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伊拉克油田重建疑雾重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07日 15:11 中国化工在线 | |||
化工在线:尽管美英联军遭到伊军的顽强抵抗,战争前景扑朔迷离,但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的22家石油公司,已在密切关注战事发展,并准备随时介入战后伊拉克油田的重建项目中。 众所周知,伊拉克曾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其已证实的石油储量为1120亿桶,而潜在的石油资源更是达到2240亿桶。但12年前的海湾战争,以及后来一 然而,由于伊拉克石油工业生产成本低廉,战后其油田的重建与开发,无疑意味着重要的商业利益。 中石油在伊拉克曾有合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石油人士对于伊战后重建的问题,显得相当谨慎。"我们与伊拉克的合作早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前就已展开,中石油目前的所作所为,完全是维护自己在伊的正常商业利益,与其它石油公司投机战争的行为,不可同日而语。" 据介绍,中石油目前所参与的海外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均由集团旗下的海外勘探开发公司负责实施。早在1980年,原石油工业部下属的勘探开发公司便与伊拉克当局开展了油气领域的多方面合作,主要涉及通过产品分成合同的形式进行伊境内油气区块的合作开采。但对于当时双方合作项目、涉及金额、取得成果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这位人士拒绝透露。 据介绍,中石油最后一次与伊拉克方面展开合作,是1997年与伊石油部签署的合作开发日产9万桶原油的Ahdab油田协议。对于协议金额、目前进展等具体问题,记者多方调查未果。但这位人士最后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现在,包括中石油在内的所有国际石油公司对于伊拉克油田的投入,都还没有真正到位,充其量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而未来发展,尚存诸多悬念。" 两大悬念影响战后实际利益 悬念之一:联合国到底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发挥多大作用? 此次美英联军对伊发动的战争与12年前第一次海湾战争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美英绕过联合国安理会,自己出人出钱,强行对伊拉克政权发动志在必夺的打击。因此,联合国能否在伊战后重建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目前难以定论。而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对于包括中石油在内的国际石油公司来说,意义重大。 因为,对准备参与伊战后重建的22家国际石油公司加以分析,便可发现,俄罗斯独占5家,高居榜首;突尼斯、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伊斯兰国家各占一家;而西方国家中,只有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的石油公司参与。目前,根本没有美、英石油公司的份。 这主要是由于第一次海湾战争后,伊政府坚决抵制美、英石油公司参与伊拉克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只与俄罗斯、法国等态度相对温和且有传统友谊的国家展开合作。但由于联合国的"石油换食品计划"只允许伊拉克用有限的石油出口收入支付人道主义援助和战争赔款,因此,伊与各国的石油合作项目大多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并未进入大规模商业开发。 而如果联合国在战后发挥主导作用,目前这些协议大都可以顺利执行,反之,如果伊拉克现政府的被推翻,所有协议将随之作废,美、英石油公司势必"独吃"伊石油大餐。 当然,美、英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于国际舆论压力和自身长远利益的考虑,在战后完全抛开联合国,一意孤行,独揽重建大权的可能性并不太大。而且,有迹象表明,英国在战后重建问题上已与美国产生分歧。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一贯坚持联合国的作用不容忽视,并将继续推动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伊战后重建问题。 悬念之二:Ahdab油田---中石油可否介入? 对于记者关于战后中石油可能投入Ahdab油田的资金数额的追问,这位人士未作正面回答。但他向记者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与伊的石油项目合作中,伊曾欠下中方巨额债务。因此,对Ahdab油田的合作开发,中石油希望用对伊债权予以投入,这与国内前些年流行的债转股有些相似。 BP、ExxonMobil---战后捷足先登的获利者? 对于战后伊拉克油田的合作与开发,BP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纯粹的企业行为,BP对合作开采伊丰富的石油资源,兴趣十足。他同时强调,企业应尽可能远离政治,不要介入纷繁复杂的战争纠纷。 其实,BP公司与中东地区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1935年,由英波石油公司改组而成的英国-伊朗石油公司,即为BP前身。而1950年后,随着阿拉伯世界一浪高过一浪的"国有化"运动风起云涌,BP也逐渐丧失了其对伊朗石油资源的垄断地位。如今,BP在世界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中东地区,除为当地石油公司从事零星的技术服务外,并未介入油气田的合作开发。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美伊战争结束后,以BP、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为首的英、美石油公司将利用美英的军事优势及政治强权,迅速进入伊拉克石油开采市场,成为战争的首批受益者。