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日石油项目波折多 专家称俄方并未出尔反尔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4日 11:33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苏琦北京报道 “俄罗斯方面并没有废除自安加尔斯克至大庆的输油线路计划,也就没有违反当初的协议,因此说不上什么‘出尔反尔’、‘见利忘义’乃至‘背信弃义’”,长期研究俄罗斯石油外交战略的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郑羽这样向记者说,“目前国内一些媒体对中俄日石油管线之争的反应有失理性,有狭隘民族主义之嫌。” 谈到2月7日的俄罗斯能源部折衷方案,郑教授指出,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俄罗斯有权决定在自己国家境内输油管线的走向,而这个方案也是中方可以接受的一个方案。折衷方案也就是所谓的“二并一”方案。2月7日,在由俄能源部长伊·优素福夫召开的会议上,与会的石油公司、国家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的代表作出决定,将安加尔斯克-大庆输油管道(中俄线)和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石油管道(远东线)两条线合并为一条线,在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干线上建设一条经外贝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支线,之后再从中国国境附近的中继地赤塔转接远东的纳霍德卡,其中到中国的管道线路将优先开工。这一方案被认为是“最大限度地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有利于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发展以及有利于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此方案将提交给俄政府在预计于3月12日举行的会议上进行审议。 “在最大限度保障自身能源来源多样化的同时,中国也应对其他国家如日本力保本国石油供应的举措表示理解。”郑羽说。这种理解的前提是确保俄日之间的管线协议不把中国晾在一边,毕竟中俄两国“有言在先”,但目前的这种“二并一”方案对中俄日三方来说显然不是一个排他性协议,因此无需过激反应,这也是中方一直低调处理此事的原因所在。当然,就像有舆论指出的那样,如果按照“中俄方案”,中国是惟一输入国,可以签署20-25年的长期合同,这样价格上会有一些优惠,但俄决定修建到纳霍得卡的管线后,通过支线进口石油,就不一定能签署长期合同了,而且中国也将失去俄石油经中国出口到其他国家这一在战略上有利的过境国地位。但从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看,到纳霍德卡的管线年输油量可达5000万吨,远高于到大庆管线的2000万-3000万吨,这样,即使通过支线,也能基本满足中国的需求。这对于解决中国能源进口的“路径依赖”问题还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二并一”方案可能是目前没有其他更好选择情况下能够接受的一个方案。 郑教授还指出,中国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从更大的战略框架来构建能源外交政策。人们应该认识到,俄日加强经济合作有利于东北亚局势的稳定,这对中国来说是有利的。那种认为俄日“愈行愈近”一定会损害中国利益的想法是冷战思维的表现——事实上,日本和俄罗斯媒体上也出现了对中国一些媒体过激反应表示反感的声音。因此,中国应该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积极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谋求建立包括中、俄、日、韩、朝在内的东北亚多变能源供应体系。只有建立起稳定的多变供应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国自身的能源安全。 “当然,这次输油管线的波折也给了我们一次重要的提示”,郑羽说,“那就是,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外交方略确实是非常务实的,以最大限度追求国家利益为归依,有别于叶利钦时代的多少还带有感情色彩。”需要指出的是,据俄罗斯自己的媒体报道,有关“推翻”原有中俄输油管道方案的决定是在2002年11月27日召开的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做出的,而就在几天之后,来华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江泽民主席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宣布:“考虑到能源合作对双方的重大意义,两国元首认为,保证已达成协议的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合作项目按期实施,并协调落实有前景的能源项目,对确保油气的长期稳定供应至关重要。”就在中俄有关单位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俄石油管道前期准备工作的时候,承担中俄管道技术经济论证的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放弃中俄石油管道方案,改修一条从东西伯利亚经过远东地区到太平洋港口的石油管道的新方案“远东方案”。 中石油饮恨斯拉夫石油股权竞拍案应该是此次中国民间对中俄输油管线“生变”反弹强烈的最初肇因。如今斯拉夫石油股权竞拍尘埃落定,我们回过头来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郑教授指出,有关方面还在对这件事进行研判,尚未作出最后定论,不过可以初步排除问题出在俄罗斯政府层面的可能性。因为如果阻力来自于俄罗斯政府,其理由无非是担心中国石油资本对俄罗斯石油市场产生控制性影响,但俄罗斯政府应该清楚以中石油的资本欲控制俄石油市场是天方夜谭,何况是竞拍斯拉夫石油的部分股权而已。看来问题还是出在俄罗斯石油界,是石油利益集团进行院(杜马)外公关的结果。这说明我们的石油企业现有实力、在俄罗斯的人脉以及公关能力还不到火候——比如就赶不上最近颇有斩获的英国石油公司(BP)——而不能怪俄罗斯政府不配合。现在俄罗斯政府也无法靠行政指令干预大石油公司的行为。事实上,此次中俄方案之所以没有按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的动议被全盘“推翻”,有关大石油利益集团据理力争并施加影响也“功不可没”。因此,中国有关方面应该转变思路,多按市场规则进行公关,令情势朝自己有利的方向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