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因石油更密切 能源合作双赢的前景可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1日 11:32 《财经时报》 | ||||||||||
俄专家认为,一旦俄政府明确认识到与中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美好前景,就会动用一切力量来保证合作;但相反也会以此来制约对华的能源合作,使中国石油公司在俄罗斯的每一步都可能步履维艰 本报特约记者 赵国楠、姚望 发自莫斯科
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不久前再次高票当选,开始第二任任期。而俄政府新近制定的《国家经济发展纲要》,对普京第二任总统任期内俄经济增长,做出了两个大相径庭的预测,预测结果的迥异是因为存在着对世界石油价格高低两个模型的分析预测。 按照这个发展纲要,如果未来油价处于22—24美元的低水平,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将只有4%左右;如果俄罗斯想实现预期中的GDP年增长7%的目标,石油价格必须稳定在每桶26-28美元的水平。 欧佩克预测,未来几年内的石油价格将会稳定在24-28美元之间,未来十年内石油价格将稳定在高价格水平上,这使多数经济学家对俄罗斯实现其经济复兴计划持有更乐观的态度,而这种乐观的最大理由是中国市场给予的。 双赢的背景 根据国际能源协会(EIO)的预测,中国石油消费量的增加将占世界新增能源需求的1/3,并使国际石油价格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目前中国每天的石油进口量已达200万桶,每年消耗的石油有40%依靠进口。按照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的预计,到2020年,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将达到4.5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60%,这与美国目前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相当(美国目前的水平为58%)。 届时中国将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而俄罗斯则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和领土最大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 俄罗斯最具权威的《观察家》杂志近日发表评论性文章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俄的经济增长都是建立在石油基础之上的,双方在这一领域有彼此最大的利益契合点,俄罗斯的石油可以保证中国的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动力,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石油消费量的增加,则使得石油稳定在一定的高水平价格上,保证了俄罗斯经济发展速度。这好比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关系,澳大利亚的石油等原料保证了日本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原材料,且两国至今仍因此而共同受益。 这篇文章同时认为,“中俄两国地理上的毗邻性,为两国的石油贸易带来天然便利,从西伯利亚到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在经济上已被证明具有极大优势,尽管管道的最终走向目前仍充满变数,但俄罗斯通过铁路向中国输送石油这一消息,再次证明了俄罗斯政府是灵活务实地处理中俄能源合作问题的,是希望近一步加强两国石油合作的信号”。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康斯坦丁.瓦洛诺夫对《财经时报》表示,目前俄罗斯的石油企业基本上控制在私人手中,政府所能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对开采许可证的管理和税收来间接调控石油企业。 但“俄罗斯极有可能在管理模式上借鉴挪威,特别是俄政府可能会利用行政或者经济手段重新控制俄罗斯的石油企业”,瓦洛诺夫说,最近几个月的一系列事件,已经显示出俄政府和普京要把石油部门牢牢掌控在自己手心的决心。 俄罗斯最大的投资集团Nikoyill Capital的投资部经理瓦洛宁向《财经时报》分析说,这种趋势对中国会有两种影响:“一旦俄罗斯政府明确认识到与中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美好前景,就会动用一切力量来保证合作;但相反也会以此来制约对华的能源合作,使中国石油公司在俄罗斯的每一步都可能步履维艰”。 中国公司在俄策略 在俄的中石油工作人员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2002年12月那一幕:在竞拍收购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股权的最后一刻,中石油被迫退出了竞争,其主要原因被认为是俄对“国家安全”的担忧。据了解,当时对中石油参加竞标收购斯拉夫公司,俄政界争吵激烈,俄国会更是通过议案,反对俄将实行私有化的国有公司股出售给外国公司。 