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复苏 美国继续充当火车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6日 08:31 中国经济时报 | ||||||||||
-邹新 马素红 范瑞星 2004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沿袭2003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复苏势头,进入新一轮更为稳定的复苏。其主要特点:一是总体经济复苏更为有力,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进入稳定增长;二是在三大经济体中,美国在带动全球经济复苏中扮演重要角色,欧元区的经济复苏缓慢,日本经济复苏形势不断好转;三是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高于世
美国经济复苏基础加固,继续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一季度,美国经济运行良好,主要表现:一是供需两旺。2004年前3个月的ISM(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分别为63.6、61.4、62.5,已连续5个月超过60,表示美国制造业正持续扩张。而商品零售额从1月略降0.003%后转为加速增长,3月份美国商品零售额经季节性调整后为3330.1亿美元,环比增长1.8%,创下去年3月以来的最大增幅。二是减税计划对刺激个人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增长起到明显效果。在政府削减个人所得税和对公务员及军事人员加薪措施的刺激下,美国1、2月个人收入环比增长率分别达0.2%和0.4%,个人消费支出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4%和0.2%。三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出现全面上涨,通缩压力降低。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升0.5%,核心CPI上升0.4%,均超过预期,其中核心CPI创2001年11月以来的最高涨幅。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最近发表讲话,认为美国经济已走出通缩威胁。 但美国经济复苏仍面临较大风险,主要集中在就业、财政赤字和能源价格上涨几个方面。首先,就业形势的不明朗影响消费者信心。制造业产值的迅速增加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就业职位增加,今年1、2月美国失业率均为5.6%,就业人数增长停滞不前。3月就业实现突破,非农就业人数净增加30.8万人,达到自2000年以来最大的增长幅度,但由于有17.9万人开始找工作,3月失业率微升至5.7%。尽管3月美国就业数据超过预期,但美国就业是否出现根本性和长期性的转变尚不明朗,这是导致消费者信心不振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会议委员会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月的96.4猛降到2月的88.5后,3月又略降至88.3,表明消费者对经济形势和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其次,巨额财政赤字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一大潜在风险。布什政府于今年2月公布的报告显示,2004年联邦财政赤字将高达创纪录的5210亿美元,减税、增加支出、周期性因素以及上世纪90年代末泡沫破裂后税收收入减少是造成美国财政赤字屡创新高的原因。再次,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走势将对美国经济复苏造成不利影响。今年年初以来,国际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这将有可能阻碍美国的经济增长。 欧元区经济面临多重困难,经济复苏缓慢 欧元区一季度经济增长有起色,制造业的扩张和低通胀水平对经济复苏有利。首先,制造业复苏势头明显。2月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与1月持平于52.5,3月升至53.3,PMI连续7个月出现增长,说明欧元区制造业复苏势头较强。其次,通胀率保持低水平。欧元区3月份通胀率为1.6%,连续第三个月低于欧洲央行设定的“接近但低于2%”的目标(1、2月通胀率分别为1.9%和1.6%),表明欧元区投资和消费趋于稳定,物价上涨水平对整体经济运行有利。 但相对于美日等发达经济体来说,欧元区经济复苏面临很多困难。第一,半数成员国财政赤字超标。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半数以上的欧元区成员国财政赤字已经或即将超过《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占GDP3%″的上限,欧盟已对财政赤字超标的部分国家发出处罚警告。第二,失业率居高不下使消费需求难以启动。欧元区今年2月份的失业率经季节性调整后仍为8.8%,已连续15个月保持不变,只略低于3年多来的最高点8.9%。欧元区国家失业率难以下降的原因在于经济复苏缓慢,加之其就业市场缺乏弹性,难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高失业率导致欧元区消费需求难以持续走高,1月份欧元区零售销售月率上升2.4%后,2月又下降了0.8%。第三,欧元汇率走高削弱了出口的带动作用。