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银行家》杂志 > 正文
西望长安又一年--2002年世界经济、国际金融述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4日 10:48 《银行家》杂志

  景学成 谭雅玲

  2002年世界经济悲观氛围较为浓厚,复苏之路曲折,不确定性依然十分突出。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不同,世界经济结构性调整和金融风险是以发达国家为起因,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金融市场呈现紧张与动荡的局面,刺激经济复苏和稳定经济发展成为各国战略政策首选目标。经济调节与改革空间缩小,各国宏观经济的内需取向调整,跨国投资政策的谨慎
抉择,成为驾驭世界经济金融的基本策略。

  动荡的一年

  2002年经济结构性调整尚未完成,心理恐慌加重,信心不足,明显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金融的相对稳定。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形势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政治化突出、复杂性明显、浑浊度加大。

  2002年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形势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加大,反恐倒萨战争阻碍了经济发展。而“9·11”恐怖袭击对信心产生深刻的冲击,并使得南北、民族、宗教等政治性问题更为突出。首先美国倡导的以反恐为中心的国际政治联盟逐渐明晰,大国关系有了新的变化。美欧日关系呈现裂痕,美中俄大三角出现双边接近新态势。美国更换萨达姆政权的决心表现了大国、强国对世界事务的主导权,其背后是对中东石油资源的主宰权。欧盟东扩与北约东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最终目的依然是刺激经济复苏与发展,扩大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力。

  2002年全球整体经济趋势已经很难从单一角度、单一层面、单一领域进行重点观察与分析,经济、金融、贸易、政治、战争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与牵制,需要从多方位来观察与思考。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已成定局,国际贸易投资明显萎缩,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战争步步逼近,经济金融运行多变如谜。但国际经济协调能力与金融应对风险能力的提升,又形成些许有利于规避与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的屏障。

  2002年里,心理恐慌导致金融市场运行浑浊不明。首先是心理恐慌导致汇率趋势不明,市场难以分辨美元强势货币政策目标下的贬值趋向,日元汇率政策取向存在诸多争论,欧元波动的价值利弊自相矛盾,整个外汇市场一片茫然。其次,“三驾马车”经济走势不明,使得国际投资流向不知所措。美国经济复苏迟缓,投机资金加速流动。欧洲经济愈益低迷,日本经济复苏难难,跨国投资难投其爱。其三,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使国际投资的战略不明。2002年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可谓风云迭起、纵横交错,下述十大焦点或突出问题集中反映了经济与金融层面的浑浊与矛盾。

  世界经济继续低速增长

  世界经济2000年增长4.7%,2001年大幅回落至2.5%,国际经济金融界曾普遍预期2002年将恢复至3%的增长水平。实际上2002年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先起后落的态势。2002年初至4月份,国际机构判断复苏在即,普遍上调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全球经济增长率从2.4%上调为2.8%。但进入下半年国际局势紧张,经济调整艰难,接近年底又普遍下调预测。

  全球结构性增长的态势是:中心地区艰难调整,两翼发展相对稳定。美国经济拖累了欧洲和日本,而后者反过来又延缓美国经济增速。接近年底,国际机构以及美国政府官员都一再强调,欧洲、日本经济应加大调整或改革,促进对美国与世界经济复苏的作用。与中心地区相对的世界经济的“两翼”——东南亚和拉美则相对稳定,亚洲经济成为全球的亮点,而拉美依靠自身努力与国际援助,逐渐平息了金融动荡,阿根廷的外汇储备有所回升,巴西经济、金融市场趋于稳定。虽然两翼具有明显的差异,但对保持世界经济景气有重要作用。中东欧初有起色,非洲则继续处于经济全球化边缘状态。因此,全球经济明显处在结构调整阶段,经济继续低速增长。

