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灰白通道”中中国商人的“囚徒困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 15:41 周末报 | ||||||||||
3月15日,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韦什尼亚科夫宣布,根据对99%选票的统计结果,普京获得71.2%的选票,蝉联俄罗斯总统。 在莫斯科经商已经长达8年的陈欣良对之又喜又忧。俄罗斯政局的稳定,对他在那里的生意无疑有莫大的好处。但普京连任后,宣称第二个任期要强国富民,把经济搞上去,决不能容忍“灰色清关”这种不合法的东西存在下去。而他在俄罗斯销售的中国商品大都是采
可一说起2月12日发生在莫斯科市区南部的大环公路旁边的“艾米拉事件”,刚刚还兴高采烈的他吃饭的兴致荡然无存。 一个中国商人的遭遇 陈欣良告诉记者,他在俄罗斯几乎没人不知道的“一只蚂蚁”市场有一个摊位。 “一只蚂蚁”是莫斯科最大的批发市场,也是欧洲最大的货物批发市场“伊滋麦洛娃”的中文谐音。“它占地近5平方公里,共有不到5000个摊位。市场里聚集了来自各个国家的人开的商行,包括独联体国家、韩国、朝鲜、蒙古、越南、土耳其、印度等。”陈欣良的语气不无自豪之意,“中国商人也是各个省份的都有,尤以江浙一带为主体。我们在这里经营着各种各样的商品,如鞋帽、皮货、服装及其他小的工艺产品。但经营货物品种是以商家所在的省份特点为分布的,如河北、浙江海宁的商家以经营皮货为主,而浙江义乌、温洲的商家则以鞋帽、服装为主,而一些黑龙江的商人专门从事二手货的买卖,几乎是各有各的路。” 在陈欣良的描述中,记者获知:伊滋麦洛娃集装箱市场位于莫斯科的中心地域,交通十分便利,乘坐蓝线地铁和公共汽车到达都非常方便,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城市到这里也都有定期班车。而市场是由俄罗斯几个非常有实力、背景的财团控制的。在整个市场内部又根据各公司的管理范围分为艾丝玳区市场、太阳区市场及其他小区。这些区域又承租给一些小的管理公司,而这些小管理公司又把集装箱租赁给商户,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用各个型号集装箱拼装起来的市场里,批发、出售着许多国家生产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其中以中国的商品为最多。这些集装箱既是货物的仓库也是营业的场所,即一排集装箱由上下两层构成,上部的集装箱可做仓储,下部的集装箱作店面,是营业的地方。两排集装箱相对,组成了一个街区。如果货物多了,可以在另外的专门仓储区租用集装箱。 在俄罗斯经商的中国人很多,不少国内商人认为那里经商容易,所以这些年来人数不断增长。但陈欣良说,事实上一家中国商户在莫斯科从事贸易所花费的费用是十分惊人的。“首先要有在俄的合法身份,每个人一年限期的打工卡需要1000美元;健康证50美元。在市场的周围租赁一套住房,以两居室加厨房和卫生间为例,每月需花费500美元左右。雇佣一名翻译的月工资是300—500美元不等。”他为记者细细算了一笔账,“而在莫斯科的生活费用,每个人最低的也要在200美元以上。在市场上租用一个箱位的价格,是按箱位在什么样的区域和集装箱的大小及你经营什么货物来决定的,好的区域,大的箱位月租费在1000美元以上,小一点的月租费要在700美元左右。而以上只是每个商户在莫斯科的基本费用。在这里经商货物必须对路,即货物的价格、样式、质地、时节必须适宜,这些条件只要有一项不对路,那就只能‘货到地头死——跳楼’,即以低于货物成本的价格将货物抛售掉,有的甚至是血本无归。所以在集装箱市场上,你可以看到很多的货物销售价格低得你都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们经营的各种货物都是从国内靠航空、铁路或海路运输去的。航空的货运周期最短,时间一到两周到货,但价格最高,每公斤的运输费用要在3—5美元左右。铁路运输价格是每立方40美元左右,周期从半个月到两个月不等。海路的运输成本比较低廉,但周期太长,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货。使用这种方法的商户也不少。” 据陈欣良说,在中国的北京、广州、温州、义乌等货物集散地都有这样的公司承揽到俄罗斯的运输业务,客户只要将货物交给运输公司即可,由运输公司负责通关、运输等事务,即商品是通过包税运输的方式进入俄罗斯国境的,当货物到达莫斯科后由运输公司通知收货人持有效证件和运输费用到货运清关公司交纳所需费用,验收货物。客户的货物通过这种运输方式进入俄罗斯的方法就叫“包机包税”、“包车包税”、“包箱包税”。即商家交纳了所需的全部费用,也收到了货物,但手上没有相应的文件来证明你的货物是通过合法途径进来的货物,也可以说你手里的货物是一种不合法的货物。