当然,具体情况如何,还要看目前战争的进展及战后各利益相关方政治斗争的结果。 战后伊拉克油田重建疑雾重重2003-4-1 本网消息:据报道,尽管美英联军遭到伊军的顽强抵抗,战争前景扑朔迷离,但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的22家石油公司,已在密切关注战事发展,并准备随时介入战后伊拉克油田的重建项目中(详见附表)。 众所周知,伊拉克曾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其已证实的石油储量为1120亿桶,而潜在的石油资源更是达到2240亿桶。但12年前的海湾战争,以及后来一系列的制裁与禁运,使伊拉克石油生产元气大伤,石油出口也仅限于联合国框架内的"石油换食品"计划。 然而,由于伊拉克石油工业生产成本低廉,战后其油田的重建与开发,无疑意味着重要的商业利益。 中石油在伊以前曾有合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石油人士对于伊战后重建的问题,显得相当谨慎。"我们与伊拉克的合作早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前就已展开,中石油目前的所作所为,完全是维护自己在伊的正常商业利益,与其它石油公司投机战争的行为,不可同日而语。" 据介绍,中石油目前所参与的海外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均由集团旗下的海外勘探开发公司负责实施。早在1980年,原石油工业部下属的勘探开发公司便与伊拉克当局开展了油气领域的多方面合作,主要涉及通过产品分成合同的形式进行伊境内油气区块的合作开采。但对于当时双方合作项目、涉及金额、取得成果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这位人士拒绝透露。 据介绍,中石油最后一次与伊拉克方面展开合作,是1997年与伊石油部签署的合作开发日产9万桶原油的Ahdab油田协议。对于协议金额、目前进展等具体问题,记者多方调查未果。但这位人士最后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现在,包括中石油在内的所有国际石油公司对于伊拉克油田的投入,都还没有真正到位,充其量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而未来发展,尚存诸多悬念。" 两大悬念影响战后实际利益 悬念之一:联合国到底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发挥多大作用? 此次美英联军对伊发动的战争与12年前第一次海湾战争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美英绕过联合国安理会,自己出人出钱,强行对伊拉克政权发动志在必夺的打击。因此,联合国能否在伊战后重建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目前难以定论。而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对于包括中石油在内的国际石油公司来说,意义重大。 因为,对准备参与伊战后重建的22家国际石油公司加以分析,便可发现,俄罗斯独占5家,高居榜首;突尼斯、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伊斯兰国家各占一家;而西方国家中,只有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的石油公司参与。目前,根本没有美、英石油公司的份。 这主要是由于第一次海湾战争后,伊政府坚决抵制美、英石油公司参与伊拉克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只与俄罗斯、法国等态度相对温和且有传统友谊的国家展开合作。但由于联合国的"石油换食品计划"只允许伊拉克用有限的石油出口收入支付人道主义援助和战争赔款,因此,伊与各国的石油合作项目大多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并未进入大规模商业开发。 而如果联合国在战后发挥主导作用,目前这些协议大都可以顺利执行,反之,如果伊拉克现政府的被推翻,所有协议将随之作废,美、英石油公司势必"独吃"伊石油大餐。 当然,美、英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于国际舆论压力和自身长远利益的考虑,在战后完全抛开联合国,一意孤行,独揽重建大权的可能性并不太大。而且,有迹象表明,英国在战后重建问题上已与美国产生分歧。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一贯坚持联合国的作用不容忽视,并将继续推动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伊战后重建问题。 悬念之二:Ahdab油田---中石油可否介入? 对于记者关于战后中石油可能投入Ahdab油田的资金数额的追问,这位人士未作正面回答。但他向记者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与伊的石油项目合作中,伊曾欠下中方巨额债务。因此,对Ahdab油田的合作开发,中石油希望用对伊债权予以投入,这与国内前些年流行的债转股有些相似。 BP、ExxonMobil---战后捷足先登的获利者? 对于战后伊拉克油田的合作与开发,BP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纯粹的企业行为,BP对合作开采伊丰富的石油资源,兴趣十足。他同时强调,企业应尽可能远离政治,不要介入纷繁复杂的战争纠纷。 其实,BP公司与中东地区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1935年,由英波石油公司改组而成的英国-伊朗石油公司,即为BP前身。而1950年后,随着阿拉伯世界一浪高过一浪的"国有化"运动风起云涌,BP也逐渐丧失了其对伊朗石油资源的垄断地位。如今,BP在世界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中东地区,除为当地石油公司从事零星的技术服务外,并未介入油气田的合作开发。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美伊战争结束后,以BP、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为首的英、美石油公司将利用美英的军事优势及政治强权,迅速进入伊拉克石油开采市场,成为战争的首批受益者。当然,具体情况如何,还要看目前战争的进展及战后各利益相关方政治斗争的结果。 