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一个企业与一座城市的命运 > 正文
美国经济版图的变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06日 14:40 北京青年报

  1895年,美国多尔顿一个名叫伊万斯的小女孩做了一件床罩作为送给朋友结婚的礼物。这件植毛的床罩因为罕见而得到了朋友们的喜爱。伊万斯于是创办了一个手工艺行业并开始出售植毛的工艺品。很多年后,手工艺制造成为多尔顿的传统,这里集聚了众多“能工巧匠”以及该产业所必需的供应品提供体系。二战后,发明了生产植毛地毯机器的多尔顿一举成为美国的“地毯之都”。

  一个偶然事件导致一个久盛不衰的产业中心兴起,这样的故事在美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屡见不鲜。麻省的制鞋业始于威尔士的补鞋匠约翰.亚当斯.达格尔,他于1750年开始营业;普罗维登斯珠宝业的垄断地位则因为当地一个人发明了“镀”金技术;底特律的汽车业是因为那里曾是马车的生产基地……“重要的并不是最初的偶然事件。”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其所著的《地理与贸易》中一语中的地指出,“形成产业中心依靠的是偶然事件之后的累积过程。”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两件事情,一是累积过程无处不在,二是地方共享的劳动市场和专门投入品的提供体系在“制造”着产业中心。

  铁路是城市发展的最初脉络

  “在短短几十年内,一个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资产阶级国家,已经变成一个不再依附于土地的国家。人们走向城市和工厂去为他人工作,生活不再按四季的变化而是按钟点和机器的飞速转动来计算。一旦经济从向自然索取财富转变为用机器创造财富时,烟囱中冒着浓烟的城市顿然使局面改观,并起着决定一切的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本.鲁克.塞利格曼在他的《美国企业史》一书中这样描述美国经济从农业化走向工业化的情形,“这个几乎没有工业基础的国家只用了100年的时间就把自己打造成了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铁路是扩张美国经济版图最有力的武器。1828年,巴尔的摩人认定铁路是他们在加剧的地域贸易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惟一希望。查里斯.卡洛尔为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铺下了第一块石头,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行动,仅次于我在《独立宣言》上签字。”巴俄铁路成为美国第一条按定期时刻表运行,既运输货物也运送乘客的铁路。1916年,美国铁路发展到了巅峰,总长达到254037英里。横贯东西和南北的铁路把农村和郊区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城市和工业化地区。“在最初的阶段里,交通因素和区位是否便利对城市的兴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博士倪鹏飞告诉记者。在工业化的初期,交通的便利直接意味着交易成本的降低。

  铁路的发展为钢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当安德鲁.卡内基还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作报务员的时候,他就立志要建立自己的钢铁王国。就在卡内基不停地建立新厂、兼并别人的炼钢厂的过程里,城市开始兴起,最早是有着“钢都”之称的匹兹堡,那里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匹兹堡一直在美国钢铁业中占垄断地位。随着附近的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城市的崛起,这个城市群连成了美国最著名的钢铁工业带。

  靠资源起家的城市还有克利夫兰、休斯敦以及宾夕法尼亚西部的一些城市,石油将这些城市“点石成金”。约翰.D.洛克菲勒的名字几乎成为石油业和大企业兴起的代名词。1859年,当他只有20岁时,他就从宾夕法尼亚西部油田第一口流着浓黑液体的喷泉中,看到了惊人的开发石油的可能性。1865年,洛克菲勒就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这座城市因为拥有了洛克菲勒而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精炼联合体,石油产业成为克利夫兰的主导产业。

  “从表面来看,靠近资源地似乎是这些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但是分析实质却还是由于交通的因素。”倪鹏飞告诉记者。钢铁工业带在五大湖区形成,不仅因为这里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还因为这里有全美最稠密的铁路网、五大湖区便利的水运。“在资源附近设厂本身就是为了降低交通费用,便利的交通为产品的方便运出创造了条件”。

