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如箭在弦 萨缪尔森称经济全球化面临考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0日 07:46 中华工商时报 | ||
文艳 蓄势待发的美国对伊战争会对全球化经济带来什么影响?经济学泰斗罗伯特·萨缪尔森在将于2月24日出版的《新闻周刊》上发表文章,认为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已经走到了一个岔路口:战争可能为全球化带来更加安全的国际环境;也可能会证明这个世界不再适合全球化。 全球化进程的起落 在世界经济的历史上,全球化曾遭受战争的几度重创。在19世纪,全球化经济繁盛一时,铁路、蒸汽船、电报的发明和苏伊士运河的开通都极大地促进了贸易、全球投资和移民的兴起。但是在一战爆发前后,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农业和工业都反对进口,要求提高关税,全球贸易和投资就逐渐衰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1950年,国际贸易在全球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比1870年时还要低。 当经济给人带来信心、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的时候,贸易将会繁荣。二战结束以后,处于世界超级大国地位的美国主导制订了全球贸易规则,带动了全球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经济的全球化更是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全球贸易和投资快速增长。据世界银行统计,在2000年,全球出口额达到全球经济总产值的23%,这大约是1960年所占比例的两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显示,2001年各国持有的外国证券总价值为12.5万亿美元,其中美国持有2.2万亿,日本1.3万亿,德国7920亿。繁荣的贸易又让人们对未来的经济更加充满信心,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球化进程。 战后全球化的前景 但在萨缪尔森看来,这次美国对伊战争将是全球化进程上的一道关卡。尽管对伊战争规模比一战和二战要小得多,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程度已经很深的今日,这场战争可能会引发更大的负面影响。 最好的前景是:如果这次美国能快速胜利地结束对伊战争,平民伤亡数量很少,石油供应没有中断,全球化进程将不会受到影响。 最坏的前景是:全球化进程逆转,损害那些依靠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国家。全球化研究中心的斯蒂芬·里克特说:“主要的经济大国由于非经济的原因出现分裂,已经无力相互信任。”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洲的公司高层都在担心,美国和法德在外交上的分裂会发展成为经济的矛盾,而且现在这种分歧已经初露端倪,德国的公司已经发现美国的客户在收缩。此外,战争也将使全球经济的宏观发展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伊拉克战事可能导致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只达到2002年3%的一半,即1.5%,拉丁美洲与其他发展中地区将受创最深。 除此以外,全球化还面临着一些和对伊战争无关的挑战:首先是全球经济对美国经济过分依赖。摩根斯坦利称,从1995年到2002年,美国占了全球经济增长的64%。其次,美国强大的领导地位也将受到每个国家的攻击。再有就是欧洲和日本的经济持续低迷;阿根廷和巴西陷入债务泥潭。此外,一些劳工和环保组织强烈反对全球化。 萨缪尔森认为,发展经济的需求让各个国家走到一起来,但是文化和政治的差异又使其分道扬镳。合作的力量正在对抗分裂的强权,即将爆发的战争将决定谁会最后胜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