但这一切都是在俄官方默许下产生的,不同于走私,被称为“灰色清关”。 他向记者透露,这么多年来在俄罗斯经商,采用的都是“灰色清关”这种方式。“常在河边走,就怕湿了鞋。”陈欣良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提心吊胆,“像今年2月份发生的‘艾米拉事件’就是因为中国商人没有合法的文件和证明所导致。这个事件并不特殊,在俄罗斯每年都有发生,今年这起因为比较大才特别受到关注。” 在陈欣良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年就是他刚到俄罗斯的那年——1996年,他亲眼目睹了许多中国商家倾家荡产、血本无归的景象。“1996年也发生了一起著名的‘拉货’事件,就是在‘兵营’。‘兵营’听说过吧?那是1996年以前中国商家在莫斯科市最大的货物储藏和出售地,以前曾是个兵营,中国商家来俄经商后,一个有经济眼光的俄罗斯人利用这个被废弃的兵营,开了一个专门为中国人服务的旅馆。”陈欣良向记者娓娓道来“兵营”的历史,“那时去俄经商的国人喜欢扎堆而居,因为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大家的俄语不好可以相互照料,二是人多货多可以形成商业气氛,生意好做,最红火的时候,‘兵营’每个房间(也就20平方米左右),月租金高达1000美元。但自1996年的‘拉货’事件以及其后接连而来的经济危机后,‘兵营’逐渐败落。” 陈欣良说的是,1996年春天,莫斯科执法机关在特警的配合下突然包抄了“兵营”,封查了里面的全部货物和资金,并将居住在里面的中国商家赶了出来。当时在“兵营”里面没收了多少现金和货物,到现在还是个谜。货物被没收以后,俄方用大卡车向外面拉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那个季节正好是销售皮货的季节,而被拉走的货物大部分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皮货。中国大使馆和民间组织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没有阻止这场浩劫的发生。据事后保守的估计,在那场事件里被俄方没收的货物与现金在1亿元以上。 “艾米拉”事件 据媒体报道,屡见不鲜的“拉货”事件的“执法”过程大致如下:俄执法机关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中国商家的货物到货及储放情况,就会出动警察,有时会在特警的帮助下封查中国商人的商行及仓库,将货物封存或全部拉走。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劝阻都是无效的。有的中国商人为了保卫自己的货物而阻止俄方的“拉货”行动,俄方的警察就会采取强制行动将其控制起来,有时甚至会开枪示警。而对货物,大部分的处理结果是——予以没收!有数据显示,从1998年秋天开始,直到今年2月12日内务警察在艾米拉市场“拉货”,以缺少结关单证为由,俄警方查抄华商货物达上百次,造成经济损失上亿美元。 “至今为止,我还没有遭遇到类似的‘拉货’事件,但我的不少同乡在2月12日的‘艾米拉’事件中损失惨重。”陈欣良很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选择在艾米拉市场租赁摊位。 艾米拉市场是莫斯科的几大市场之一,一个兼零售、批发和仓储性的日用轻工商品市场,其中95%的商品来自中国。它位于莫斯科市东南郊,面积大约1万平方米,主要以批发业务为主。开业一年来,来自浙江和福建等地的中国商人在这里租赁了300多个摊位,主要经营服装、鞋帽等日用消费品。有些华商还租赁了市场的仓库存储货物。 2月10日,俄罗斯内务部下属重大案件侦查委员会的10多名警察闯进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中国商人的办公室,突击检查在这里经商的中国人的身份等证件。他们发出警告,限令华商在两天之内提供货物进关的合法证件,否则就要将货物封存并拉走。 2月12日,30多名荷枪实弹的警察带着搬运工和大货车,开始大张旗鼓地把华商的货物运到一个专门仓库。这次连续数天的大规模查抄行动,使华商蒙受了30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俄警方查封没收华商货物的借口是,“艾米拉”市场的华商货物“没有出关单和报关单”,“货物的来路不明”,属“走私品”。损失惨重的几十名华商欲哭无泪,情绪激动。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高度重视这次“艾米拉”查抄事件。