  美国经济前景迷茫

  2002年美国经济表现一波三折,好坏参半,复苏与再度衰退的争论不绝于市。2001年的经济减速和三个季度负增长,与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相似,如投资信心下挫、财富缩水、消费锐减、股票下跌、企业破产和失业上升。而2002年美国经济运行走势则具有双向趋势,出现了复苏迹象,但走向衰退的可能也同时存在。

  复苏迹象主要表现在积极有利的数据。2002年1~3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相对较高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11月份从10月的79.6回升到84.1,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下跌,表明信心得以恢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私人投资也由降转升,生产订单和开工率逐渐上升,房屋销售有所增加,经济基本面不错。而另外一些状况则显示美国经济具有走入二度衰退的可能。信心不足和心理恐慌弥漫于市,具体表现在外资投入逐渐减少,投资者纷纷从股市撤资,指数连线下跌。美元继续贬值,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双高,使利率杠杆调控作用弱化。预计2002年个人消费增长率仅为1.1%,可能成为1993年以来最低增长水平;失业率进一步上升,11月份已经达到6%,为7年来最高;企业负债增加,倒闭破产数目上升。伴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包括油价、金价的影响,美国经济似不能轻易排除重新步入衰退的可能性。

  但是,从国际对比的整体实力、规模与效益看,美国经济依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美元强势政策运用依然自如,银行业依然稳定,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依然有效,而股市的泡沫消融已使弥漫的风险有所降低,市场与企业结构性调整继续进行。据以判断美国经济不会陷入衰退最重要的一个依据是美国劳动生产率的稳定提高。2000年生产率的平均增长幅度为2.9%,2001年的增长水平为1.1%,2002年第一季度增长率8.6%,第二季度增长率1.1%,第三季度增长率5.1%,创29年新高。而且现实美国经济结构与过去历次经济衰退时期产业的构成不同,服务业占70%、传统产业占20%、信息产业占10%的这种组合使服务业成为促进生产率水平的主导力量,萎缩不振的制造业对经济的冲击有限。

  近期美国重要经济决策者更换后的新经济班子面临税收、战争、市场和政治等棘手问题。美国共和党中期选举的获胜,使经济调整多一层政治保障,通过和实施诸多改革方案的阻力(如减税)将减少。总之,对于美国经济增长低速的理解应是经济尚在继续增长,并非衰退,低速增长也并不必然导致衰退。(注:根据美国商务部2002年8月1日的公告和采集路透社财经网站数据整理。)

  国际金融市场跌宕起伏

  2002年国际金融市场在艰难与动荡中前行,价格波动明显,市场风险上升。汇市、股市、金市和油市之间较大的价格跳动与调整,直接显示美元的贬值趋势加大了美元报价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规避风险与保值的心理,刺激和拉动疲软的战略性资源产品价格回升。值得关注的是汇市美元与其他主要货币的博弈趋势。美元兑欧元和日元汇率从年初的0.8992:1和1:131.77,下跌为1.0087:1和1:123.66(截止2002年12月11日),美元总体贬值12.1%和6.1%;期间日元最高水平突破116日元,欧元三度跃至1美元之上。美元下跌也让主要股市雪上加霜。而新兴市场国家表现有所不同,其中亚洲股市除泰国为微弱下跌外,其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拉美股市下跌较为明显,阿根廷、巴西状况较为严重。

  美元下跌使得黄金规避风险作用再现。黄金价格2002年总体是上涨趋势,年初起步为276.30美元一盎司,6月4日最高价位曾达到330.30美元,与年初相比上涨近14.8%,为1999年10月来最高水平;但第四季度出现回落,目前在310~320美元/盎司附近盘整,整体价格高于去年。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油价自身的炒作迹象明显。年初价格为20.37美元/桶,11月22日为26.76美元,最高价位是31美元;接近年底,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悬而未决将继续诱发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国际金融市场的主线在于美元资产的价值与美元政策,变化的中心是外汇市场,经济基本面和投资信心是汇率重要支撑,坚持多时的美元强势政策有所松动,美元贬值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原因在于以下三点。