长期处于强势的欧元不利于提升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削弱了欧元区的出口增长,使内需不足的经济雪上加霜。 日本经济复苏态势良好,通缩压力使加速增长悬念犹存 2月份,日本景气指数值为88.9%,连续10个月超过了表示景气与否的50%的分界线。日本经济走好的具体表现:一是出口尤其是对中国出口的有力增长带动了日本经济复苏。日本1月份清关后贸易盈余较上年同期增长393.4%,1月份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11.3%。2月经常账户盈余较去年同期增加46.2%,至2.157兆日元(约203亿美元)。强劲增长的出口是日本经济复苏的支柱。二是工业产出较快增长。2004年1月,日本工业产出环比劲增3.3%,2月工业产出初值虽比1月下降了3.7%?但日本经济产业省乐观预测3、4月份的制造业产出将分别增长0.5%和4.2%,这表明工业产出在新的财年中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三是就业趋稳,消费支出呈现上升迹象。日本1、2月失业率持平于5%,其中2月失业人数同比减少19万。就业趋于稳定对提升消费者信心起到了较大作用,日本消费支出继去年第四季度环比上升1.2%后,于1月份再度增长0.8%。东京2月份百货店销售年率增长0.3%,为27个月来首见。消费支出出现上升表明日本经济复苏已反馈到内需方面,而内需增长反过来又对经济复苏起到推动作用。 虽然日本经济复苏的乐观状况已经超出日本政府的预期,但GDP平减物价指数连续25个季度下跌,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5年半以来基本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说明日本通缩压力未减,经济增长因此仍有悬念。 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年初以来,虽然在众多亚洲国家和地区暴发的禽流感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家禽养殖及加工和贸易等相关行业受到冲击,但在总体外需继续转强、内需较旺的带动下,亚洲经济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势头。 从各国已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来看,一季度新加坡GDP较上年同比增长7.3%,为2000年第四季以来的最高同比增长速度,印度尼西亚一季度经济增长4.8%。 亚洲地区经济走强的表现和原因:首先,得益于美日经济的复苏,尤其是国际市场电子产品需求增加,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逐渐恢复了较快增长。今年头两个月,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的出口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7%、19.6%和5.8%。新加坡的非石油类出口继1月份同比增加2.7%后,2月份猛增了25.7%。其次,亚洲区域内贸易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拉动下保持了活跃势头。2003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增长了约40%,达782.5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从东盟国家的进口额为473.25亿美元,增长率约50%。今年1月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早期收获”方案正式实施,这将进一步推动亚洲区域内贸易增长,提高亚洲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再次,在全球经济形势逐渐改善的情况下,亚洲地区的消费和投资信心开始恢复和增强,特别是私人消费。例如,2003年因消费和投资不振,韩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由2002年的7%放慢到3.1%。但今年以来,企业设备投资和私人消费开支开始回升。2月份,韩国的企业设备投资同比增长了2.1%,为过去8个月来首次增长;批发、零售业销售同比增长了2.4%,扭转了过去12个月来持续萎缩的局面。泰国2月份的私人消费和投资同比分别增长了4.4%和23.2%。此外,在出口与内需的带动下,亚洲许多国家的工业生产出现了强劲的复苏势头。新加坡第一季制造业同比大幅增长14.5%,越南一季度的工业生产同比增长了15.6%。马来西亚1月份的工业生产同比增长了16.7%。韩国和泰国头两个月的工业生产也分别同比增长了10.5%和13.7%。 亚洲经济虽然前景乐观,但仍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第一,如果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居高不下或进一步攀升,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的亚洲经济将受到冲击。第二,全球和地区恐怖袭击和恐怖威胁依然存在,消费和投资信心较为脆弱。第三,一些工业化国家的经常项目与财政失衡问题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出现动荡。第四,随着经济的再次升温,亚洲地区面临的通胀风险开始增大,泰国和菲律宾等国近期都出现了价格加速上涨的势头。尽管有如上不确定因素,从总体上看,只要不发生大的意外,亚洲经济今年将继续向好。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