使馆在得知消息后立即派领事官员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同俄方进行交涉,要求警方依法行事,对拉走的货物不得随意出售或拍卖,不得丢失,并建议华商对货物做好登记,与市场负责人办理必要手续。随后,使馆迅速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刘古昌大使亲自主持召开使馆有关部门紧急会议,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以维护中国商人利益。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海关参赞孟宪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月12日“艾米拉”事件发生后,使馆立即向俄外交部、内务部提出交涉。在我使馆的交涉下,俄警方于2月13日停止了查抄莫斯科“艾米拉”集贸市场中国商人的货物。 2月14日,中国使馆就此照会俄外交部和内务部,希望俄方从两国友好关系的大局出发,尽快敦促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旅俄华商的利益,立即停止拉货行为,并将警方拉走的货物全部归还中国商人。与此同时,使馆在华商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他们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避免了事态的恶性发展。 2月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在记者招待会上发出呼吁,希望俄罗斯方面充分考虑中俄民间贸易形成、发展的历史原因,与中方加强合作,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这次事件如能推动解决困扰已久的中俄民贸中的“灰色清关”问题,那真正是使“坏事变成了好事”。 2月19日下午,俄内务部警察撤出,之后,该市场恢复正常营业,华商情绪趋于稳定。 在我驻俄使馆与俄方交涉的过程中,俄海关委员会税收总局局长叶·兹维特帼娃表示,被封存和拉走中国商人的货物因没有合法的文件和证明,而内务警察出示了执行公务的批准文件,检查、封存以至拉走这些不合法的货物都是无可非议的。至于对这些货物的处理,必须依法进行,这一点俄罗斯新旧海关都有明确规定,任何人都无权擅自处理,如果内务部警察私自将这些货物拍卖或处理,中国商人有权状告他们。俄海关委员会监管总局局长阿·卡拉特基诺夫在与中方使馆官员会谈时则表示:当前俄国家海关委员会将抓紧工作,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中国商人进口申报时瞒报价格和数量的问题。 陈欣良告诉记者,据他所知,在“艾米拉”贸易市场的中国商人中,很多人到俄罗斯的时间并不长,有人甚至没有办理居住签证、打工许可证等应有证件。还有些人没有同市场业主签订租赁摊位的合同。凡此种种,根据俄方有关法律,都属于“非法经营”。因此“艾米拉”事件发生后,一些华商不仅货物被扣,人也只能每天东躲西藏。 3月29日,记者两次致电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接电话的是一名姓李的中方工作人员。她告诉记者,俄罗斯有关方面,包括俄使馆,对“艾米拉”事件的态度是积极地参与协调,尽量把中国商人的损失降到最小。而俄罗斯正在积极地申请加入WTO,因此其正在重拳整治“灰色清关”,中方也应该理解。 记者了解到,“艾米拉”事件中被查抄的价值约3000万美元的货物,绝大部分都是温州商人的。温州鞋革工业协会会长郎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行业内企业在此次“艾米拉事件”中的整体受损情况比较了解,目前一些企业被扣押的货已经被退回。而此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温州商人说,由于我驻俄使馆的介入,俄方终于答应归还查封货物。“但是,我们准备去领回被查扣货物时,却接到了市场管理方的通知,说要领回一个20英尺大货柜,须交2000美元,我们还没弄明白这2000美元算什么费用,所以没交,也没领到货物。但货物就在市场不远处的俄警局的仓库里,在我们的眼皮底下,相信不会有什么事。” “灰色清关”的“囚徒困境” 经济学里有一个经典例子——囚徒困境,说的是:A和B合伙抢了银行,被抓获。他们被关进分隔的牢房。检察官分别告诉他们:如果两人都不坦白,他们会因非法携带枪支的罪名各判刑1年;如果其中一人招供而另一人不招,坦白者作为证人将不会被起诉,另一人将会被重判10年;如果两人都招供,则两人都会以抢劫罪名各判5年。结果,两个人都招供了。 在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这样的困境以及存在这种两难选择关系的双方很多。