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新浪财经--行业专题--石油业 > 正文
 
欧佩克两面手法 亚洲五国联手应对全球油价上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9日 14:0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挺 青岛、北京报道

  经历了2003年的低迷后,2004年的全球原油价格开始了如过山车般的狂飙历程。

  谁在推动油价的上涨,谁来对弈这种势力?

E歌时代来临了!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上网实用手册

  欧佩克无能为力?

  今年4月20日,在青岛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石油商贸大会上,来自美、法、德和新加坡投资银行的分析师们当时胸有成竹地宣称,短期油价会上升到“40-45美元”,话音刚落,油价果然应声大涨。

  分析师的底牌之一是4月1日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减产计划。欧佩克的原油产量只占世界原油产量的三分之一多,但拥有的探明资源量却占全球近80%。

  2003年12月1日,欧佩克开始每天减量90万桶,全世界的神经都为之一紧,第一天油价开始上涨,尤其是到今年4月份欧佩克又决定第二次减量后,国际油价开始狂飙——5月7日,纽约市场6月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冲破40美元,达到13年来的最高价40.05美元,但事情还没完。5月24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再度大幅上涨。而此前一周中,这个交易所还创下了41.85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同一天,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7月份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1.66美元,收于每桶38.17美元。

  与一年前相比,纽约市场原油价格上涨了43%,伦敦市场原油价格上涨了45%。

  菲律宾首先提出抗议。5月21日,菲律宾呼吁欧佩克增产降价。

  接着是七国集团(G7)。5月23日,七国集团的财政部长在纽约发表声明,敦促主要产油国增加原油产量,用以平抑油价,以减少世界经济增长滑坡的危险。

  5月21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9届国际能源论坛上,74个生产、消费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代表一致会议通过一份声明,呼吁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共同合作,以保持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

  而据沙特石油部长纳伊米(Ali al-Naimi)介绍,欧佩克和沙特政府对此也是给予了积极的反应:5月17日,沙特政府就表示,如果市场真的有需要的话,沙特可以每天增产250万桶,将原油产量提高到1050万桶,以平抑油价(该国目前日产量配额为763.8万桶)。

  但由于两个成员国缺席会议,欧佩克的非正式会议并没有就产油政策达成协议。为此,国际社会就把希望放在了5月22日举行的第9届国际能源论坛上。

  在能源论坛上,沙特也提出了增产200万桶的提议,但又是由于“两个”欧佩克成员(尼日利亚和科威特)缺席,参加会议的欧佩克成员并未通过增产决定。所以,是否增产的计划又被拖延到6月3日的欧佩克部长会议上进行表决。

  而欧佩克主席普尔诺莫对此发表声明,全球原油需求上升、中东局势不稳和石油投机商趁机炒作等因素都推动了油价走高,欧佩克也想稳定油价,但很多因素都是欧佩克无法控制的。

  欧佩克两面手法的背后

  沙特是欧佩克组织中最大的产油国和最有影响力的成员国。沙特在这一轮涨价过程中,一直是“希望油价回落至一个公平合理的水平”。4月初开始,纳伊米亲自走访了中、日、韩三家用油大国,许诺要降低油价、保证供给,请“放心、继续地多多用油”。

  但法国兴业银行商品研究部负责人Frederic Lasserre博士认为,这只是一种两面手法而已。欧佩克对外宣布减产,国际油价就会往上涨。但私底下,这些产油国都没有减产。“去年12月开始,沙特每次都是在口头上喊减产,但他们从来就没有真实意义上的减产。纳伊米的中、日、韩之行也是这样。表面上是减产,但实际上是在充足地供应三国。”

  德意志银行能源战略分析师Adam Sieminski也认为,沙特在快速多变的张弛游戏中是最佳的灵活玩家。

  欧佩克曾在2000年3月设立22-28美元/桶的价格范围,并表示,如果“一揽子”油价连续20个交易日在28美元/桶以上,欧佩克将增产50万桶/天;而如果“一揽子”油价连续10天在22美元/桶以下,欧佩克将减产50万桶/天。到目前为止,该价格调整机制只使用过一次,那是在2000年10月的时候。

  而“一揽子”油价自去年12月2日以来一直处于28美元/桶的上限之上,但欧佩克并没有依据此原则调整产量。

  “欧佩克提出的22-28美元/桶是心理价格范围,在实际上执行中,可能会是在25-32美元之间。甚至心里想着的是越高越好。”Frederic Lasserre博士介绍,“你看一旦油价靠近22美元的时候,他们早就放话出来,要怎么怎么干扰了。但在油价超过28美元的时候,他们一点也没有很紧张的样子。”

