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目光投向印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6日 16:54 南风窗 | |||||||||
本刊特约撰稿人 庞中英 发自印度新德里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民主实践 顶着南亚盛夏的骄阳,2004年4月下旬,我在印度访问了两周。抵达新德里后,笔者先到印度政府新闻办公室办理了一个临时记者证,以便观察正在举行的印度第14届国会选举
印度全国计有5000多家日报、1.6万家周报,媒体属于真正的“第四大力量”,多数对政府起到批评和监督态度,这一点一直作为印度民主具有“无限活力”的标志。最近,印度的报纸和电视主要报道如火如荼的大选事务。为了更好地了解总体选举情况,读报和看电视就成为我每天的第一项工作。 印度的选举号称“马拉松选举”,持续3周,从4月20日开始,到5月10日结束,印度全国的选区分批投票。印度有6.75亿选民走向电子投票箱,其中70%的选民在乡村。印度人均收入600美元左右。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的贫穷人口有5.3亿。印度成年人的一半是文盲。 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民主实践,人力、物力和金钱花费巨大。各政党推出的候选人激烈争夺545个议会席位。在5月13日出选举结果前,多数人认为由于印度经济目前的良好态势和印巴之间的和平进程,将使印度人民党联合政府再度获胜。 瓦杰帕伊的印度人民党领导着一个全国民主联盟,其改革开放的政策受到印度国内和国际上的广泛赞扬。印度似乎正在走出独立以来长期存在的发展徘徊局面,向着一个新兴大国的方向发展。 印度最近5年的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8%,预期今后20年仍将保持这个速度。印度人民党的政策和“老天爷”的帮忙是这一经济奇迹出现的原因。近几年,南亚的风调雨顺对印度农业生产连年增长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印度人民党的政治口号是“让印度闪光”(shining India)。虽然印度仍然存在着惊人的贫困现象,但是印度经济增长的势头确实能感受到的。比如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使用手机。印度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竟高过10%,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印度的外汇存底已突破1000亿大关。位于班加罗尔和海德拉巴德的一系列印度信息技术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级的跨国公司。 这次选举主要在印度人民党与印度国大党之间开展。两党相互攻击,激烈争夺选民。譬如印度人民党极力团结印度人口中的1.5亿穆斯林(这个数量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二位),而印度国大党也利用人民党的印度教背景来极力争取穆斯林选民。 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态势良好的和平进程是人民党在大选中取胜的一个资本。2002年前后,印巴关系一度到了最紧张的时刻,许多观察家预测它们之间将爆发核大战。笔者当时著文据理反驳了这种观点。从1998年以来,印度人民党政府一直主张与巴基斯坦和解,推动两国和平进程。这当然是不容易的,但方向一直不变,也不断取得了进展。即使棘手的克什米尔问题,也展现了一些希望。印度巴基斯坦的和解是核时代国际政治的必然。正如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指出的那样,印巴核战争将是人类的大屠杀。印巴和平谈判在2004年2月已经启动。印度大选结束后,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和平谈判将会有更多实质性的行动。 印巴两国人民都渴望和平。我在著名的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采访大学生,他们多数希望和平解决与巴基斯坦的分歧。两国棒球队举行了14年来第一次正式比赛。印巴两国成千上万人观看了这一超越他们之间政治仇恨的比赛。比赛的输赢并不重要。印巴多数人希望用投票而不是子弹来解决分歧。 印度民主是真正的“大众民主”和“功能民主”。选举,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都很大。对中国来说,也许是印度的民主而非美国的民主更值得学习。道理很简单,尽管中国人对美国而非对印度更有兴趣,但是,恰恰是中国与印度的相似性远多过与美国的相似性。在一个传统社会和习惯存在、人口巨大、族群和宗教多样、教育程度差异、地区不同的印度,居然能成功地普及和实现直接民主—现代民主在印度扎根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印度民主的例子说明,民主并不因为经济发展程度低下、文盲人口巨大、社会多样性突出而不能发挥作用。正好相反,假如说,印度这个国家没有民主,我们很难想象它现在是怎样一个状态。也许,一个没有民主的印度与非洲比比皆是的失败(失败中)国家差不多。半个多世纪以来,民主治理使印度保持了持续的社会稳定。今天,国际上普遍把印度当作是“稳定政体”的榜样。这一点正是印度的一个重要的国际“比较优势”。 印度模式VS中国模式 今天,几乎大多数亚洲国家,在对付中国的时候,都有可能使用它手中得意的“民主”牌。印度也不例外。印度在国际社会不断强调它区别于中国的“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形象,国际社会也公认印度的这个地位。相反,由于中国民主化起步晚,注定要走很长的路,在这方面暂时无法取代印度,尽管中国的人口比印度多3亿。 印度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当然不会如美国或者欧洲那样公开、强烈地打“民主”牌,但两国的政治差异,终究是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障碍。当一些人在谈论中国高速经济发展所创造的“中国模式”时,我接触到的一些印度官员、学者和经济界人士却不以为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不要“中国模式”,而只想创造自己的“印度模式”。所谓“印度模式”,印度产业联合会高级顾问JAYANTA ROY博士告诉我,这主要表现在印度经济发展的依赖力量主要不是外资和外贸,而是依靠多数印度人的聪明才智,印度自身的产业发展,教育改革和普及,培养下一代,例如在IT行业就是如此。印度也不能让成千上万的农民失去土地而转化为城市失业大军。尼赫鲁大学一个学生告诉我,也许印度模式和中国模式的区别是,在民主化之下的经济发展中,普通人更容易从中受益。 在来印度访问前,在印度驻华使馆得到最新的《今日印度》杂志,上面有印度总理和印度外交部长的讲话。他们讲话的核心是,为印度最近几年军事现代化而辩护,说印度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这让我想到中国最近提出的“和平崛起”口号。我们一些学者以为世界上没有“和平崛起”的大国实例。其实,当代的印度就是一个。