而“灰色清关”这种历史形成的贸易方式也不例外,它为中俄双方带来了一些利益,但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由此引发的问题也提上了日程。 “以瞒骗的手段办理货物通关就叫‘灰色清关’,区分‘灰色清关’和正规清关的重要依据,就是看有没有合法的结关手续和单证。当前俄罗斯‘灰色清关’的重要特点是,从事这种行为的是报关公司,但承担这种行为恶果的却是货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楠全向记者详细阐述了“灰色清关”的历史由来,“为什么报关公司要这么做?一是追逐利润;二是货主要求;三是不法海关关员认同和驱使。为了“钱”,海关、报关公司和货主三方在玩一种你套我、我套你的游戏,但最终挨套的是货主。而中国货主明明知道这是危险的游戏,为什么还要玩儿呢?一是利润驱使;二是图省事、走捷径;三是不懂、不了解怎样正规清关。”陈欣良表示,自己采用“灰色清关”确实有出于“钱的考虑”,“这样做至少可以比正规渠道节省一半”。 陆楠全说,“灰色清关”在1995年以前,主要是进口皮夹克和裘皮等高档服装。当时主要是海关人员和空运公司相互勾结,利用俄罗斯海关关于旅客可以免费带进5000美元自用合理的物品这一政策规定,只收取少量的运费和手续费(大约每件皮夹克只收4—8美元),海关和空运公司平均分配了这笔收入,基层海关将分到的收入逐级上报,海关领导部门又将其作为“创收奖金”,下发给海关关员。因货物是以自用合理的行李物品进来的,所以货主理所当然拿不到合法的结关单证。当时华商给这种清关方式取了个名字叫“包机包税”。这种做法,偷逃的是国家的关税,吃亏的是国家,获利的是海关、空运公司和货主。1995年,俄罗斯发现了这一漏洞,查处了海关和空运公司,停飞了“运输”飞机,使其有所收敛。 但到了1996年春,俄民航部和海关共同商定,恢复空运进口,俄海关坚持必须走正规报关的程序,要由经过批准的报关公司担当中介,承担报关任务。一时间报关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很快‘猫腻’就出来了。这些报关公司很有背景,有后台,有的与海关人员勾结,有的直接蒙骗海关,为了赚钱,大批的低报价格、瞒报数量和原产地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进来了。”陆楠全坦言,“因为事先有约定,他们从海关拿到的结关单证不发给货主,而货主也不索要这些单证。而这也为华商的货物频频被‘拉’埋下了祸根。” “灰色清关”目前大约占中俄民间贸易额的30%,主要涉及的商品是服装、鞋帽、箱包等几类。事实上,从事“灰色清关”贸易的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土耳其、韩国、越南、俄罗斯人。 为什么其他国家通过“灰色清关”进口的货物被扣被拉被罚没的很少?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海关参赞孟宪起曾这样表示:“这恐怕要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不能‘包打天下’,因为‘灰色清关’的存在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根源的,不能苛求一下子就把它驱除掉。” “泪洒莫斯科”不再上演? 孟宪起指出,在俄经商的中国商人今后最好不搞“灰色清关”。“因为俄罗斯经济要翻一番,普京不会容忍‘灰色清关’长久存在下去。俄罗斯要入世,俄海关要建立现代海关制度,所有这些都决定‘灰色清关’不会长久了。目前,俄海关已加大了治理整顿的力度,从最近俄海关调查部门请求我们协查的案件来看,90%以上都与低、瞒报价格、数量和原产地有关。这足以说明俄海关的动向。” 而事实上,受“艾米拉”事件的影响,一些中国商人开始走正规清关的途径。陈欣良向记者透露,自己也有这方面的打算。他的一个做建材生意的朋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选择正规清关,因为有了正规报关单,所以货可以卖给大型的建材商场,从而进入了俄罗斯建材的主渠道。他的另一个朋友也正在这样做,准备由此进入主销售渠道。因为朋友的货以前主要是批发给俄罗斯批发商,后来他发现一样的货在大型商场里的价格比他卖的价格高了10倍,本来联系好了几家商场,都因为没有正规报关单而没做成。 陈欣良表示可以选择“白色清关”,还有一个原因是俄罗斯新海关法的颁布,令正规报关更方便了。 俄罗斯海关从苏联解体后重建时的4000人发展到现在将近7万人,人员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印度第一、中国第三);从规模、国际地位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俄罗斯海关现在已被世界海关组织认为是世界上五大海关之一。