  (1)经济信心压力。当前无论美国、欧洲或日本都处于经济波动比较突出的阶段,欧元区经济增长明显弱化,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并加大对汇率走势的直接干扰;日本虽然已经出现经济复苏的迹象,但复苏的力度与时限依然不确定。美国经济信心动摇压力凸起,是影响金融价格最重要的因素。

  (2)市场周期压力。美国经济繁荣连续10年,美国股市持续高涨6年,美元强势维持7年,这些都面临自然周期的挑战与修正。而目前美国经济金融环境已经有所变化,尤其是强势美元政策受到制造业的强烈抨击,而且已经对经济结构形成不利影响,并将可能成为潜在的金融危机诱发因素。

  (3)政策调整压力。日本政府对于经济改革设想与措施的变化已经使日元策略从去年弱势贬值转向注重货币地位影响。2002年日本动用300多亿美元资金,连续6次入市干预汇率。而欧元区相对稳健的政策理念则使欧元稳中向上。美国经济政策的优化面临挑战,必然牵制美元走势。

  国际投资结构调整

  2002年由于国际政治局势的动荡性,全球经济不景气与不确定性,使国际资本流动在三个基本地区,即经济高增长地区、利率高水平地区以及国家高安全度地区同时恶化:资金流向迷茫,流量减缓、流速加快。

  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预计,2002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FDI)将从2001年的7350亿美元下降至5340亿美元,跌幅为27%。美国外来直接投资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2002年上半年,外商对美净直接资本投资仅为96亿美元;预计2002年美国的外国投资有可能跌至440亿美元,这与2001年的1240亿美元比起来相差甚远,更难与2000年2460亿美元的投资额相比。2002年将有450亿美元的外资流向法国,430亿美元流向德国。英国曾是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第二大国,而2002年英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也急剧下降,估计将从去年的540亿美元跌至120亿美元。

  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总体下降,但结构有所变化。2002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资将下降23%,为1580亿美元。另据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金融协会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预测,2002年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的私人资本净值只有1230亿美元,是1992年来最低的一年,大大低于近10年来年均1870亿美元的水平;在私人资本流动中占绝大部分的外国直接投资,2002年估计只有930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00亿美元。中国去年的外资净流入高达451亿美元,预计2002年中国吸收外资总额可望超过500亿美元,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净外资流入国。而外国对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直接投资却急剧减少,2002年上半年,外国对东盟6个主要成员国的投资仅为6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0%。

  美欧日资本流动的变化值得关注。2002年上半年美国资本净流入1680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10.7%,但仍然保持着净流入的地位。欧元区上半年资本净流出614亿欧元,而去年同期是净流入186亿欧元,净流出同比增长4.3倍。日本上半年资本净流出39009亿日元,同比下降24.3%。从利用外资总额(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的角度看,美国今年上半年利用外资334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但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却增长了24.5%。欧元区上半年利用外资1871亿欧元,同比下降57%,日本上半年利用外资125191亿日元,而去年同期为-1383亿日元。

  国际贸易大幅度下降

  2002年贸易总量的下降达到历年少有的最低水平。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世界贸易量在2000年增长11%之后,2001年下降至1.5%,出现了2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以美元计算的世界商品贸易总额2001年下降了4.5%,是10年来的最大降幅,与20世纪90年代平均增长6.5%的较强增长形成明显的反差。由于世界经济尚可维持低速增长,预期2002年世界贸易量和贸易额将可能有1%~2%的微弱增长。

  而伴随出口需求对经济调整与复苏重要性的关注,贸易保护主义严重抬头,区域与国别贸易争端上升。2002年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同时美国也加强了双边以及多边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以此促进美国产品的出口,维持经济贸易稳定增长。根据布什政府的经贸战略,美国努力抓住多边谈判的机遇,完成WTO新一轮谈判设定的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谈判目标,争取较大幅度地降低世界范围内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极力促进区域内贸易协议发展,完成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涉及的农业、工业产品、服务、投资和政府采购5个领域的市场准入问题谈判;推进美国对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在世界各区域选择典型的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与美建立自由贸易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化进程中,区域贸易规模的扩大已经使亚洲贸易合作的必要性突出,中国和日本都与东盟签定自由贸易协议。亚洲“10+3”合作机制的发展,开始了区域内经济政策协调进程,贸易合作逐渐扩大,提升了地区竞争力。伴随亚洲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欧盟东扩的加快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实现,将可能在全球贸易领域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金融体系风险上升