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印度挥洒自如地运用其“民主”牌,世界上没有出现因为印度崛起而导致的普遍“印度威胁论”,与中国崛起伴随着普遍的“中国威胁论”非常不同。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 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他的人民党一直指责尼赫鲁主义和印度国大党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政策”,认为这是印度独立后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在印度人民党执政的短短5年间,他们在不断反思印度为什么落后。他们认为,国大党政府广泛采取国有化政策,“目的是为了控制一切而不是提高效率”,“加强最大限度的经济限制的观念极大地伤害了整个国家”,结果,印度独立以后基本上没有多少大的发展。 印度人民党的过去成功原因之一与其说是自身的成功,不如说是最大反对党国大党及其同盟的不争气。印度国大党,这个有着119年辉煌历史的世界著名政党,曾经产生了诸如尼赫鲁、英迪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这样的杰出的政治家,但国大党在印度内外变化的环境下没有成功及时转型,不能有效地动员普通选民的广泛支持。这个党目前仅靠拉吉夫的遗霜索尼亚·甘地的魅力在苦苦支撑。国大党显然无法提出比人民党更高明的政策纲领,它在这次选举中提出的许多目标与人民党大同小异。国大党的衰落,必然使印度人民党继续坐大,至少未来10年的印度政局仍将是印度人民党的天下。 印度国大党长期排斥市场经济,国营计划经济占据重要地位。甘地式的社会主义思想固然有利于社会在低水平上的公平,但却不利于刺激印度经济发展。在印度独立后的50多年中,国大党竟执政长达44年。在90年代前的30多年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才3.6%;尤其是在70年代,经济增长才0.8%。印度经济的大踏步发展,可以说是在人民党执政之后才真正开始的。 瓦杰帕伊总理是印度当代深受欢迎的民族主义政治家,他一直主张印度根本的变革,与以前的传统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告别,清除印度崛起道路上的“观念绊脚石”,加快印度的发展。不过,他知道,作为民主国家,这样的变革并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不得不谨慎地按照民主的程序逐步推出改革政策。 印度经济界最权威的机构──印度产业联合会的干事斯里尼瓦桑(N.Srinivasan)博士在一间宽敞的会议室向我介绍了印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面对的艰巨挑战和可能的未来。他说,把印度发展成为世界上一个大的经济体,已经是印度全国上下的“政治共识”。在这点上没有疑问,即使国大党和它的联盟在这次选举中再次上台,印度也要加快改革和发展。对印度来说,不是加快不加快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最近,印度产业联合会为此组织了一些重要的会议来讨论“印度的明天”。看得出来,现在印度上下,都洋溢着一种锐意进取、乐观向上、勤奋苦干、抱负远大的良好气氛。 在南亚的盛夏,我的走马观花经历告诉我,不能只看到印度大面积贫困的现象,而要充分估计到印度正在释放的发展潜力。印度的一系列地区、部门、行业都具有发展的广阔空间。政治上,印度没有民主化的问题,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民主政体。如果一旦转变经济政策观念,印度的明天可能是跳跃式成长的。瓦杰帕伊总理把印度的落后看成是经济方面观念、政策和体制的落后,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其实,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成功改革和发展也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的。有意思的是,印度如今也在清除“观念绊脚石”。 把目光投向印度 最近一段时间,在世界各地一系列讨论亚洲问题的重要国际会议上,印度和南亚的经济前景总是能成为会议的一个焦点话题。4月5日,美国著名的威廉斯堡国际会议(Williamsburg Conference)首次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会议,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亚洲和美国、欧洲的许多著名学者和政府官员参加。与会者对印度的发展和存在问题、中国与印度在亚洲的影响力的比较有着浓厚的兴趣。 顺便一提印度的社会科学研究。印度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看上去没有中国的物质条件好,即使是代表着20世纪印度精神的著名的尼赫鲁大学,物质条件贫乏得让我吃惊。但是,他们出版的著作和论文、举行的国际会议却是有影响的和规范的。除去他们的论著是用国际通用的英文外,我觉得,印度社会科学研究更务实和更科学,他们把一系列与印度和印度人相关的问题当作研究的重点,采取独立的和批评性的思考方式。在国内问题上,印度学者主要研究印度政治稳定和政治改革(包括宪法修改问题)、经济发展的环境、减少政府干预、人口政策、环境政策、人口分布与其政治代表性、骚动不安的印度东北部自治、良治和社会公正、贫困和文盲、传染性疾病控制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而在国际问题上,他们主要研究印度在南亚的利益和战略、印度在中东和中亚问题上的作用、印度与其它大国的关系(特别是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印度的能源供应安全、印度核遏制力量、核武器时代南亚的低烈度冲突、亚洲贸易和投资的地区化安排、印度与东南亚的关系等。 在写这篇文章时得悉,世界银行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发表了2004年世界发展指数(DI)。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27780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104140亿)、中国(57920亿)、日本(34810亿)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印度的目标是通过创新增强竞争力,争取在2020年前后成为相对意义上的“发达国家”。 印度的改革、发展对它的邻国──中国的影响和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当印度人对中国的兴趣有增无减时,中国人是否也应该更多和更客观地了解我们这个伟大邻国的经验? 本刊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未经《南风窗》同意任何报刊及网站不得转载,本刊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如需转载,请与南风窗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