  美国的三大城市带中有两个开始有了雏形,一个是大西洋沿岸城市带——以纽约为中心,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特区,沿大西洋沿岸跨越10个州;另一个是中西部大湖区巨大城市带——以芝加哥为中心,东起匹兹堡、布法罗、克利夫兰、底特律,西达圣路易斯,中有密尔沃基、哥伦布。

  两大城市带连成一片,成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包括缅因、新罕布什尔等东北部和中北部14州在内,这个区域的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11.5%,却集中了全美制造业的3/4。到19世纪中叶,高度集中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在这里形成。

  制造业时代城市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

  汽车工业标志着美国标准化大规模制造业时代的来临。“任何有用要素的潜在市场都壮大起来,新产品层出不穷,生产力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从前,持续的产品和工艺改进渐成惯例,规模经济的效益不断体现,价格持续下调”是标准化大规模制造业的特征。在这个大背景下,“扎堆”的制造业“雕塑”着城市和产业带,正因为如此,就像“飞机城”、“汽车城”、“化工城”、“航空航天城”的名字一样,城市和产业带被烙下了制造业的强烈印记。

  1899年,亨利.福特在底特律创建了第一家汽车公司,1908年福特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老百姓的T型汽车。1913年,世界上第一条高效、快速、大规模的汽车生产线在福特手中诞生。

  威力无穷的标准化生产线替福特完成了生产量最大化的梦想。1913年10月,装配一个汽车底盘需要12小时28分钟,1914年的春天,通过流水线,这个时间被改成1小时33分钟,汽车产量得以成倍增长。1925年,汽车业正式接替钢铁业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部门。流水线被称为20世纪工业文明的标志。

  企业发展需要更大的外部资本,这就要求同一产业下的多个企业或制造商集聚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地区,这是大规模制造业时代的一个鲜明特征。福特之后,通用和克莱斯勒也相继在底特律开始了自己“造车”的历史,底特律成为不折不扣的汽车制造中心。“一个制造商在制造业带落户是为了获得接近其他制造商的优势。”经济学家对此分析说。城市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

  在空间上的集聚对于产业发展有什么好处?区域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空前一致:首先,人力资本不成问题,熟悉特殊技术的工人在这一区域的劳动力市场上很容易被找到;其次,配套产品提供体系已经健全;第三,市场信息能够共享。由此,外部成本被降到了最低限度。

  还是来看底特律。1914年,福特宣布,工人的工资是8小时5美元,这是当时工资水平的两倍多,整个美国为之轰动,人们开始疯狂地涌向底特律。该市的汽车从业人员随后达到20万人,约占全市职工总数的40%以上。众多与汽车制造业相关的研究机构也散布在底特律。与之配套的钢材、仪表、塑料、玻璃以及轮胎、发动机等零部件生产在这个区域内也相当发达,专业化、集约化的程度很高。

  产业集中造就了城市,城市反过来又作用于产业带的发展。在这种协调的关系中,城市和产业带都壮大了。19世纪20年代,底特律一举成为美国第三大城市,以底特律为中心的汽车产业又辐射到五大湖区。这个产业带与附近的钢铁产业带连成一片,共同奠定了东北部成为美国经济中心不可动摇的基础。

  高技术产业带靠近“脑力资源”

  “钢铁城”匹兹堡、“汽车城”底特律、“地毯城”多尔顿的故事到了今天已经少有人提起。二战之后兴起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比如加州的硅谷、波士顿附近的128公路、北卡罗来纳的研究三角开始为人们津津乐道。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由这些产业中心掀起的高科技风暴重新划分美国的经济版图,经济中心也因此从东部、北部迅速向西部和南部快速挺进。新的城市带在经济中心的转移中快速崛起。

  和传统产业中心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带起源的故事或许不够浪漫。按照保罗.克鲁格曼的说法,硅谷并不是勇敢的个人的产物,而是有远见的官僚的产物——硅谷的创建是当时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的倡议,克鲁格曼认为,除此之外,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的累积过程和传统产业带惊人的相似。

