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美国股市已连续三年处于熊市,股价低迷除了使投资者蒙受惨重损失外,也大大冷却了前几年以交换股权为主要手段的企业购并热潮,但是对以杠杆收购方式收购企业的机构来说却是大买便宜货的好机会。
据美国《商业周刊》最近报道,从今年1月到11月初,美国杠杆收购交易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达到200亿美元,其中3/4的增长是今年第三季度实现的。相比之下,同期美国
公司购并案涉及的总金额却缩水了57%,只有3790亿美元。
与出于业务扩张目的的战略性购并行为不同,所谓杠杆收购主要是指从事资本运营的金融机构,以现金收购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后,通过改进管理,使其成为盈利企业,再待价而沽。杠杆收购业公司目前最热衷于收购有稳定现金流入的热门企业,如电话黄页印刷公司、连锁快餐店、书籍印刷公司等。但他们也看好一些代表新经济方向的企业。例如,Qwest通信公司、世通公司、Nortel网络公司等也引起他们的兴趣。
上世纪90年代的企业并购潮把美国股价推至高点,使杠杆收购者沉寂了一段时间。现在美国股市低迷,公司资产的市值大缩水,杠杆收购业从各类基金那里筹集到上千亿美元的巨资,准备大展拳脚。除因股市低迷使收购成本大大降低外,杠杆收购业认为,收购环境理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公司资产的价格早晚会反弹,而且不难找到准备进行战略性购并的新买主。此外,被收购公司经理们的态度也有利于杠杆收购。他们觉得被别人收购,公司由上市公司变成非上市公司,换了老板,这也比股市惨跌所带来的惩罚要轻。公司被收购后,经理层通常会得到新的廉价股票期权,一旦公司再次被出售,他们就能大赚一把。
报道说,目前情况同20世纪80年代时候差不多,杠杆收购者靠大量借贷资金收购上市公司,然后对其实行私有化(这里的私有化不是指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而是指少数大股东掌握了上市公司的股权后,将公司股票退出股市流通——编者注)后,通过控制成本使公司盈利。但现在的情况也与当时有很大的不同,杠杆收购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困难。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公司多是采用标准的管理程序,经营状况大有改进,很难像过去那样仅靠调整领导层、压缩成本就能转亏为盈了。因此很多杠杆收购者直接参与购买来的公司的经营管理。
使杠杆收购者感到更大压力的是,在将收购的公司转手出售时,越来越多的买主也是同行的金融机构,而不是为扩张业务的战略性收购者。金融机构在收购公司时不看重其业务规模,主要看重的是盈利能力。它们之间的交易非常谨慎。平均计算,在它们看中的100家公司中,最终只选中1家成交。此外,许多待出售的公司都面临着股东的诉讼和证券监管机构的调查,令交易过程更加复杂。
上个世纪的90年代,公司收购者的平均损失为5%,而杠杆收购者大约能够得到25%的利润。不过,并非杠杆收购者总是无往不利。2000年,很多杠杆收购者就没有耐心等待股市进一步下跌,在对电信业的投资上损失几十亿美元。这些教训使得杠杆收购业越来越谨慎小心。它们大部分采取联合收购方式分担交易风险。
报道认为,现在的环境虽然也给杠杆收购带来一些障碍。但总的说来,杠杆收购者们还是热切关注着美国经济衰退带来的一系列“大甩卖”,使它们能够买到更便宜的公司。
作者:陈晓彬赵晶
|