄罗斯军事分析家库普利杨指出,“莫斯科心里非常明白,为了得到里海的石油,尤其是为了保证巴杰输油线的安全,美国势力已经在中亚扎下了根,要想把美国从本地区赶走是不可能的。所以,俄罗斯急需建立两套安全体系:亚美尼亚作为俄罗斯在南高加索的进攻基地是毫无疑问的,而在中亚则应该集中精力建好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的军事基地,同时提升里海舰队的力量。” 库普利杨认为,提升里海舰队的力量,俄罗斯至少可以向美国和里海其他四国传递一个信号:“开发里海的石油资源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大家必须建立一套游戏规则才行。” 中哈线改变里海格局? “里海犹如熊熊燃烧着的一堆大火。中国能否从这个火堆中得到想要的石油,关键要看中国的灭火技术。不过,从中哈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情况来看,中国似乎已经找到了一条通往里海的道路。”俄罗斯能源战略研究所一位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他介绍,哈萨克斯坦近年来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石油产量增长速度很快。估计在10年之内,其产油能力达到1亿吨不成问题。但是,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内耗比较少,有80%需要出口。 “往哪里出?怎么出?这已经成为制约哈萨克斯坦石油开采业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中哈石油管线二期工程签署,对双方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意义。”这位研究员用赞赏的口吻说。 他解释,此举经济价值在于,哈萨克斯坦不用出家门,就把其生产的部分原油卖给中国。中国炼油企业只要打开伐门,就能取到所需的石油。随着车装船拉的运输环节减少,买卖双方不仅节省下大笔运输费用,还将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其战略意义在于,一旦中哈形成稳定的石油供需伙伴关系,在国际政治事务中自然会保持步调一致的关系,对中亚局势的稳定将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问题研究所玛丽娜博士对中哈石油线的合作则赋予了更加广泛的意义。 “中哈石油管线的合作意义不能仅仅局限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还要放眼于俄罗斯和中亚其他国家。”她表示,“如果中哈线二期工程能够顺利落实,将给俄中石油合作做出样板。” 对安大线的停工,她至今仍觉可惜。她认为,安大线的停工是因为“恐华症”在俄政坛作祟的结果。长期以来,某些学者和专家不顾俄罗斯急需发展经济的现状,不惜放弃中国市场,而大肆推崇“中国威胁论”,使“弱邻思想”在政界比较盛行。 她指出,由于某些政要人物害怕与中国合作,无意之间为俄罗斯石油在中国市场销售,培养起一个竞争对手。如果在今后的俄中能源合作中不接受教训,俄罗斯很可能会丧失中国石油市场。 玛丽娜向记者强调说,“随着中哈石油合作项目的开展,有利于俄罗斯某些政坛要员洗脑。为了不放弃自己在中国石油市场上应得的利益,俄罗斯石油管道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与代表中国利益的中哈线并网,在俄罗斯政坛应该没有阻力。因为这是由俄罗斯石油企业需要销售市场所决定的。只怕哈萨克斯坦会设立障碍,中国企业也会抬高筹码。” “俄罗斯石油管道一旦和中哈线并网成功,预计中哈线的运力将被翻倍地提升,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能达到4000-6000万吨的能力。同时,俄罗斯在远东地区与中国的石油等能源合作项目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受共同利益的驱动,俄中在处理诸多国际事务中将更加密切地合作。”玛丽娜对俄中能源合作充满了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