  斯坦福大学副校长弗雷德.特曼的倡议让加利福尼亚北部、圣何塞附近的圣塔克拉拉县的一块长48公里、宽16公里的狭长地带成为高科技发展的“风暴眼”。硅谷从斯坦福大学校园开始向外延伸。在硅谷中诞生、成长并发展为全球500强的企业有惠普、微软、雅虎、通用无线公司、英特尔、思科等,它们成为支撑硅谷的骨架。

  硅谷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发展的鼎盛期,创造财富的神奇速度让高新技术产业充当了美国经济的引擎,“西进运动”100年没有实现的梦想——开发大西部被轻易实现。旧金山、洛杉矶、圣迭哥等城市组成太平洋沿岸城市带在高科技产业的推动下日益强大,成为与东部城市带抗衡的全美第三大城市带。

  西部高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东部及东北部“冰雪带”对美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1980年,美国西海岸与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首次超过了东海岸与大西洋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西海岸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新的经济中心在西部形成。

  “累积过程”对高新技术产业区来说同样适用。“这些高技术产业部门的形成与非高技术产业部门的形成看上去没有区别。”坚持这一观点的克鲁格曼因此和一些高科技工程师们格格不入。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些高科技产业园区因为靠近大学或科研机构,而在他们的周围有了一大批具有某种技术的人。比如在波士顿的128公路附近,一家软件领域的公司有理由相信,能在这里发现具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同时,对于想要学习这些技能的人,波士顿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对于那些具有这方面才能的人来说,波士顿同样是个好地方:如果一个企业破产了,他不需要搬家就可以找到新的工作。和做地毯相比,一个掌握的是高技术,一个掌握的是手艺活,劳动共享的故事没有分别。

  美国区域经济版图变迁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为什么在《中国经济版图的变迁》系列报道中要写到美国?

  美国经济是世界的神话。在220多年的国家历史里,美国走过了工业化时代、制造业时代和信息产业化时代。在这个发展轨迹里,经济中心从东部向西部、南部依次推进,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变得相对均衡。

  今天,企业、城市和产业带均衡地散布在美国各地。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胡国成告诉记者,这种均衡的分布让美国经济“东边不亮西边亮”。不断升级的产业结构为美国经济注入新鲜的血液,一个产业带衰落了,另一个产业带随之兴起。棉纺织业、钢铁业、汽车业、飞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攥着“接力棒”相继领跑美国经济。

  经济版图扩张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全国均衡地摆放企业、城市和产业带。现在的中国和从前的美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的地大物博、同样的资源丰富、区域经济不够均衡、经济中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市场条件下亟待扩张自己经济版图的中国能从美国那里学到什么?

  倪鹏飞博士提醒说,和美国相比,有一个现象特别要引起注意,那就是,在美国是工业化决定城市化。先有了工业,有了相关产业和制造商在空间上的集聚才有了城市和产业带的发展,城市化反过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个主次一定要分清楚,没有累积的过程让城市是否能持续发展成为问题。企业是美国经济最活跃的细胞体,他们是扩张美国经济版图的“排头兵”,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美国上到联邦政府,下到地方政府,几乎都是“不插手”的态度。

  但是,美国政府还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努力地创造着外部条件。倪鹏飞说,美国政府非常仔细地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当产业一出现集中,城市一兴起,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条件马上被建立起来,主要体现在公共物品的投资和建设上。这种公共物品既包括公共设施,比如:连接城镇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招商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等,还包括当地科技教育体系的建立。“政府的这种推动和引导作用为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陆纯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窗口

  免费试用新浪15M任你邮 获数码相机、手机大奖
  投票华语榜中榜,与众巨星欢聚得大奖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独家推出语音祝福!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图片铃声包月5元!
[F4] 烟火的季节
[黄品源] 简单情歌
[光 良] 握你的手
[和弦] 老公接电话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云网数字卡
  • 铁通Webphone大赠送
  • 联通冬季卡上网不限时
  •   性感男人魅力诱人
  • 风之恋男士香水
  • 佛裸蒙性感香水
  •   炒股票好帮手
  • 电脑远程炒股方案
  • 手机实时大盘讯息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