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品牌战略的纷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 10:09 新浪财经 | |
[作者:蒂姆•伯特(Tim Burt)] 在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答应要对康卡斯特(Comcast)660亿美元的恶意收购做出“适当回应”后,他就告诉投资者说,他们这家美国媒体集团是独一无二的。 这位阅历丰富的迪斯尼公司(Disney)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所谓的独一无二,不是指公 18年来,艾斯纳先生一直是迪斯尼的战略制定者,他始终认为,品牌建设是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他对同事说:“将来再不会有哪家公司有我们那么大的品牌魅力。业务品牌化为我们带来数亿美元的收入。” 在康卡斯特收购战中,迪斯尼的品牌化战略可能会成为一个焦点问题。一方面,迪斯尼的管理层向来要从《阿拉丁》(Aladdin)、《玩具总动员》(Toy Story)、《美女和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等品牌节目的特许权中赚足钱;另一方面,作为一家大型有线电视发行商,康卡斯特则认为,品牌化会使公司分心,而无法专注于核心业务,即创作一鸣惊人的电影和电视节目。 原迪斯尼高级经理人、现任康卡斯特首席运营官的史蒂夫•伯克(Steve Burke)声称,迪斯尼有几个分部已经迷失方向。他认为,并入康卡斯特后,迪斯尼可采取更集中的业务途径,也许能产生8亿至12亿美元的增效收益。 康卡斯特或许会发现,它已与艾斯纳先生的两大攻击者结成奇怪的联盟:一个是罗伊•迪斯尼(Roy Disney),前迪斯尼副董事长,也是该集团创始人的侄子;另一个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电脑界大亨,他掌控着苹果电脑(Apple)和皮克斯动画电影公司(Pixar)。 迪斯尼先生认为,注重品牌开发是显示公司更深层危机的一个征兆。去年11月,他在一封措词激烈的辞职信中说,艾斯纳先生的战略“贪婪无情,而且总在追求急功近利”。公司总是通过舞台剧或消费品来挖掘“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等标志性角色的商业价值,这种做法令迪斯尼先生感到失望;而对于公司从传统的动画创作变为用电脑进行形象制作,他也感到非常讨厌。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乔布斯先生推动了这种转变,他曾让皮克斯与迪斯尼合作,使《怪物公司》(Monsters Inc)和《玩具总动员》等作品风靡一时。但上月皮克斯宣布,打算断绝与迪斯尼的合作。乔布斯先生对迪斯尼大加抱怨,称其热衷于拍续集和管理特许业务,而不是进行创作。 迪斯尼的经理们则声称,两人都错了。对来自皮克斯的抱怨,他们申辩说,拍续集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至于迪斯尼先生有关品牌价值被过度开发的担心,他们则表示,消费品对公司创收至关重要。 这番维护公司战略的努力得到鲍勃•伊格尔(Bob Iger)的支持。他是迪斯尼的首席营运官,也是艾斯纳先生的亲密盟友。伊格尔先生曾经认为,迪斯尼的四大部门(节目制作部、媒体网络部、主题公园部和消费品部)缺乏共同的品牌化途径,于是,公司已要求每个业务部为其王牌产品建立一种特许业务方式,无论该产品是过山车还是电影角色。 迪斯尼的高层经理人以迪斯尼的公主品牌为例,表明未来可能采取的行动。公司已将其著名的银幕女主人公形象制成一系列玩偶,其中包括白雪公主和《阿拉丁》中的茉莉公主,最后也许会拍出一部以公主为主题的故事片或电视节目。这种做法自然有违罗伊•迪斯尼的意愿。 “我们认为,我们最终能把公主品牌变成50亿至60亿美元的特许权收入,”一位董事说,“我们的公主形象已出现在东京和加州的迪斯尼主题公园中,这其中的商机无限。” 无论康卡斯特的恶意收购结果如何,都难以扭转迪斯尼的品牌化战略。迪斯尼的管理人员表示,如果一家公司想寻求收入,以抵消广告业务和消费需求上的波动,那么这样做是个战略性错误。 译者/李功文 来源:金融时报 如您想阅读更多来自《金融时报》的新闻报道,独家评论,深度分析以及最新的“每日英语”,请访问Zhongwen.FT.com。要迅速浏览今天《金融时报》的新闻标题,请点击这里。以下是部分标题: 要注册获取我们每周送出的新闻摘要电子邮件,请点击这里。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