  在2002年美国大公司违规事件和拉美动荡中,国际大银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并直接导致了国际银行整体素质与效益退化,全球银行业经营步履艰难。

  尽管2001年至2002年,美国经济发生较大的变化与调整,金融价格下跌,但是美国银行业的优势特点与规模效益依然突出,盈利水平较为稳定。尤其是在1000家大银行中,2002年第一季度前25家美国大银行的净利润达到创记录的16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58亿美元。美国宏观经济的疲软,通过消费信贷扩张和商业信贷扩张两个渠道影响了美国银行体系。最近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等监管机构联合发表的报告显示,美国银行2002年的大额商业不良贷款达2361亿美元,较去年上升34%。美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已经受到明显的威胁,这可能使它在新一轮的经济衰退中难以为宏观经济提供必要的弹性和缓冲。

  欧洲大银行进入世界1000强大银行前50名的有27家,数量没有明显变化。德国处于二战以来最不景气的一年,4大银行2002年出现4万多起无力偿还贷款而申请破产事件,2002年1-9月份,无法按期偿还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87%,而银行股票价值也缩水45%以上。日本银行地位大大下降,不良债权是其面临的最大风险。近年日本银行业的重组已经使其排名落后状况有所改观。日本进入世界1000强的银行比前年增加了5家,有6家进入全球前50强。但是排名靠前的4家银行集团都严重亏损,总计亏损额为320亿美元,而进入1000强的日本121家银行亏损总额更达501亿美元。日本官方公布的银行不良贷款已经达到52.4万亿日元,占GDP8%左右。因受影响的日本主要金融集团的股票已经缩水50%~60%不等,银行体系面临严重危机。

  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的银行地位跌升不均,全球1000强中有79家新兴国家的新银行格外值得关注,其中俄罗斯有7家银行第一次入围1000强。但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银行的盈利能力依然较弱,银行规范性和创新性都远低于发达国家,面临的风险依然较大。

  国际金融体制与结构改革面临新的压力,既是受经济收缩与调整的影响,也是全球银行业90年代中后期急剧扩大规模所致隐患的显现。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金融援助与支持,继续带有明显的国家利益色彩。国际金融体制依然具有不合理与不公平的因素,欧元挑战美元的趋势加大。如2002年11月欧盟宣布,2003年欧盟将实现证券市场一体化,2005年前实现金融市场一体化,并预测未来10年中将为欧盟经济增长贡献1.1个百分点,为就业贡献0.5个百分点,使欧洲财富增加1310亿美元,从而促进企业筹资成本的大幅下降。金融市场一体化不仅为欧盟成员国带来巨大利益,也有利于国际金融新均衡的出现。在亚洲关于亚元的议论时隐时现,事实上,“10+3”货币互换机制已经彰显出稳固东南亚金融体系的作用。

  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

  2002年国际经济金融引人关注的焦点依然是汇率的走势,而背后则是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抉择与取向。在经济增长减速的同时,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意向更为凸起。无论美元、欧元和日元,以及其他货币,都十分关注汇率波动的影响。比较突出的依然是美元的强势政策取向和弱势技术把握。自从1995年以来,美元强势促进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强化了美国的经济地位和对世界金融的影响。2002年美国经济的波动发展需要灵活的强势美元政策。在美国需要大量外资流入弥补经常收支缺口时就强调强势美元,当需要扩大出口促进增长时就让美元弱化。欧洲和日本也需要极力维持强势美元,促进自身经济复苏和调整。因此,目前显现不多时的“一弱两强(美元弱、欧元和日元强)”与过去的“一强两弱(美元强、欧元和日元弱)”,同样给美国经济以扶持,形成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局面。