  而欧佩克这样做是事出有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亚洲国家普遍减少了对石油的进口需求。而在1998年的时候,纳伊米错误地估计了危机的复苏速度,提议增加产量,结果导致市场供应严重过剩,这一年年平均价格水平为12美元/桶,最低点仅9美元/桶。

  Frederic Lasserre博士认为,“跌到9美元/桶,是所有国家都承受不了的。沙特整个国家的财政依赖石油,加上各种社会的、政治的成本,基本上要达到16-18美元/桶。沙特等国家曾经雄心勃勃地设计了一大堆转型产业发展计划,想重组经济,开发其它产业,但20年过去了,基本上没有看到一个产油国成功转型,还是回到依赖油的老路上。他们的投资基本上是颗粒无收,但人口又在不断增长。所以,这些产油国都有很大的压力,也导致国内有长期维持高油价的愿望。”

  上涨路径

  但光有欧佩克还不行,还得有操盘手配合,油价才能飙升。

  国际原油有现货和期货两种交易产品,而期货“发现价格”的特性,使得其对国际原油市场有影响定价的作用。

  而期货的保证金制度,也使得玩家们可以用数百亿美元的资金就可以控制上千亿美元的交易。据估计,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交易总量的3成,其余均为套利者。

  据德意志银行的分析资料表明,在过去两年中,世界原油交易中的投机活动增加了一倍。

  而进入2004年,汇率特别是低利率和疲软美元以及低迷股市都使股市和汇市回报缩水,导致对冲基金、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和部分投资者云集于国际石油市场投机炒作、国际原油库存的持续下降、伊拉克政局久久不能稳定以及“中国因素”都成了国际炒家们的投机题材。再加上欧佩克的有意无意的配合。使得供需基本面的情况被抛到一边没人理。德意志银行北京办事处副总裁江涛也感慨:这一次涨价最大的变化是“商品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流动已经不再是商品价格的主要驱动力了”。

  原油库存的变化是此次原油上涨中一直被反复强调的一个因素。法国兴业银行能源风险管理部陈浩解释:“从最近几年来看,长线的库存是一直在走低的。其中有产业重组、大公司合并的因素。大公司合并后就没有必要维持过去的库存,因为库存是要占用公司成本的。而现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也越来越强了。这些因素的综合,库存的水位不断下降。”

  “库存起蓄水池的作用,现在,这其中的水越来越少。所以,市场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价格就会激烈波动。”陈浩说。

  同时,“全球的经济实体都进入拼命喝油的阶段,但油却越来越难采。新闻媒体的宣传又人为地放大了这种气氛,这种气氛又反过来推动了油价的上涨。”陈浩说。

  据国际能源署石油工业和市场部门首席分析员Antoine Halff介绍,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04年前3个月的原油进口量达3014万吨,较上年同期飙升35.7%。这都加深了市场的这种判断。

  “本来美国是不着急的,它是一个成熟的经济体,一般不会有大起大落的需求变化。但一看中国在抢油,他们也紧张了。日本也是这样子,日本的经济增长甚至是在下降的。看见中国在抢,所以也抢,甚至要不惜代价地把俄罗斯的油抢过去。这样一来,从众心理使得各方都在抢油,油价也就上来了。”

  而在欧佩克和基金经理们的说辞中,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伊拉克的局势不稳定。中石化总裁王基铭也认为原因之一是“一个重要原油供应渠道——伊拉克,在战争结束后仍迟迟未恢复正常的原油供给”。

  这就形成了“恐怖溢价”的心理现象。

  亚洲五国联手度“油”关

  国际油价的上涨正对亚洲各国产生影响:5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悄然间大幅调高了国内柴油的零售中准价——而就在2个月前,国内汽油的价格已经提升了8%。

  国际能源署最近的一份调查研究表明:每桶35美元的油价将导致世界30个最大的经济体增长减缓0.4%,通货膨胀上升0.5%,并使失业人数增加。

  5月24日,欧佩克减产的动议再次流产。在本次国际能源论坛结束后,因为对于油价急升提高了警惕心,日本、中国、印度、韩国与菲律宾亚洲五大石油消费国单独进行了会谈并签署了一份协议。五国政府同意联手合作处理这项危及亚洲地区经济命脉的问题。各方已经定期会面,以加强亚洲区的能源合作,以免于受供应短缺或是价格急涨的威胁。

  同时,五个国家政府将在随后进行举行专门的谈判,讨论亚洲石油保险费用、联合石油储备以及能源的环境规范等各种合作的细节问题。

  而在此前的5月中旬,在马尼拉召开的第2届亚洲合作对话会上,菲律宾还提议建立地区石油储备,并得到其他21个成员国的一致赞同。此外,与会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要在石油数据共享和紧急准备方面进行合作,以便今后在石油因国际局势动荡而产量下降、价格上涨时保证满足地区需求。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油价上涨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