战后伊拉克油田重建疑雾重重2003-4-1 本网消息:据报道,尽管美英联军遭到伊军的顽强抵抗,战争前景扑朔迷离,但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的22家石油公司,已在密切关注战事发展,并准备随时介入战后伊拉克油田的重建项目中(详见附表)。 众所周知,伊拉克曾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其已证实的石油储量为1120亿桶,而潜在的石油资源更是达到2240亿桶。但12年前的海湾战争,以及后来一系列的制裁与禁运,使伊拉克石油生产元气大伤,石油出口也仅限于联合国框架内的"石油换食品"计划。 然而,由于伊拉克石油工业生产成本低廉,战后其油田的重建与开发,无疑意味着重要的商业利益。 中石油在伊以前曾有合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石油人士对于伊战后重建的问题,显得相当谨慎。"我们与伊拉克的合作早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前就已展开,中石油目前的所作所为,完全是维护自己在伊的正常商业利益,与其它石油公司投机战争的行为,不可同日而语。" 据介绍,中石油目前所参与的海外油气田勘探开发项目,均由集团旗下的海外勘探开发公司负责实施。早在1980年,原石油工业部下属的勘探开发公司便与伊拉克当局开展了油气领域的多方面合作,主要涉及通过产品分成合同的形式进行伊境内油气区块的合作开采。但对于当时双方合作项目、涉及金额、取得成果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这位人士拒绝透露。 据介绍,中石油最后一次与伊拉克方面展开合作,是1997年与伊石油部签署的合作开发日产9万桶原油的Ahdab油田协议。对于协议金额、目前进展等具体问题,记者多方调查未果。但这位人士最后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现在,包括中石油在内的所有国际石油公司对于伊拉克油田的投入,都还没有真正到位,充其量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而未来发展,尚存诸多悬念。" 两大悬念影响战后实际利益 悬念之一:联合国到底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发挥多大作用? 此次美英联军对伊发动的战争与12年前第一次海湾战争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美英绕过联合国安理会,自己出人出钱,强行对伊拉克政权发动志在必夺的打击。因此,联合国能否在伊战后重建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目前难以定论。而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对于包括中石油在内的国际石油公司来说,意义重大。 因为,对准备参与伊战后重建的22家国际石油公司加以分析,便可发现,俄罗斯独占5家,高居榜首;突尼斯、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伊斯兰国家各占一家;而西方国家中,只有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的石油公司参与。目前,根本没有美、英石油公司的份。 这主要是由于第一次海湾战争后,伊政府坚决抵制美、英石油公司参与伊拉克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只与俄罗斯、法国等态度相对温和且有传统友谊的国家展开合作。但由于联合国的"石油换食品计划"只允许伊拉克用有限的石油出口收入支付人道主义援助和战争赔款,因此,伊与各国的石油合作项目大多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并未进入大规模商业开发。 而如果联合国在战后发挥主导作用,目前这些协议大都可以顺利执行,反之,如果伊拉克现政府的被推翻,所有协议将随之作废,美、英石油公司势必"独吃"伊石油大餐。 当然,美、英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于国际舆论压力和自身长远利益的考虑,在战后完全抛开联合国,一意孤行,独揽重建大权的可能性并不太大。而且,有迹象表明,英国在战后重建问题上已与美国产生分歧。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一贯坚持联合国的作用不容忽视,并将继续推动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伊战后重建问题。 悬念之二:Ahdab油田---中石油可否介入? 对于记者关于战后中石油可能投入Ahdab油田的资金数额的追问,这位人士未作正面回答。但他向记者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与伊的石油项目合作中,伊曾欠下中方巨额债务。因此,对Ahdab油田的合作开发,中石油希望用对伊债权予以投入,这与国内前些年流行的债转股有些相似。 BP、ExxonMobil---战后捷足先登的获利者? 对于战后伊拉克油田的合作与开发,BP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纯粹的企业行为,BP对合作开采伊丰富的石油资源,兴趣十足。他同时强调,企业应尽可能远离政治,不要介入纷繁复杂的战争纠纷。 其实,BP公司与中东地区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1935年,由英波石油公司改组而成的英国-伊朗石油公司,即为BP前身。而1950年后,随着阿拉伯世界一浪高过一浪的"国有化"运动风起云涌,BP也逐渐丧失了其对伊朗石油资源的垄断地位。如今,BP在世界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中东地区,除为当地石油公司从事零星的技术服务外,并未介入油气田的合作开发。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美伊战争结束后,以BP、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为首的英、美石油公司将利用美英的军事优势及政治强权,迅速进入伊拉克石油开采市场,成为战争的首批受益者。当然,具体情况如何,还要看目前战争的进展及战后各利益相关方政治斗争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