  发达国家的利率杠杆作用逐渐弱化,但调节作用依然存在,利率空间的减小迫使各国愈加谨慎抉择利率水平。2002年11月6日,美联储再度大幅度下调50个利率基点,创下美国41年来联邦基金利率的最低水平,12月10日最后一次年度例会则维持利率稳定。美国货币政策已经彻底转向支持经济增长,布什政府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经济政策,刺激和推进经济稳定和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欧洲中央银行12月7日也公布降息50个基本点;而日本银行在已经是零利率基础上,加大货币资金供应,甚至购买问题银行的股票,以图救助僵化的金融业。

  2002年财政赤字问题再度凸起,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综合对策。预计2002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将达到1576.7亿美元,是1997年来首次出现赤字。在共和党中期选举全面获胜之后,布什已经开始策划新的刺激经济方案,以扭转财政的不利局面。欧元区也面临财政赤字上升的风险,进而使得欧元达标面临考验。德国作为欧元区最重要而具有影响的经济体,2002年财政赤字指标将达到3.8%,悲观的预期为经济将会零增长,迫使德国推迟了2003年总额为69亿欧元的减税计划,以资助德国东部的水灾重建。欧盟已经决定从欧盟预算基金中拨款50~60亿欧元,以帮助德国应对难题。因财政问题受到警告的法国已经明确表示,明年将很难达到欧盟所要求的预算平衡目标。伴随石油价格的上涨压力,欧元区各国财政预算面临新的困境。日本财政赤字已占到GDP的140%,为发达国家最高,是其经济结构长期失衡以来积累起来的难题,并与银行不良贷款交织缠绕。而发展中国家也有财政赤字上升压力,但他们经历了90年代多次金融危机后,经济结构调整得到重视,抑制财政赤字仰赖改革,状况略显温和。

  石油价格扑朔迷离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阿富汗战争结束以后,美国政府并没有停止其军事行动,而将下一个打击目标锁定为萨达姆政权。国际市场反应最快以及波动最大的就是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9月24日11月份原油期货再度上涨到每桶31.39美元,为2001年2月来的最高记录;至此,与年初相比,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了40%多。伊拉克政府近来表示同意接受联合国的武器核查,因而使美国的军事行动有可能推迟,但是国际原油价格仍然在每桶28美元之上。

  国际石油价格并非必然走高不能控制,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市场报告预测,2002年世界日均石油需求量为7640万桶,而目前全球的原油日产量大约为7800万桶。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世界的石油开采量能够基本满足各国石油需求。加之美国逐渐增加能源储备,已经达到5.92亿桶,为25年来最高水平;OPEC也表示需求增加时会增加产量,以稳定石油价格;非洲等地新发掘石油也会缓解油价的压力。因此,并不存在严重的石油供需硬缺口,石油价格能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国际局势的安定与否、国际社会协商与合作的程度。

  国际油价2002年较大的变化,对经济实际影响有限,但对市场心理有较大的干扰,各国的应对措施也各不相同。首先,对于石油进口大国日本而言将加大其通货膨胀的压力。欧洲国家普遍缺乏石油资源,因此石油是最重要的进口项目和对外贸易中最大的逆差项目。虽然美国同样也面临石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但是美国的决策应对较为简单,而欧元区政策的把握则涉及到12个国家的经济利益,协调难度较大。另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就是欧美之间的能源税差异非常之大。欧洲各种能源税占到汽油价格的70%以上,导致欧洲国家的汽油价格起点大约是美国汽油价格的三倍。亚洲所受石油价格上涨影响打击不亚于欧洲。过去10年亚洲(特指亚洲东部国家,西亚产油国除外)的石油需求增幅约占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油价居高不下,对亚洲国家的财政收支、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偿还外债能力等将形成很大的压力,从而有可能抑制亚洲刚刚出现的经济复苏。