尽管中石油败走斯拉夫石油公司被认为是俄罗斯行政干预的结果,给自由竞争加上了否定的色彩,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中石油在策略和方式上也是有所欠缺的。 当时俄罗斯媒体渲染最多的便是“中石油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此单交易只会对中国单边有利”。波士顿咨询公司莫斯科分公司的分析家亚力山大.杰宁对《财经时报》指出:“在一些俄罗斯人眼中,国有背景的中石油不是完全意义上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公司,而是为了完成国家一定使命的机器。收购斯拉夫石油的目的,就是把俄罗斯的石油运到中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斯拉夫石油公司最终只以18亿美元卖给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但据俄罗斯《金融时报》的报道,西伯利亚公司为了使自己收购斯拉夫公司后更好地利用大为扩充的原油产量,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元改建和扩建位于远东地区的几个大型石化工厂,以改变自己只依靠原油出口这样单一的模式,由此也提高了当地就业率,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不是一次性多卖些美元所能相提并论的。 有消息称,英国的BP曾在招标前建议,与中石油联合收购斯拉夫石油,但中石油没有接受这一建议。之后,BP成功地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并在俄罗斯站稳了脚跟。俄罗斯最有影响力的经济杂志《商业周刊》对此评论说BP的经验应该值得中石油借鉴。在俄罗斯这样一个商业环境比较复杂的国家,特别是在能源这样的战略领域里投资,最好的方式是寻找一个有力的本地合作伙伴联合行动,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合作方现有的各种资源,也能从一定的程度上摆脱受本国政府过多指令影响的印象。 近年来,俄罗斯正在变单一的原油出口结构,开始增加对石油产品的深加工能力,由此提高利润率,带动相关产业。对此,不久前,国内某财经媒体提出中国石油公司在俄应采取“放弃中心,抢占两厢”的收购策略,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驻俄罗斯石油专家表示了不同看法。 他认为,中方应当采取包抄两翼、制约核心的策略,即针对俄罗斯石油的战略转移重点,利用俄罗斯急于调整结构的状况,积极参与俄罗斯石油的深度合作。 目前,俄罗斯一批石油加工企业等待资金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如果我们的石油企业能够与俄罗斯合作方先把目标放在这些石化企业的控制上,就等于控制了一个个石油管道的终端。 特别是在俄罗斯现有环境下,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能源企业之间的错综复杂的互相持股像一个巨大的无形之网,把既有冲突又有合作的各方连接起来。如果我们的石油企业能够成为其中的链条,深入俄罗斯石油领域的内部,那我们就可以在未来的中俄石油合作上有更大的发言权。这位专家认为,这种曲线控制油田的策略才是一个方向。 中俄经贸合作的战略位次 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亚辛曾说:“俄罗斯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它的一举一动都会牵扯世界石油的神经,影响国际能源问题的走势。”他甚至将俄罗斯石油战略总结为“坐拥其城,静观其变”和“以我为主”。 俄罗斯《观察家》杂志的主编法捷耶夫近日对普京第二任期内石油走向发表评论指出:“石油是普京施展其富国强兵的重要资金来源,石油外交更是普京打造新时代俄罗斯外交空间的王牌,从普京的第二任政府班子可以看出,‘双头鹰’的俄罗斯将要朝西望,全力优先发展对欧盟的关系。” 欧洲是俄罗斯能源的传统出口市场,欧盟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中分别有16%和41%来源于俄罗斯。俄欧经济关系在俄对外经济排位中仅次于美国,普京已明确将建立俄欧统一经济空间确定为“俄在欧洲方向的主要任务”,当前的工作重点也是加速与欧盟的全面合作,尽快实现与欧盟的“大欧洲”计划。 虽然普京去年访华期间依旧阐明其“积极拓展双边经贸合作是俄优先考虑的问题”的立场,但有分析人士认为,中俄经贸合作对俄经济所能发挥的能量,尚不足以被俄摆到“优先考虑”的位置,它在俄对外经济政策考量中的位次居美、欧及独联体之后。 也有专家提出,中俄同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吸引投资上是竞争对手。目前,俄罗斯的外资结构以欧盟为主,俄罗斯希望能够利用石油合作换取对方的对其国内基础设施、工业生产的投资,所以俄欧之间的合作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角度都是最大化的,比之对华合作也更具有优先地位。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会加大中国投资俄罗斯石油开采领域的难度。而且,中俄之间的合作,还存在着日本金元和美国大棒的围堵。 (本报记者 鲍迪克 对此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