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石油共储:伊拉克危机引发新思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11日 10:11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钟乃仪 在美攻伊态势一阵紧似一阵的刺激中,国际原油市场的紧张气氛有增无已,对此,能源需求日增夜长的亚洲尽管危机意识有所增强,但是从作为防止石油危机骤然发生之应急措施的石油储备现状来看,除因经历过危机尝试或其他原因故而早有准备的日本和韩国外几乎是一片空白。 如今亚洲再次面临战争威胁,日本舆论界再次建议政府,充分利用自身剩余储备能力来促进共同储备的建立以及东亚能源安全保障机制的完善,日本甚至认为,能源合作如果顺利,将有利于已成热门话题的东亚经济合作。 亚洲意识薄弱 由发达国为主的石油消费国自发成立的国际能源机构(IEA)在上世纪70年代两次发生石油危机后,为防危机的再度发生而制肘经济的正常运转,要求加入该组织的26个成员有义务储备可供90天使用的库存,目的在于当国际市场停止原油供应时可依靠这些储备维持市场在短时期内的最低周转以及成员间的相互融通。 日本由于国内几乎无能源资源可以依靠,因此储备了超过义务规定的119天,韩国也已储存了近100天的备份,基本无后顾之忧。相比之下,东亚其他国家的储备状况就远不如前两者。 中国国营石油公司掌管的可供40天消费的生产量程度,远远不足以应付国际油市的断绝供应。 印度尼西亚,近年来由于国内在原油产量减少的同时消费量却在不断增长,IEA对印尼储备的估计是原油12天和石油制品17天。泰车、菲律宾等的储量也有限。 日本以松求进 在东盟,近一、两年来由于中东紧张局势的剑拔弩张和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面向亚洲的石油价格人为偏高(即所谓的“亚洲溢价”)而提高了对原油是否能稳定供应的关心,比如2002年7月就曾出现马来西亚向东盟内的石油大国印尼建议,由它出面呼吁东盟应着手建立石油共同储备的迹象。 当然,为做到这一点需要解决的问题还不少,首先为建设储油设备的油罐就需要巨额的资金。此外,当本国没有储油能力或不具备储油条件而是否愿意将油储置于他国时一般都对此持强烈的反对态度,道理很简单,原因在于这样做对自国经济的生命线极易被卡在别人手中心存顾虑。 据此日本认为,在面对地区如此这般的储油条件下,自己倒可以从中发挥一下提供储油条件的重要作用。 在日本自己正在摸索中、可能的话准备推出的单方面方案里,首先欲将建在冲绳的两处储油基地借给离其较近、并愿意进行合作的东盟、中国,随后在经东盟同意的基础上,选择诸如菲律宾的斯比克湾和泰国的某一合适地点,由日本提供技术合作新建储油基地。 经济合作露端倪 作为历史事实我们知道,现在的欧盟(EU)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法德煤钢共同体以及原子能共同体等能源区域合作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虽然人们所看到的今天的欧盟之所以能以扎实的步伐迈向经济、货币乃至政治的统一并非一朝一夕的工夫所能成就,但能源合作的成功对推进日后近50年的合作得以一步步向纵深发展所打下的坚实基础是人所共知的关键因素。日本欲盼有效利用自己的剩余储油能力来促进东亚石油共同储备的早日实现,尤其意识到能源合作为日本加强利己(也许还包括利他)基础上的东亚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迈出重要一步的不可多得的良机。 中国有关部门日前已专门组织研讨会重点讨论了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保证能源安全的问题,在此同时,不妨思考一下自己在能源区域合作上的可能性,能够有助于理顺思路的事何乐而不为?(作者单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