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外贸获护身符 欧盟何时认可中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0日 08:07 中国青年报 | ||||||||||
继新西兰14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从而使“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在发达国家中实现了“零”的突破后,16日,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在上海关于“欧盟将于今年6月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有个初步判断”的一番讲话,再次引起了各界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浓厚兴趣。究竟是什么使“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牵动了那么多中国人的心?像欧盟这样的世界经济巨头到底何时能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连日来,记者对欧盟官员以及有关专家进行了追踪采访。
“地位”问题让企业受损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的争论由来已久。尽管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所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但欧盟、美国等世界经济巨头一直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1998年,欧盟对华贸易政策开始出现一些变化,它宣布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取消,但仍将中国视为“市场转型经济国家”,从而允许中国企业在个案中“抗辩”市场经济地位,“逐个”获得市场经济待遇。实际上,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仍未被欧盟认可。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未获欧盟承认,因此,欧盟在判定中国商品是否以低于成本价在其境内倾销时,不是以某类产品在中国国内的价格为参照,而是要以其他类似国家的同类产品价格为参照。由于选取的“第三国”与中国具体情况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可比性,欧盟在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公平性。这大大影响了中国公司在应付反倾销指控时的自卫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彩电在1993年之前年出口欧盟100万台以上,但1993年欧盟开始对中国彩电进行“反倾销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欧盟选取的“参照国”是新加坡,而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20倍以上。在“不公平”的参照之下,中国彩电被判定为“倾销”。几年之后,中国彩电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丧失殆尽。专家指出,“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成了中国企业应付反倾销指控的“拦路虎”。 近年来中欧贸易关系迅速拉近。目前,中欧贸易总额已经超过1000亿欧元,欧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5月1日扩为25国之后,欧盟将跃升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欧盟反倾销的“重灾区”。据商务部提供的数字,自1979年我国遭遇第一起反倾销案以来,至今欧盟对华共提起近百起反倾销调查,对华产品立案总数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影响我国出口金额约40多亿美元,涉案产品基本涵盖对欧出口的所有领域。 “地位”问题何时解决 欧盟委员会对外贸易委员拉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欧盟委员会对外贸易总司目前正在技术层面对中国的市场经济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不过,首先要指出的一点是,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经贸领域的评估,还没有把这个议题提升到政治、外交层面。” 拉米的首席发言人冈萨雷斯女士向记者透露,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诉求,欧盟曾于去年向中方索要“中国市场经济状况的基础文件”。去年底,中方向欧盟提供了文件的第一稿。欧盟在对该材料进行审议评估之后,再次向中方提出了“一长串”问题清单,要求中国对此作出陈述。冈萨雷斯女士说,两个星期前,欧盟接到了中方发过来的答复,这份文件“非常之厚”。欧盟作出的最终决定将以此文件为基础。 欧盟是否会如普罗迪所说,在6月30日以前宣布决定?这个决定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欧盟官员对此不愿明确回答。不过,拉米本人对记者强调说,如果经审议,认定中国确实符合市场经济条件,欧盟委员会将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作出一个最初的肯定判断,然后再把这一结果提交欧盟理事会批准通过,从而使欧盟在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过程中,适用市场经济国家的有关程序。 他说:“欧盟在对中国市场经济状况的技术分析中,要考察的因素有国有行业的规模、国家行政手段介入市场的状况等等。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是,欧盟要审查在金融信贷及保险领域中受国家干预的程度。另外,欧盟还要审查中国是否谨遵产品成本和价格由市场决定的规则,只有满足了上述条件,欧盟才能令人信服地向各成员国表态:好了!中国应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中欧贸易专家告诉记者,按照欧盟委员会的程序,6月30日只是欧盟审议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第一阶段”的时限。在这个阶段里,欧盟委员会将完成“技术评估”,在技术层面作一个“初步”的结论,但这一结论“并没有上升到决策过程”,因为欧盟委员会并不能代表欧盟理事会。 不过,这位专家也认为,虽然当拉米代表欧盟委员会宣布这一“技术结论”时并不能代表欧盟理事会的决议,但他宣布结论前应该兼顾到欧盟成员国的利益、欧盟行业利益以及欧盟官方的意见。因此这一结论会比较准确地反映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基调”。 解决问题障碍重重 虽然欧盟委员会作结论有了一个时限,与“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一样,欧盟要最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仍然面临很多障碍。 欧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从技术角度看,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欧盟认为中国一些商品的生产和价格有较为严重的政府干预现象,比如一些资源类商品。其次,政府对很多由于经营不善而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大型企业变相扶持,通过政令“非市场”地免掉了它们所负的债务。第三,从1998年欧盟开始对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状况”逐个审核到现在,仍然只有50%左右的企业被认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这些对中国整体的市场经济地位有不小的影响。 他说,从决策层面讲,欧盟在此问题上的决策面临着来自产业界和成员国的双重压力。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各国不得不寻求其他更为有效的“保护”措施,“反倾销”就是一种被世界贸易组织认可的变相保护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将意味着中国对“反倾销”的应付能力大大增强,也意味着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可能会有所增加。 目前,欧盟对华的贸易赤字已达到550亿欧元,如果继续增加,来自欧盟产业界和成员国的压力必定会增强。 分析人士指出,政治因素也是影响欧盟决策的因素之一。最为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俄罗斯。虽然许多人认为,中国的经济自由化指数远远领先于俄罗斯,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也好于俄罗斯,而且俄罗斯甚至不是世贸组织成员,但欧盟却于2002年正式承认了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 “地位认可”意义重大 这位中欧贸易专家认为,欧盟“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的积极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从宏观角度来讲,欧盟作为世界最为重要的经济巨头之一,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美国等其他国家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这意味着,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成就获得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承认。这已经不仅仅是贸易领域的问题,而且对国际政治和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大有裨益。其次,从技术层面来讲,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将有利于中国对欧盟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它意味着欧盟对中国商品的成本计算更加准确,对中国企业的“倾销”调查更加“透明、可操作和公平”,中国企业的自卫能力因此得到加强,由此带动中欧贸易的健康发展。 (记者 杨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