  公司收益水平下降

  世界经济增长的基础在于公司与企业效益的支持。全球经济进入低增长之后,许多公司辉煌不再,财富严重缩水,跨国公司收益与前景受到严重威胁,不利环境中的增长成为CEO的热门话题。这不仅引起全球股市的较大动荡,而且对企业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具有较大连带影响。2002年第一季度组成道琼斯公司全球市场指数的1146家美国企业自1992年以来首次出现集体亏损,亏损额为32亿美元。据最新统计,第三季度美国企业破产申请已经达到401306家,比上一季度增长12%,创历史记录。美国评估风险机构——韦斯评级公司对6400家美国上市公司分析之后,认为17%即1100家对投资者、供应商或债权人构成风险。美国商务部公布2001年企业税后利润下降至4825亿美元,为20年来首次回落,利润总额降至1998年来最低。

  2002年日本股市跌至1984年来的最低水平,企业效益低下对债权银行构成致命的威胁。德国企业破产数量也达到了统一以来的最高水平,2001年共有32278家企业失去支付能力,2002年继续呈增长上升态势。

  2002年阿根廷乃至整个拉美经济严重下滑,连续出现金融动荡。拉美金融市场的大动荡系由区内、区外双重压力促成。从区内看,主要是阿根廷自身经济实力不足,信心弱化,结构性问题依然明显。从区外看,拉美经济随美国经济的恶化而恶化,美国股价与汇率呈双双下跌趋势,加大对拉美投资的冲击。附带苛刻条件的国际援助不仅没有起到支持经济的作用,反而进一步加剧阿根廷的恐慌与混乱。如若世界经济环境与金融形势进一步恶化,阿根廷甚至拉美将难以应对,导致债务难以偿还,从而爆发债务危机。一旦投资者丧失信心,撤出资本,严重依存外资的体制崩溃一触即发,金融危机在所难免。摒弃对外资外援的过度依赖,寻求扩大内需的内生增长机制,已成为拉美国家的当务之急。

  通货紧缩难以缓解

  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通货紧缩现象,成为全球经济景气复苏的重要牵制。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普遍出现需求衰退、产品积压、企业盈利下降和失业率明显上升的现象,需求萎缩直接导致工业产品价格和市场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日本连续10年之久的经济下滑,使消费品价格难以上升,而政府不是采取行动去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于去年推出增税政策,进一步抑制了消费。2002年通货紧缩的风险明显高于其它年份,美国和西欧的消费物价只维持在1.5%~2.5%的增长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实环境与条件下,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产品和服务的激烈竞争、先进技术的普遍应用、投资的跨国流动,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是通货紧缩的重要诱因。发展中国家生产力迅速上升,一些国家中供应大大超过需求。通货紧缩的加重和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较大利益差异,使国际经济金融关系中不公平现象愈加突出。贫富差异的进一步扩大,对于全球化经济规则、贸易秩序和金融监管的完善与健全,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展望2003年

  全球经济继续在调整与波动中复苏,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将有长足发展2003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调整与波动之中。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7%,其中发达国家总体增长2.5%,美国为2.6%,欧元区为2.3%,日本可能增长1.1%。发展中国家为5.2%,其中亚洲新兴经济体为4.9%,亚洲整体(除日本)为6.1%,拉美为3.0%,中东欧为3.8%,非洲为4.2%。另据世界银行预测,2003年全球GDP增长率将为2.5%,2003年高收入国家的增长率预计为2.1%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长率可达3.9%,东亚地区可达6.1%,南亚地区达5.4%,而其他地区的增长率预计都低于4%,拉丁美洲地区只有1.8%。中期看,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高科技和信息产业将是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结构调整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并力争取得一席之地,将成为各国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将会加大国际金融发展的风险预期,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所积累问题的不断暴露,有可能在一些地区出现金融动荡与危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已出现以区域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明显动向,全球化既靠跨国公司推动,也靠地区的发展作支撑,否则就是半球化或北半球化,或是中心地区化。这必然是一种失衡的全球化,是不能长以为继的。全球化不能仅仅是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经济金融的融合,而必须将发展中国家纳入进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结合自身国情和周边地区的实际,推动该地区的经贸、金融联合,这也许是应对全球化,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

