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中国石油海外扩张之路 > 正文
 
美元贬值能源需求升温 国际石油价格狂飙不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02日 14:32 扬子晚报

  油价近期再次成为国人最为关注的话题,伴随着国际油价的一涨再涨,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发出《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决定适当提高汽油价格。而在国际市场上,自2002年1月的新一轮升势开始,美国原油价格已从平均不足20美元/桶上涨到2004年2月平均34.74美元/桶,3月19日NYMEX4月期轻质油期价更在盘中创出38.5美元/桶的新高。固然,油价的持续上涨与欧佩克这一世界最主要石油输出主体可能实施的减产有关,但笔者认为这并非全部原因,油价走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粉红女郎紧急招募!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用搜索登陆一个城市

  欧佩克限产

  今年2月欧佩克10国部长会议决定自4月1日起,将成员国石油日产量从2700万桶降低到2450万桶,当日原油价格暴涨。欧佩克解释此次削减原油产量是因为国际原油产量供过于求。在欧佩克看来,当前的高油价是投机炒作的结果而非需求旺盛的结果,为了免蹈1998年原油价格大跌的覆辙,削减原油产量是顺理成章的。而国际观察家普遍认为欧佩克减产是对美国占领伊拉克表示不满。2002年美国对伊开战以来,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意在石油。

  欧佩克限产的另一重要考虑是,出口石油换取美元,而美元贬值,从而储备美元不如储备石油。欧佩克减产可能带来连锁反应。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对2003年石油出口占总出口的53%表示不满。因此,欧佩克限产可能会被其他产油国所效仿。全球石油供给可能会雪上加霜。

  美元贬值,需求升温

  众所周知,目前国际原油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对于欧元、英镑、澳元、日元等国际货币的下跌,必然导致原油对于美元价格的上涨。那么未来美元的走势如何呢?笔者认为,美元虽然短期难免震荡,长期仍然会进一步贬值。这是由美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

  “9·11”事件之后,为了从股市泡沫破灭以及国际恐怖事件双重打击下摆脱出来,美国2002年以来实施了连续的降息。在低利率的刺激下,美国股市出现了强劲的反弹,经济实现了4.2%的“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导致了巨额的贸易逆差。

  目前美元利率维持低位、财政赤字维持高位、贸易逆差维持高位、石油价格维持高位,这些因素都为美元再次暴跌埋下伏笔。可以预见美元将会再次暴跌,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将会进一步上涨。除了美元贬值之外,全球对石油等资源的需求增长也是造成油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经济进行深刻的结构性调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迟缓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导致诸多产业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转移,进而推动这些国家对石油等自然资源需求稳步上升。

  实际上,全球对于石油等自然资源需求增长的速度要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率。因为,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过程中实现了全球制成品价格的持续下降。所以,以货币来衡量的GDP的增长要大大低于按实物来衡量的GDP增长。此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城市化程度的提升都加剧了全球原油紧缺的状况。

  国际投资短期化

  当前国际股市普遍处于较高水平,对长期投资而言缺乏足够吸引力,由于美元不稳定,国际投资呈现短期化特征。国际游资借助美元弱势掀起原材料涨价浪潮,导致石油、黄金、铜、铝、钢铁全面上涨。

  国际投资短期化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体系、金融体系存在巨大的差异,短期内这种差异难以弥合。而发达国家借助于对于国际经济秩序的解释权,迫使发展中国家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可能引发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动荡。拉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都是例证。国际投资的短期化,一方面带来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也会借助一国货币与国际货币的汇率波动产生大幅波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原油总需求在不断扩大,但石油的供给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原油的价格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国际政治问题,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石油资源在未来五十年内将会开发完毕。笔者以为原油价格将长期上涨,但不会涨得太快,短期内会存在较大波动。

  沈思玮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