同时,它也是俄罗斯政府的4大强权部门之一。俄海关每年向国家财政上缴的税费,占到政府预算的4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政府的“钱袋子”,因此俄总统和总理十分重视海关的工作。 由于海关权力大,监督制约机制跟不上,加之海关本身待遇低、收入少,关员道德水准下降,造成俄罗斯海关有的关员对企业刁难卡压、弄权勒索、无故拖延、“卡”“拿”“要”成风;内外勾结、受贿放私的执法腐败问题,在俄罗斯海关时有发生,因此执法环境非常恶劣。但俄罗斯海关机构对行业不正之风和执法腐败的治理力度是相当大的,处理起来毫不手软;同时俄海关在近年来也加强了自身的软硬件改革和建设,特别是新海关法的制定和颁布,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普京总统说,新海关法是一部内容庄重、包容量巨大的文献,贯彻实施好这部法典可以使俄罗斯转变对海关的观念。 记者获知,对中国商人而言,在简化手续、提高通关效率方面,新海关法具体规定的主要制度和措施有:实行预申报制度、担保制度、交纳保障金先行放行货物的制度和集中报关、分批放行的制度;进出口使用一个报关单;低值、口岸和内地海关服务一条龙;海关监管由五个环节简化为一个环节;对低值、鲜活快运货物制定征税的统一标准。各项简化通关手续的措施贯彻后,华商和各国商人普遍感觉通关快捷了。为保证快速通关,到2006年进口货物查验率将降低到10%,出口货物降低到5%;到2008年分别会降到3%和1%。2006年口岸验放的时间缩短到10分钟,到2008年缩短到5分钟,而办理海关申报手续2006年减到3小时,到2008年将减到1小时。除了颁布新法典,俄海关还加强了税收征管措施,治理整顿进出口贸易秩序,打击走私违法,大大动摇了影子经济的地位,使灰色贸易现象出现平稳降低的趋势。 中俄是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连续5年增长,去年更是创下了157.6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增幅达23.4%。去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俄期间,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深入而又广泛地探讨了发展中俄经贸合作问题,提出近年内使双边贸易额尽快达到200亿美元的目标。 陆楠全指出,目前,两国经贸合作呈现多元化格局,中国产品质量等影响双边贸易的问题也正在逐步解决。俄罗斯商人普遍认为,中国商品质量较前有明显提高。但“灰色清关”是两国民间贸易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瓶颈”。中俄两国政府对此都非常重视。去年9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和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在北京举行会晤时,专门讨论了这一问题并发表联合公报指出,两国应在规范非正规贸易方面开展合作,尽快启动中俄规范贸易秩序联合工作组。 另据媒体报道,为了规范中俄贸易,加强两国经贸领域的合作,共同打击以“灰色清关”为主的走私贸易,中国商务部与俄罗斯贸易发展与合作部等中俄有关部门将共同组成联合治理小组,处理相关问题。商务部将在4月派出一支由一位副部长领队的高规格工作小组,与俄方就有关事务进行商谈,估计“灰色清关”问题与“艾米拉事件”将是有关议题之一。而这也将是薄熙来履新商务部长后的商务部“海外第一击”。 记者随后向商务部求证,一位姓孙的工作人员表示,自己还没有听说这个小组,至于何时成立,他以不便透露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但记者从哈杉鞋业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平那里得到了证实。王建平是中俄贸易规范化小组组长,他告诉记者,3月份在“艾米拉”事件中受到牵连的国内一些企业的代表在北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就是商量如何对付俄罗斯的“灰色清关”的事情的,但是具体内容是机密,不便透露。紧接着,他又说,这个会议也预示着中俄贸易规范化小组第一个阶段的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目前第二个阶段的工作已经展开,正在和俄方就一些问题进行商榷。 本报记者 吕菽菲 陈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