  美国经济复苏尚可持续,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美国经济利用了全世界净储蓄额中近70%的资金,其兴衰对世界经济金融具有重要影响。美元资产若继续缩水,最终将可能导致全球交易、结算和储备体制的大调整。明年美国经济复苏继续受制于战争因素,经济信心需进一步恢复,美国2002年推出的利率调整和政府减税对策,将会在下半年发挥作用,促进经济复苏。但也可能会继续复制2002年的拉锯式增长,在波动中逐步走向复苏。关于美元政策取向,在美欧日三个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不同步的前景下,美元贬值虽然有利于经济恢复和结构性调整,但不利于维持经济信心。强势美元也不利于美国经济调整,中性货币汇率政策将有利于美元稳定,对美国和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都是较好的政策消息。

  国际货币格局加速转换,国际投机推波助澜随着美欧日三种主导货币汇率的变化,尤其是欧元的加快上升,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将面临挑战,国际资本将加速流向欧元区。而目前美元贬值趋势对与美元相挂钩的机制会有较大冲击,美元与欧元双汇率机制有可能成为一些国家新的选择,也给国际投机提供新的空间,进而加大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与调整。从中长期看,美欧货币地位将会渐趋均衡,对全球金融均衡与风险规避十分有益。国际经济乃至政治局势的变化,国际金融结构性调整的深入,以及恐慌心理的加重,都为国际投机资本提供了获利空间。汇市、股市、金市、油市以及债市的不协调发展提供了实际的套利机会。因此,防范国际投机诱发新的金融风险或危机,将成为各国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国际金融市场跌宕起伏,利率转向面临时机抉择预计明年主要货币汇率将继续波动。其中美元兑日元汇率将可能频繁盘整,但总体将表现为日元贬值,汇率水平将进一步跌至1美元兑130~140日元。美元兑欧元汇率则基本稳定在0.92~1.10∶1上下,但如果国际环境以及相关产品价格波动加大,欧元汇率将可能进一步下跌。美元仍将保持强势,但也有可能出现短期下调。2003年的股市值得关注,尤其是日本股市,日本政府的股市保护措施将有利于支持股价上涨。美国股市则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乐观的经济复苏预期将有利于企业发展。欧洲主要指数将逐步下跌,但也有呈现涨跌互见的波动趋势的可能。拉美和亚洲股市上涨的不均衡将明显而突出,两个市场都蕴涵一定的风险。全球利率水平的差异与变动不同步将是未来汇率水平波动和投资组合调整的关键因素。2003年金价避险作用继续上升,受局部战争因素影响,价格水平将会连续冲刺340~360美元/盎司。明年黄金基本价位为300美元/盎司,多数时候在310~320美元/盎司上下波动调整。

  预计2003年,国际金融市场关注与争论的焦点依然是美国经济走势,以及其对汇率、股价以及相关产品价格产生的心理与实际的影响;而另一焦点将是阿根廷危机继续恶化的可能,其潜在的社会不稳定性将加大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可能。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窗口

  新浪天堂隆重发布,百万玩家迎接公开测试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春节专题送大礼!
独家推出语音祝福!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图片铃声包月5元!
《流星花园2》
[梁朝伟] 无间道
《美丽的日子》
[和弦] 蓝色生死恋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购买倒计时 早买早收益

企 业 黄 页
在线商机
买:污水处理项目
卖:硅橡胶电线电缆
企业推荐
 北京市洁宝日化公司
 齐鲁动物保健品厂
更多商情发布>>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热招
   分类信息北京
   攻克牛皮癣白癜风
:雅思深圳考试中心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